耶稣最重要的救恩讲道(下)(Jesus’ Greatest Salvation Sermon Continues)

第七章(SEVEN)

 

有多少牧师被人冠以「圣洁牧师」的称号,会觉得是一种赞美呢?有多少声称的基督徒会不从贬义的角度去运用这词语呢?为何这么多人口里说相信圣经,心里却又会对圣洁有这样负面的印象?圣经里「圣洁的」或「圣洁」这两个词出现的次数超过六百次,又应许将来会有一座圣城,「圣者」会住在其中,他的名是圣洁的,又会赐下自己的圣灵,有四活物环绕他圣洁的宝座,昼夜不停说:「圣哉、圣哉、圣哉、主神是全能者。」(参启二十一2;赛四十25;利二十二32;帖前四8;诗四十七8;启四8,加上强调)

如果登山宝训的上半部分教导了我们某些东西,所教的就是耶稣所传的道乃是圣洁。圣洁和圣洁与得救的关系–就是他的主题。

登山宝训记在马太福音第五、六和七章,至此我们只细看了第五章。我们从八福中得知进天国的人会有的特质,又发现耶稣不是来废掉律法,反而是指出自始至终守律法都是重要。我们又知道除非我们的义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否则就不得进天国,这些人只守律法的字义,却轻忽律法的精义。

马太福音第六和七章的前半章是登山宝训的下半部分,包括更多基督向信徒颁下的诫命。遵守这些诫命与得救是否有关?肯定有关,我们将会看到,第七章的后半章会阐明这方面,绝无差错。

让我们继续看一下耶稣命令自己的真信徒要怎样行,就是相信他是神儿子弥赛亚的人。我们应该也需要问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耶稣的听众不相信他,又为何要顺服他?他们为何会听从耶稣的要求,改变自己各方面的生活?答案很明显:因为他们相信,所以愿意遵行。他们借着自己的行为就表明自己的信心。

第六章开始(Chapter Six Begins)

留心这第一部分中,耶稣假定信徒会行公义。然而,耶稣不想他们变得像法利赛人一样,只着重外表上的圣洁,只为了讨人欢心。耶稣提醒自己的门徒,追求圣洁的动机应该是为讨神喜悦,而不是为打动人心: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1~4,加上强调)

耶稣完全期望门徒会赒济穷人(我们从这书第三章已得知),律法有此要求(参出二十三11;利十九10,二十三22,二十五35;申十五7~11),文士和法利赛人也遵行了,并在施舍时吹号,表面上是呼唤穷人作公开赒济。可是,有多少声称的基督徒(及声称的基督教会)对穷人一毛不拔?他们根本没有赒济,又何用察验自己赒济的动机。如果文士和法利赛人受着自私的理由驱使而作出哗众取宠的赒济,声称的基督徒又被何种理由驱使自己忽视穷人的惨况呢?我们的义是否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呢?

哥林多前书三章10至15节中,保罗呼应这说法,表明人若动机不纯正,即使作了好行为,也不会得到赏赐。真基督徒作各样好事时,都应带有纯正的动机,可是却并非人人会这样做。保罗写道,甚至传福音也可以带有不良的动机(参腓一15~17)。我们想要确保自己施舍的动机纯正,最佳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暗地里施舍。

耶稣也期望门徒祷告和禁食,并不是说「如果你们祷告时」,却是说「你们祷告的时候」,就假定了他们必会祷告。但是,他们可能会掺杂了不正当的动机,好像未重生的人祷告和禁食一样。若是这样,他们就会失去动机纯正时祷告和禁食所会得着的赏赐。所以,耶稣劝戒他们: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

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5~8、16~18)

再次,有多少声称的基督徒极少会投上时间祈祷,也从未禁食?文士和法利赛人都会祷告和禁食(尽管动机不良),那些基督徒的义是否比得上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

圣洁祈祷(Holy Praying)

耶稣又告诉门徒应怎样祈祷,示范如何祷告,启示出他期望门徒要委身顺服,并有怎样的优先次序:1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太六9~11)

真门徒最看重的应该是神的名被尊为圣,这是说,神的名会被人尊重尊敬,被视为神圣。

当然,若有人祈求神的名被尊为圣,那人本身也应该持守圣洁,亲自尊神的名为圣,否则便是假冒为善。所以,这祷告反映我们渴望别人好像我们一样委身给神。上一章中,我曾问到,人们看电影视为消遣,不介意演员一再亵渎神和圣子的名,反映这人多大程度上渴望神的名被尊为圣?按我的观察,很多声称的基督徒也会作这事,起码美国就有这情况。电影中的演员用你的名字作为粗话,你不会生气吗?

主祷文的第二个祈求也相仿:「愿你的国降临。」提到国家,就会令人想到统治那国的君王,基督徒渴望看见自己的王,祂掌管我们的一生,又统管全地。啊,万人都会信而顺服,向他们的王屈膝跪拜!

第三个祈求呼应第一个和第二个祈求:「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再次,我们生活上若不顺服神的旨意,又岂能真心作出这祈求?真门徒渴求神的旨意完完全全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神的名被尊为圣,神的旨意行在地上,神的国降临,都比起我们「日用的饮食」更重要,故此排在第四位。即使这样,这祈求本身也反映我们正确的优先次序,全然没有贪心可言。门徒祈祷时,是事奉神,不是事奉玛门。

续说模范祷文(The Model Prayer Continues)

至此主祷文的祈求都是源于圣洁的主题,这主题会贯穿整篇祷文: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六12~15)

耶稣的真门徒渴求圣洁,故当他们犯罪的时候,就会感到极大的痛苦。2 他们知道自己的不顺服已经得罪神,感到羞愧,很想自己不圣洁的污点可以除掉,但感谢神,慈爱的天父会愿意赦免他们。不过,他们必须恳切祈求神的赦免,那就是主祷文的第五个祈求。

然而,我们是否得着宽恕,就视乎我们是否宽恕别人。因为神已经赦免了我们这么多,所以我们也有责任宽恕凡求我们宽恕自己的人,甚至要爱没有求我们宽恕的人。如果我们不肯宽恕,神就不会宽恕我们。神不宽恕的人会否进天国呢?我们再次发现这篇讲道是关乎到得救、圣洁和这两者的关系。

第六个祈求(即最后一个祈求)也是明显与圣洁有关:「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译作「脱离那恶者」)。」真门徒极其渴求圣洁,到一地步会祈求神不要叫自己陷入受试探的局面,免得自己屈服。此外,他也会祈求神救自己脱离任何可能会绊倒自己的邪恶。主祷文的最后一个祈求,就等于呼求神帮助自己成为圣洁。

为何这六个祈求适合信徒作为祷告的内容?最后一句告诉我们:神是大君王,统管自己的国度,我们是祂的仆人。神是全能的神,没有人胆敢违抗祂的旨意,一切荣耀都会永远属于祂:「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太六13)神配得人顺服。

主祷文最重要的主题是甚么?就是圣洁。基督的门徒渴求神的名被尊为圣,神的国会在地上建立,神的旨意会完全行在地上。他们会看这一切比自己「日用的饮食」更重要,渴望自己在神面前得蒙喜悦,即使有时失脚,也会想得着赦免。他们蒙了赦免,也会宽恕别人,又渴求完全成圣,因而渴望逃避试探,因试探会增加自己犯罪的机会。

门徒和物质资产(The Disciple and His Material Possessions)

登山宝训接下来的主题,可能是令声称的基督徒最感到苦恼的教导,因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动机就是积聚钱财: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六19~24)

耶稣命令我们不要为自己积聚财宝在地上,「财宝」是甚么?财宝通常收藏在藏宝箱中,埋藏在某一处,从不实际使用。耶稣形容财宝会招来虫子、锈蚀和盗贼。换句话说,财宝「非不可缺少」。虫子会蛀坏我们阁楼和柜子最里面的东西,却不会蛀坏我们常穿的衣服。我们从不使用的玩具和「工具」才会生锈,并且堆积在地下室一角、车库里或储物柜中。盗贼闯入偷走人们实际上用不着的东西:艺术品、珠宝、贵重的小玩意及可典当的东西,却通常不会偷去床铺、炉具或食物(最少富裕国家的盗贼不会这样)。

重点是说,我们是属神的,故我们「拥有」的一切也是属神的。我们是管家,管理神的金钱,所以一切花钱的决定都是属灵的决定。我们怎样运用金钱,可反映谁是我们生命的主宰。我们屯积「财宝」,累积金钱,购买不必要的东西时,便显明耶稣不是我们生命的主宰,因为如果耶稣是我们生命的主宰,我们便会用他托付我们的金钱完成一些更佳美的事。

甚么才是更佳美的事呢?耶稣命令我们积存财宝在天上。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呢?路加福音中,耶稣告诉我们:「你们要变卖所有的,赒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路十二33)我们捐赠给慈善机构,便可积存财宝在天上。耶稣叫我们把肯定会贬值成一文不值的东西,用来投资一些永不会贬值的东西。有多少声称的基督徒会这样做?北美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大都享受世界上最高级的生活,何以竟连十分之一的收入都不肯捐给穷人,漠视这律法的要求呢?3

昏花的眼睛(The Bad Eye)

耶稣讲到眼睛就是「身上的灯」,到底是甚么意思呢?他这样说必定是与我们如何看金钱和物质有关,因为在上下文中,耶稣是论到这方面。

耶稣首先把积聚财宝在地上和积聚财宝在天上的人作出比较,然后又再比较两种人,头一种人眼睛瞭亮,全身光明,另一种人却是眼睛昏花,全身黑暗。接下来几节经文中,耶稣把得救与未得救的人作出对照,头一种人事奉神,另一种人事奉金钱。所以,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推论,眼睛瞭亮的人就是积聚财宝在天上的人,又是事奉神的人,然而眼睛昏花的人,却积聚财宝在地上,又事奉金钱。

从另一些经文得知,「昏花的眼睛」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指到人的内心有贪婪(参太二十15及箴二十八22)。「眼睛瞭亮」正正相反,故必定是指到人的内心没有贪婪。眼睛瞭亮的人全身光明,就是充满真理,可是眼睛昏花的人却充满黑暗。请记得,眼睛昏花的人积存财宝在地上,金钱就是他的神。

奉金钱为神,是甚么意思呢?这意味金钱占据了你生命中只有神才应该有的位置。金钱主导你的人生,消耗你的精力、思想和时间,成了你快乐之源。你爱金钱。4 故此,保罗说贪心与拜偶像是一样,言明贪心的人不会承受神的国(参弗五5;西三5~6)。

这段经文中,耶稣不是将两种基督徒作出对照,乃是要比较真假信徒。积存财宝在地上的人充满黑暗,事奉金钱,不事奉神,从自己的行为表明自己的不信。再一次,我们看见这篇讲道是关乎到得救、圣洁和这两者的关系。

贪得无厌的穷人(The Covetous Poor)

并非贪求奢侈品才算是错,若有人贪求生活必需品,也可能不对。耶稣再说: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甚么,喝甚么,为身体忧虑穿甚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牠,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 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25~34)

这书大多数的读者根本不可能与耶稣所论到的人有半点瓜葛,你上一次何时曾为食衣住行忧虑?

然而,耶稣的说话肯定适用于我们。如果贪求生活必需品并不正确,那么贪求非必需品就更不正确了。耶稣期望门徒只专心寻求两件事:就是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声称的基督徒无法负担十一奉献,却能负担宠物的食物、有线电视、新车或新家具的开支、时尚产品或服饰、零食等,这些人是否算得上达到基督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的标准?不,这些人只是自欺欺人,以为自己是信徒。

刺和梁木(Specks and Logs)

耶稣接下来吩咐门徒,不要犯上论断和挑错处的毛病: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为甚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七1~5)

论断人是甚么意思呢?法官寻找被带到法庭的人犯了甚么错,那是法官的工作,故此,只要证据确凿,法官审判人并没有错。法官理应审判人,用当地法律的准则衡量人。假如某地方没有法官,罪犯便可以横行无忌。

可是,很多人似乎以为自己是法官,所以常常寻找别人的错处,这样做却是错的。此外,这些人通常未曾了解实情,就论断人,作出偏差的结论。更糟糕的是,这些「法官」经常会用自己都达不到的标准来论断人,因而成了假冒为善的人:「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八7)

耶稣正是论到这种行为。使徒雅各布写道:「弟兄们,你们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审判。看哪,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雅五9)这种罪行是教会最常见的问题,若有人论断别人,就很可能也会被人论断。我们中伤其它信徒,向人指出那人的错处,就是在扮演法官。我们触犯了那黄金定律,因我们也不想有人在背后中伤自己。若我们自己有更多错处,却论及别人的错处,就成了那自己眼中有梁木的人。

然而,请注意耶稣没有禁止人考虑别人的灵性,他接着说: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牠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太七6)

我们若要服从这命令,就必须衡量甚么人才算是「属灵上的狗或猪」,这是说那些人不会欣赏贵重的属灵事物,像是神的话语。我们很快会见到耶稣如何吩咐门徒借着属灵领袖的果子去衡量他们。

勉励祷告(Encouragement to Pray)

最后,我们来到登山宝训的最后一段。这一段首先提出的,是一些激励人去祷告的应许: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么?(太七7~11)

「啊哈!」有读者这样说;「这段登山宝训的经文与圣洁无关。」

这全视乎我们祈祷的时候是为了甚么东西去祈求、叩门和寻找。我们既然「饥渴慕义」,就会渴望遵守耶稣在前面的教导中所吩咐我们的一切命令,也必定会在祈祷中反映这种渴望。事实上,登山宝训中主祷文表达了渴望神的旨意得着成全,也渴望成圣。此外,路加福音中,同一篇主祷文的结尾还写着:「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么?」(路十一13)看来,耶稣应许给我们「好东西」时,并不是想到奢侈品之类,而是想到圣灵才是「好东西」,因为圣灵会叫我们成为圣洁,帮助我们传扬福音,叫其它人也成为圣洁。圣洁的人会进天国。

结语(A Summarizing Statement)

我们来到最后一节经文,应该视为是结语,总结耶稣前面谈及的一切。很多注释书的作者也忽略了这节经文,但我们绝不可以错过。这节经文是用「所以」作开始,故明显是结语,因而与前面的教导连系上来,而问题是:这节经文会总结多少耶稣前面讲到的话?让我们读一下,再作思想: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

这句话不可能只是总结前几节论及祈祷的经文,否则便没有意义。

请记得耶稣一开始讲论时,曾经警告人们不要想他来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参太五17)。从那部分的经文至此处的结语中,耶稣基本上只是修订、讲解和补充神旧约的命令。所以,耶稣当下是总结他一切吩咐的命令,都是衍生自律法和先知:「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七12)「律法和先知」这句话连接起马太福音五章17节至七章12节中耶稣的话。

接下来的两节经文说明,得救与遵守我们所谓的「黄金定律」,两者有何关系: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太七13~14)

明显看来,窄门和引到永生的窄路很少人找着,是象征得救;阔门和引到灭亡的阔路是大多数人走上的路,乃是象征沉沦。如果耶稣前面讲到的话带有任何意义,如果这篇讲道带有任何逻辑上的演进,如果耶稣是有理智的传道人,那么,最自然的解释便是说,窄路就是跟随耶稣的路,遵守他的命令,阔路就正好相反。有多少声称的基督徒正在走耶稣启示的窄路?若果你正随波逐流,便肯定是正在走阔路。

耶稣发表这篇救恩讲道时,住口不提信心或相信他,实在叫很多声称的基督徒感到苦恼。可是,人们若是明白信心与行为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篇讲道就没有问题。人若顺服耶稣,便会借着自己的行为表明自己的信心。人若不顺服耶稣,便表示他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我们得救是显明神向我们施恩,也会在我们生命中发动转化的工作。我们的圣洁就是神的圣洁。

如何辨别假的宗教领袖(How to Recognize False Religious Leaders)

接下来,耶稣叫自己的听众小心假先知和假领袖,这些人引诱不存疑心的人踏上沉沦的阔路,传讲并非从神而来的信息,故此假先知也属于这一类人。如何才能辨别谁是假领袖呢?用辨别假信徒的方法,就可辨别出假领袖: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七15~23)

假教师很诡诈,外表看来好像真教师,会口称耶稣为主,说预言,赶鬼和行神迹,却只是「披着羊皮的狼」,并不是真绵羊。真假教师可以怎样分辨呢?察验他们的「果子」,便可晓得他们的性情。

耶稣是论到那些果子呢?就是顺服他一切教导的果子。真教师会教导和遵行天父的旨意,但假教师却会教导虚谎和「作恶」(七23)。我们有责任比较真假教师的教训,按照耶稣作出的教导和命令而活。.

今天的教会充满假教师,我们应不足为奇,因为稣和保罗也都预先警告我们,末日临近时,我们就应预计假教师会出现(参太二十四11;提后四3~4)。我们今天最猖獗的假先知,就是教导不圣洁也能进天国的人。这些人要为数以千万计永远沉沦的人负责。约翰韦斯利(John Wesley)写到这些人,便说:

实在很可怕!–神的使者变成魔鬼的傀儡!–这些人本来受托教导人进天国之道,实际上却教导了地狱之路……若有人问:「啊,谁曾这样做?」……我便会回答,有数以万计又聪明又德高望重的人曾这样做,别管是属于哪个宗派,这些人叫骄傲的、不务正业的、欲火攻心的、贪爱世界的、爱享乐的、不义或不仁的、轻率又无用的、没有为义的缘故遭受责备的等人,以为自己可进天国。这些是名副其实的假先知,是神和人的叛徒……不断叫更多人走进地狱,他们无论甚么时候离世,「地狱也会从下面上来迎接他们」!5

约翰韦斯利正是论到马太福音七章15至21节中耶稣警告人小心的假教师。

留心,耶稣再清楚地指明,不结好果子的人会下地狱(参七19),与今天很多假教师所说的刚好相反。这原则不只适合于教师和先知,也适用于所有人。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原谅我再说一次,这篇讲道是关乎到得救、圣洁和这两者的关系。人若不顺服耶稣,便会走向地狱。

也要留心耶稣指出人内外的情况是有关联,「好」树结好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那人外面流露的好果子是来自内在的性情,凡真正相信耶稣的人也会被神改变内在的性情。6

最后的总结(The Final Summary)

耶稣用一个例子总结整篇讲道,你也会想到,这例子是关乎到顺服与得救的关系: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盘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盘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七24~27)

有些人解释耶稣这最后的例子是「成功生活」的公式,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上下文的内容表明这比喻的主题不是如何在艰难之时靠着相信耶稣的应许而发达。这例子是要总结出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论到的一切。听见耶稣的话就去行的,就是聪明人,会屹立不倒,不用害怕神的忿怒。不顺服耶稣的人是愚蠢人,会损失惨重,要受「永远沉沦的刑罚」(帖后一9)。

回答反对的声音(Answer to an Objection)

耶稣的登山宝训会否不可能只适用于耶稣受死和复活前的信徒呢?那些人岂不是暂时靠律法作得救的途径,但耶稣为他们的罪受死后,他们便是靠着信心得救,因而抵销这篇讲道中解释的得救方法吗?

这理论并不高明,从没有人可以靠自己的行为得救,总是要靠信心得救,旧约之前和旧约期间都是一样。罗马书第四章中,保罗指出亚伯拉罕和戴维都是因信称义,不是因着行为。

再者,耶稣的听众都不可能靠行为得救,因他们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参罗三23)。只有神的恩典才能救他们,只有凭信心才能领受神的恩典。

很可惜,今天太多教会把耶稣的命令都只视为是叫我们感到罪疚,从而明白自己无法靠行为赚得救恩,仅此而已。现在我们「接收了这信息」,已经凭着信得救,便可忽视大部分耶稣的命令。当然,我们想叫别人「得救」时,便再次摆出这些命令,叫人自知有罪,于是可凭着没有行为的信心得救。

耶稣没有叫门徒:「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确保他们明白自己一旦自觉有罪,然后便凭着信得救,我的命令就完成了在他们生命中的目标。」相反,耶稣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二十八19~20,加上强调)

1 可惜,有些人主張基督徒不應如此祈禱,因這禱告最後沒有「奉主名求」。可是,若用上這種邏輯,則可以斷定使徒行傳和新約書信中很多使徒的禱告都不是「基督徒的禱告」,因都沒有寫上「奉主名求」。

2 這節經文告訴我們(還有很多同類經文),真門徒並非完美或完全不犯罪。然而,這節經文證明真信徒犯罪時會感到憂慮不安。

3 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Gallup poll),北美福音派的基督徒只有四分一會作十一奉獻。四成的人會說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可是每年收入達五萬到七萬五千美元的人,平均只會捐獻1.5%的收入給慈善機構,包括宗教慈善機構。而這些人在追求享樂上的花費,卻是12%的收入。巴納(George Barna)於自己所寫的The Second Coming of the Church一書中指出,他的調查表示非基督徒比起已經重生的基督徒更熱衷向非牟利的組織和窮人捐款。

4 另一場合中,耶穌同樣講到人不可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路加告訴我們:「法利賽人是貪愛錢財的,他們聽見這一切話,就嗤笑耶穌。」(路十六14)

5 約翰衛斯理,The Works of John Wesley (Baker: Grand Rapids, 1996),1872年由Wesleyan Methodist Book Room再版,頁441、416。

6 我不禁想借此機會評價一下某種人們慣常用來試圖為人擺脫罪名的借口:「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內心如何。」正正相反,耶穌說外表可以反映內心。另一場合中,耶穌告訴我們,「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人口裡發出仇恨的話,就表示那人心中充滿仇恨。耶穌也告訴我們,「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凶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可七21~22)。人犯姦淫時,我們確實知道那人內心有甚麼:就是姦淫。

不委身的「基督徒」(The Uncommitted “Christian”)

第四章(FOUR)

有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刚出狱,便写信给他的未婚妻,与她解除婚约:

我们共产党员经常不死即伤,会遭人枪击,问吊,耻笑,失业,最差劲的事都会发生。我们不少人被杀或监禁,生活一贫如洗。我们就算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仍然会将自己赚得的金钱全数贡献给党。我们共产党员没有时间或金钱看很多电影、听音乐会、吃T骨牛排,也没有象样的家或新车子。人家形容我们是狂热份子,我们确实狂热。我们一生只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活:争取全世界奉行共产主义。我们共产党员有一套生活哲学,非金钱所能买得。我们有奋斗的理想,有人生的目标。我们把自我都投于人类伟大的运动中,纵使一生看来艰苦,自觉参与共产党受苦,但每当想到各党员也都为全人类贡献了一点点更美好和真实的东西时,心里便感到安慰。

世上有一件事叫我至死忠心,就是共产党的理想,这是我的生命、呼吸、宗教、嗜好、恋人、妻子、主人、气息和骨肉。我白天为共产主义奋斗,晚上做梦也离不开它。时间过去,我只会越来越支持共产党,热心并不减退。所以,我无暇兼顾友情和爱情,甚至与人交谈,我也不能不提到这主导和引领我人生的思想。我会因应共产主义的理想衡量人、书籍、思想和行动,也会留心这些人和事对共产主义的态度。我已因着自己的理想被囚禁、进监狱,如果有需要的话,也已经准备好为此而死,在所不惜。

虽然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被人瞒骗和迷惑了,却是拥有一样很多自称基督徒的人所没有的东西:委身。我们见到那年青人如此执迷不悟,可能会摇头叹息,但最少他用行动证明了他真心相信自己的信念,而这却是自称基督徒的人不常可以有的表现。

行动总是可以表明真信心,信心与行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马可路德撰写罗马书注释的序言时,写道:「行为与信心根本不可能分割,就如热与光是不可能分割一样。」1

你怎样知道某人相信你告诉他的事?你会介意那人的举动是否像是相信你。若你告诉他有一只毒蜘蛛爬在他的脚上,于是他微笑,继续与你交谈,你便可肯定他并不相信你。同样,人若相信耶稣的话,便会相应行事,那人顺服便显明他的信心。

很多声称的基督徒虽然说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但他们行事为人表明却自己根本不相信。保罗写道:「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背。」(多一16)

董事长耶稣(President Jesus)

想象一下你在一间跨国企业公司中工作,有一天,你于自己的岗位工作时,有一位衣冠楚楚的人从门外进来,与你素未谋面,但走到你的桌子,向你说:「史密斯先生,我是这间公司的董事长,请你立即清理自己凌乱的桌子!」你会怎样做?当然,会取决于你是否相信那人真是董事长。董事长是全公司中权力最高的人,地位凌驾众人,你决不会希望得罪他。所以,如果你相信那人是董事长,就会马上服从他的话。如果你不服从他,便表示你根本不信那人是董事长。

这模拟很清楚,人若相信耶稣,便会顺从他。我们是因信耶稣得救,但那信心必须是顺服的信心,不然就根本不是信心。故此,保罗于罗马书中两次提到「相信而顺服」(参罗一5,十六26,新译),他事奉的目标全是为了叫外邦人都「相信而顺服」(参罗一5)。

有些人会争论:「你的模拟有缺陷,因耶稣不像公司的董事长那样可畏。」

这种反对正揭示出问题的核心所在。如果公司董事长的模拟有缺陷,那缺陷就只是由于耶稣远超过任何董事长。耶稣是万人的创造主,将来会审判活人死人,又有超过万名之上的名。

可是在很多声称的基督徒心目中,耶稣只是救主,而不是主宰;只是友善的邻居,而不是教会的头。耶稣带着一切的爱,却并非有着天上地下一切权柄。耶稣是好朋友,却不是万王之王;是有趣的玩伴,却并非万膝所下拜的那位。耶稣良善,却不是神。可是,实际上那样的耶稣并不存在,若有人以为耶稣是那样,就是最差劲的拜偶像者–这些人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另一位神明。

使徒雅各布一再警告人不要被迷惑,以为信心可以没有顺服的行为: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甚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么?(雅一22、26,二14,加上强调)

雅各布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信心没有行为不能救我们。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反映出自己相信甚么。此外,我们是可能会于这方面瞒骗了自己的心,接受了没有意义的信仰。

雅各布再说:

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么?……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二18~20、24、26,加上强调)

雅各布指出甚至魔鬼也有某程度上的信心2,也用行动表明牠们的信心:牠们恐惧战惊。可是,有几多声称的基督徒显出自己比魔鬼更没信心,对神毫不显得畏惧? 3

耶稣叫非信徒相信而顺服(Jesus Called Non-Believers to Obedient Faith)

请留意雅各布也挑战人表现出没有行为的信心(参二18)。真信心不可能与行为分割,故此真正得救的信心往往是由悔改开始。正是如此,耶稣呼吁人悔改得救时,往往是叫人委身和顺服。耶稣叫人相信而顺服,又懊恼很多人割裂信心与行为,故呼吁人悔改得救时,通常完全不会论到信心。真正跟随耶稣的人会用行为显明自己的信心。

令人惊讶的是,声称的基督徒不时会忽视耶稣叫人付代价委身,仍不知羞愧。即或有承认的,也会认为耶稣只是向与他进到更深关系的信徒发出这要求,并不是向未得救的人说,乃是向已领受神救赎恩典的人说。可是,很多所谓「信徒」既是如此解释耶稣的话,认为耶稣是叫他们付代价委身,而不是要求未得救的人那样做,他们却仍然不按自己的解释而行,实在令人悲哀。那些人认为自己可以选择不顺服,也从不肯顺服。

第一步还是进深一步?(First Steps or a Deeper Walk?)

让我们想一想耶稣叫人悔改得救的邀请,声称的基督徒却不时会误解这段经文是叫人与耶稣进到更深的关系:

于是(耶稣)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能拿甚么换生命呢?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可八34~38)

这段经文是邀请未信者悔改得救,还是叫信徒与主建立更深的关系?我们若诚实作出解读,答案会是一清二楚。

第一,留心耶稣是同时向「众人」和「门徒」说话(34节),显然「众人」不等于耶稣的「门徒」。事实上,耶稣「召集」那些人来听他说话,希望不论是信徒或寻道者都明白他要讲论的真理。请也注意耶稣先是说「若有(任何)人」(34节,参NIV的译法),故他那段说话适用于所有人。

我们再读下去,便会更清楚耶稣是向甚么人说话。特定来说,耶稣是向四种人说话,分别是(1)「要跟从」他的人,(2)「要救自己生命」的人,(3)不想「赔上自己生命」的人,(4)「人子在荣耀里与圣天使降临时」不想被耶稣当作可耻」的人。上述四种表达方式也表示,耶稣是形容到渴望得救的人。难道我们认为会有必然可进天国的人会不想「跟从」耶稣,不想「救自己的生命」?难道我们认为真信徒会「丧掉生命」,又以耶稣和他的说话为耻,于耶稣再来时也被耶稣当作可耻的?清楚看来,这段经文中耶稣是论到如何得着永恒的救恩。

留意这段经文共有五节,后四节经文都是以「因为」这字作为开始(译按:参NIV的译法),故此上一节经文都有助解释和扩充下一节经文的意思。我们解释这段经文时,必须考虑其它几节经文如何阐明经文之间的意思。让我们逐节思想一下耶稣的说话吧。

第一句经文(Sentence #1)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可八:34)

请再次留心,耶稣是向凡想跟从他作门徒的人说话,耶稣一开始只容许人们与他建立这种关系–作跟从他的门徒。

很多人只想与耶稣做朋友,却不想跟从他,但这种选择并不存在。除非人们顺服耶稣,否则耶稣不会视那人作朋友。耶稣曾说:「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十五14)

很多人想作为耶稣的弟兄,却不想跟从他,可是耶稣也没有向人提供这种选择。除非人们顺服,否则耶稣不会看那人作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太十二50,加上强调)

很多人想与耶稣同进天国,却不想跟从他,耶稣却表明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只有顺服的人才可进天国:「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

这节经文中,耶稣告诉凡想跟从他的人,除非他们背乎自己,否则便不可能跟从他。他们必须愿意撇下自己的欲望,完全顺服耶稣的旨意。跟从耶稣最重要就是背弃自己和顺服。

不过,耶稣期望人们要多大程度背弃自己?耶稣是否论到天主教大斋期不准吃糖果的那等程度?第一节经文中,耶稣用上决不令人误解的表达方式:「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耶稣原来的说法可能不是这样,但却是他当时流行运用的说法。这话是甚么意思?

耶稣的时代中,只有哪种人才会背十字架?死囚。当然,当时任何人都决不想背十字架,因那会是他人生所能作的最后一件事。死囚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时,就是背着那根自己快要被钉在上面的木头,历尽痛苦缓冲死去。那是惨绝人寰的时刻,却是无可奈何要去面对。

故此,「背起某人的十字架」这说法等于是指进行某些人天性不想作的事,象征极高程度的自我否定,进行自己厌恶的事。如果这是耶稣时代流行的用语,我们就几乎可以想象父亲劝戒顽劣儿子的情景:「儿子,你知道用完厕所自己有责任清理,现在背起你的十字架,去清洁厕所。」或妻子会向丈夫说:「亲爱的,我知道你不想听,但今天是我们交税给罗马政府的日子,我们又确实有钱交税,好交给那欺诈人的税吏。我们实在没有选择,你为何不背起你的十字架,今早前去交税?」”4

第二句经文(Sentence #2)

耶稣说出第二句经文,进一步说明第一句经文的意思: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八35)

再次,请留意这句经文是以「因为」这字作为开始,与上一句经文有关,用作澄清。耶稣当下比较两种人,乃是前一句中暗示到的同样两种人–有一种人愿意背弃自己,背起十字架跟从耶稣,另一种人则不肯。当下,有一种人被比作为基督和福音失去生命,而另一种人则不会那样做。如果我们看看这两种人有何关系,便必定会推论上一句经文中不肯背弃自己的人,就相当于第二句经文中想救自己生命、却必丧掉生命的人。而上一句经文中愿意背弃自己的人,就相当于第二句经文中丧掉生命、却救了自己生命的人。

耶稣并非论到失去或救回自己肉身的生命,大部分与耶稣最密切的信徒也较预期英年早逝,因他们跟从耶稣,为他殉道。另外,这段经文后来的内容表明,耶稣是想到永恒的损失和得益。约翰福音十二章25节中,耶稣相似论到:「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加上强调)

第一句经文中那不肯背弃自己的人,就相当于第二句经文中那想救自己生命的人,因而我们可以合理推断,「救自己生命」的意思是「为自己的人生作计划」。我们对比另一个「为基督和福音失去生命」的人时,那意思就变得更清楚。那人愿意背弃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放弃自己的计划,当下为了基督的旨意和遍传福音而活。那人最终会「救了自己生命」,另一个人最终则会失去生命。那人努力讨基督喜悦,而不讨自己喜悦,最终会在天国里找到快乐,可是另一人仍旧讨自己喜悦,最终会发觉在地狱中悲惨不已,更失去一切掌管人生的自由。

第三和第四句经文(Sentences #3 & 4)

现在是第三和第四句经文:

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能拿甚么换生命呢?(可八36~37).

上述经文强调那人不肯背弃自己,想救自己生命,最终却失去生命。当下两节经文论到那人追求世界提供的东西,最终却「赔上自己的生命」。耶稣揭示这种人有多愚蠢,以全世界的价值与那人的灵魂作出比较。当然,根本不可比较。理论上某人可以赚得全世界提供的东西,可是如果他最终会永远下到地狱,就是犯了最糟糕的错误。

从第三和第四句经文中,我们也可洞悉到人们何以会不肯背弃自己跟从基督。他们渴望满足自己,接受世界所给的满足。不肯跟从基督的人受自私心驱使,追求罪中之乐,真正跟从基督的人却出于爱主和顺服逃避那些罪恶。人若想赚得世界所给的满足,就会追求财富、权力和名誉,但真正跟从基督的人会先追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即或得到财富、权力和名誉,都会看为是神交托给他管理,用来荣耀神,并不自私。

第五句经文(Sentence #5)

最后,我们看到全段经文中的第五句,请再注意这一句也是用「因为」作连接词:

(因为)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可八38)

这人也是不肯背弃自己,希望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追求世界提供的东西,因而最终会失去生命,赔上自己的灵魂。当下经文形容那种人的特征是以耶稣和他的说话为耻,他会引以为耻,固然是由于他的不信。假如那人真心相信耶稣就是神的儿子,就肯定不会以耶稣和他的说话为耻。但那人是属于「淫乱罪恶的世代」,耶稣再来时也会把那人看作是可耻的。显然,耶稣不是论到已得救的人。

上述一切带来甚么结论?整段经文不可看为是呼召已走上天路的人更立志委身,这样解释并不合理,反而明显是透过比较真正得救和未得救的人,揭示得救的方法。虽然某人不肯背弃自己,仍旧追求世界叛逆基督,完全是因着那人没有真心相信基督,但是,耶稣并没有论及信心或相信的方面。人若不信,就不会顺服。耶稣并非宣告靠行为赚得救恩,却是说人真心相信的时候,救恩便会带来行为。按照耶稣的定义,根本就没有「不委身的基督徒」这回事。

尼泊尔式的洗礼(Baptism, Nepalese Style)

呼召人悔改得救,就是呼召人委身基督。世界各地很多国家仍有逼迫,那些地方的初信者自然会深明大义,知道自己跟从基督,就必会付代价。

撒巴(Sundar Thapa)是一位尼泊尔的基督徒,已于信奉佛教的尼泊尔中建立了超过一百间教会。撒巴向我分享八个问题,是他向希望接受洗礼的初信者所问的问题:

1.)你是否愿意被迫离开家园和父母?

2.)你是否愿意失去父亲会留给你的产业?

3.)若别人知道你是基督徒,你是否愿意失去工作?

4.)你是否愿意坐牢?

5.)你是否愿意被警察殴打和折磨?

6.)有必要的话,你是否愿意为基督而死?

7.)你是否愿意向别人分享耶稣?

8.)你是否愿意作十一奉献给神的家?

如果初信者回答上述问题时都表示愿意,他就必须签订一份同意书,才可以受洗。若我们身在尼泊尔,多少人够资格成为基督徒呢?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来站在耶稣面前,又有多少人仍然会被看为是基督徒呢?

「信徒」不是门徒(”Believers” Who Aren’t Disciples)

现代的神学把「信徒」和「门徒」作出划分,可能就最能说明人们如何把耶稣叫人悔改得救的呼吁,误解为是叫人建立更「进深关系」的邀请。教会中很多人也确信不用成为基督的门徒也必能进天国。耶稣要求配称为他门徒的人有极高的委身程度,以致很多声称的基督徒会欣然承认自己不合资格。但他们却不会担心,因为他们认为作门徒的一步是可有可无的。那些人不明白何为得救的信心,便推断作门徒不等于作基督徒,因为作门徒须要付代价,然而救恩是白白得来的。

但如此理解实在有严重错谬。任何人只要诚实查考一下新约,便会发现门徒都是极度委身的信徒–也唯有这些人才是真信徒。初期教会根本不存在「信徒」和「门徒」的现代划分,凡相信耶稣的人就是他的门徒。事实上,「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十一26,加上强调)。

当时的人要相信耶稣,就要顺服跟从他,如今仍然是一样。救恩的确是人不配受的恩典,唯有靠活生生的信心才能领受。人若有这种信心而作出委身,他并没有甚么功劳,不过却证明了他的信心。恩典赦免我们的罪,也同样转化我们的生命。

耶稣叫人作门徒的要求(Jesus’ Requirements for Discipleship)

就让我们再次分析耶稣对于人要作他的门徒时所列出的要求,同时间也想一想圣经是否教导所有真信徒都是门徒。

路加福音十四章25节中,我们读到「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但耶稣并不满足于此。那大群人可以与他共富贵,却不可共患难,这并不合耶稣的心意。耶稣要求的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委身,期望有最高程度的效忠和投入。于是,耶稣向他们说: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26)

释经的人若是明智,就不会主张耶稣是指到人必须按照字面的意思,要憎恶自己最亲爱的人才能作他的门徒。耶稣明显是运用夸张法的修辞技巧,就是夸大说话的重点。耶稣的意思,只可能是指到我们对自己最亲爱的人所流露的爱,相比起我们对耶稣的爱,就如同恨一样。耶稣必须是我们最爱的对象,他的门徒必须爱他超过一切,甚至超过自己的性命,愿意为他死。

耶稣再说:「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27)

耶稣说出这段话,明显也不是按照字面理解。他不会期望门徒背着木十字架四处走。「背起某人的十字架」必定是象征某些东西,而不管是象征甚么,谁都不会猜想耶稣是论到某些很容易或愉快的事情吧?耶稣所指的,最低限度是要求门徒作自我牺牲的立志。

同时请留意,耶稣要求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正是要求所有愿意跟从他的人也要那样做,我们前面研究马可福音八章34至38节时,已明白了这方面。马可福音八章34至38节中,耶稣清清楚楚定出得救的要求,清楚证明得救的要求与作门徒是同一件事。

耶稣继续论到作门徒,劝告各人决定作他的门徒之前,要先计算代价:

你们那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 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么? 若是不能,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路十四28~32)

按照上述的经文,谁有理由指出作基督的门徒无需付代价?

耶稣总结说:「这样,你们无论甚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33)我们要成为耶稣的门徒,就必须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全都交给耶稣管理。我们成了管家,一切都属于耶稣,又要按着他的旨意运用自己的财富,否则便不算是他的门徒。

清楚看来,耶稣是想表明作他的门徒是代价极重的委身。耶稣必须是我们生命中的首位,我们必须爱耶稣过于爱自己的生命和任何一切。

另一个要求(Another Requirement)

另一个场合中,耶稣又解释作他门徒的意思。约翰写道,耶稣在圣殿里教导人: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就有许多人信他。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0~32)

留意约翰两次特别告诉我们,耶稣是向信他的人说出那段话。耶稣不是向那些初信者说:「你们最后会考虑要成为委身的门徒。」不,耶稣马上要求他们作门徒,指出相信他就等于要作他的门徒。事实上,耶稣首先向初信者澄清的,就是如何可以弄清楚自己是不是他真正的门徒。他们的信心是否真实的?他们若遵守耶稣的道,就会晓得自己的信是真实的。

人遵守耶稣的道,等于活在耶稣的道中,对这道寸步不离,同时也暗示他渴望认识和服从耶稣的道,正如耶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加上强调) 耶稣特别论到的是从罪中得释放的自由(参约八34~36),并再次向我们说明,耶稣的真门徒会真正相信他,因而得着重生,生命的特征就是不断变得圣洁。

门徒的洗礼(The Baptism of Disciples)

马太福音的结尾记下大使命,耶稣用上门徒这词,他的用法绝对清楚表明了这词的定义。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9~20,加上强调)

我们首先看到,耶稣要的是门徒,并且要求这些门徒受洗。然而,我们又知道耶稣和新约的众作者都异口同声地指出,凡相信耶稣的人认信基督以后,都应该尽快受洗。因而再一次证明,真正的基督徒都是信徒。耶稣于大使命中肯定不是说我们只应为踏出一步立志委身作门徒的人受洗,而不应为凡相信基督的受洗。

从大使命中清楚可见,耶稣眼中的门徒,是渴望学习他一切的命令,并且立志遵守(参太二十八20)。学习显然是一个过程,故此门徒不会一下子凡事顺服。不过,真门徒都会服从基督,立志学习和遵行他的旨意,真信徒也会这样,因为真信徒都会是门徒。

约翰的见证(John’s Testimony)

约翰福音和约翰壹书进一步证明了作信徒和作门徒是同一回事。请比较以下的经文: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4~35,加上强调)

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约壹三14)

基督的真门徒会以无私的心爱弟兄,已经出死入生、已经重生的人也会有这特征。理由十分简单,因为只有基督的门徒才是真正重生了的人。5

枝子连于葡萄树(Abiding Branches in the Vine)

约翰福音十五章中最后一段呼吁人得救的经文,不时被解释为叫人「进深与主同行」的呼召。耶稣在这段经文中具体说明了何谓他的门徒: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甚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五1~8,加上强调)

有多少篇讲道是劝募那些声称的基督徒「更靠近耶稣」,常在耶稣里面,好叫他们能多结果子?但是,耶稣并不想我们以为「常在耶稣里面」是必定进天国的人可以考虑的选择。「常在耶稣里面」就是等于得救,因为耶稣清楚指明:「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约十五6)「不常在耶稣里面」的人是会沉沦。6 「常在耶稣里面」的人会结果子,证明自己是耶稣的门徒,就如耶稣所说一样(参约十五8)。我们再次看到,真正得救的人是会结果子的门徒。

枝子唯有连于葡萄树,才能结出葡萄。枝子从葡萄树得着生命之源和一切结果子需要的养分,葡萄树与枝子的模拟多能说明我们与基督的关系!我们相信基督时,便成了基督里面活生生会结果子的枝子。葡萄树的树汁是枝子能结果子的泉源,同样地,内住的圣灵也是信徒结果子的源头。

圣灵会结出怎样的果子?圣灵自然会结出圣洁的果子。加拉太书第五章中,保罗列出圣灵的果子,先提到爱,上文已经指出爱是基督真门徒的记号。保罗再列出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参加五22),都是内住的圣灵会结出的果子,某程度上也是真信徒都会有的特征。例如,我们读到初期的门徒都「满心喜乐,又被圣灵充满」(徒十三52)。7

当然,果子需要时间变得成熟,圣灵的果子也是一样。年轻基督徒的果子通常仍未成熟,但如果圣灵内住在某人里面(圣灵确实内住在所有信徒里面,参罗八9),就必定会结出圣灵的果子。

基督里不结果子的枝子又如何?(What About the Fruitless Branch in Christ?)

不过,耶稣岂不是论到「在他里面的」枝子也可能会不结果子吗?是的,耶稣确有这样说。可是,我们必须依照葡萄树与枝子的模拟,来解释耶稣这段话。第一,留心「在他里面」「不结果子的」枝子会被「剪去」(约十五2)。最低限度来说,这必定是指那本来连于葡萄树的枝子,已不再连于葡萄树。枝子被「剪去」后到底会怎样,实在备受争议。不过,枝子一旦被「剪去」,不再连于葡萄树,便明显不再「在葡萄树上」。枝子若不「在葡萄树上」,会发生甚么事呢?耶稣在几节经文后指明出来: 「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约十五6)。

当然,我们解释任何模拟、比喻或暗喻时,也必须小心。比喻的定义是把两样基本上相异的东西作出比较。我告诉自己的妻子她的眼睛好像水池,是指她的眼睛又深又黑,黑而且蓝,很是吸引。但相似的地方只在于此,我并不是说鱼儿能在她眼内游泳,或鸭子可浮在上面,或她的眼睛冬天会结冰。

耶稣作出的模拟也没有分别,我们可能会错误从细节中寻找属灵意义,远超过那模拟打算提出的相似之处。举一个例子,我不会用耶稣「葡萄树与枝子」的模拟来证明基督徒在夏天会结出多些果子,就像葡萄树一样。若我这样说,便是把没有根据的意义读进那模拟中。

同样,我也不会妄下判断,断定耶稣是想指出在他里面的真信徒也可能会从不结果子,尤其是我们知道这整个模拟的重点正是与这种想法相违。「在他里面」不结果子的枝子代表离弃信仰的信徒(比较路八12~13),因而不能结果子,最终与基督断绝关系,这才是最自然的推论。根据圣经的教导,这种事确实可能发生(我稍后的篇章中会再证明),尽管很多人认为不会。另一种唯一的可能性是,不结果子的枝子代表假信徒,看起来像是连于基督,明显却是死的,无法从基督支取生命,从不结果子上就显明出来。不过,耶稣没有指出枝子包括声称自己在耶稣里面、实际上却不在他里面的人。清楚看来,耶稣是指出枝子是那些在他里面的人。

神应许会亲自修剪凡结果子的枝子,耶稣可能是论到人重生时,为要显出最初相信和悔改的果子所必需要作的修剪。8 或是,耶稣是描述于愿意配合神心意而行的信徒的生命中,神不断进行的成圣过程(参腓二13)。无论如何,神被比喻为栽培葡萄树的人,是指到神会除掉我们生命中祂不喜悦的东西,若有任何东西拦阻内住的圣灵结果子,都会被神剪下来。

小反对(A Small Objection)

偶尔有人会从鸡蛋里挑骨头,问到关于亚利马太的约瑟,圣经论到他是耶稣「秘密的门徒」(参约十九38)。如果亚利马太的约瑟只是暗地里忠于耶稣,又怎可以将他称为门徒?岂不是与我写到关乎真门徒所显出的委身相矛盾?

先容许我说,我提出一段又一段经文证明某个真理以后,有人就会找出一段含糊的经文,似乎与我的教导互矛盾,这种事总是叫我烦恼。那人会引用那段经文,得意洋洋,彷佛那一段经文可以抵消所有我们已经仔细看过的经文一般。上述的反对就是其中一例。我写到作门徒要付代价委身,完全是根据圣经。我说的话都是出自圣经。故此,要把亚利马太的约瑟似乎秘密作门徒一事,跟耶稣教导作门徒要付代价委身一事调和起来,是大家的责任,而不是我一人的担子。

现在,回答一下这反对吧:根据圣经记载,亚利马太的约瑟非常忠于耶稣,「为人善良公义」(路二十三50)。不过,由于亚利马太的约瑟是犹太人议会的要人,才「只因怕犹太人」而暗地里作门徒(约十九38)。亚利马太的约瑟必定是害怕其它犹太人议会中的成员。

明显看来,亚利马太的约瑟知道如果透露自己真正觉得耶稣如何,便会产生负面的后果,很可能会被逐出议会,因而失去在那些人面前为基督发出正面的影响力。我们从路加福音二十三章51节中得知,公会等人想要逮捕耶稣,审讯和判他有罪,但亚利马太的约瑟「并没有附从」公会等人的「所谋所为」。耶稣死后,亚利马太的约瑟冒着被逐出议会的危险,「放胆进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可十五43),然后又亲自安置耶稣的身体,埋葬在自己的墓穴里,这一切行动很可能会被犹太人议会发现!可是,自耶稣被钉十字架后,亚利马太的约瑟看来已不再关心其它议会的成员会怎样想了。

亚利马太的约瑟明显是委身基督,他只是暂时有限度地藏起他的忠心。除此以外,人们成为委身基督的门徒,的确有可能会害怕因此而产生负面的后果。亚利马太的约瑟的生命中肯定有其它的果子,足以证实他是委身基督。

「属肉体」的基督徒又怎样?(What About “Carnal” Christians?)

另一种常会被人提出的反对,就是所谓「属肉体的基督徒」。那是现代的分类,指到一些本应是真信徒的人不断向肉体屈服,作出属肉体的行为,因而与非基督徒难分难解。虽然那些人「接受了基督」(这是不合乎圣经的说法),却不显得委身基督。这些人大多没有恒常与其它信徒团契,又犯上各式各样的罪,却仍然以为会受到神恩典的保守,必定可进天国。

这种属肉体基督徒的观念是从何而来的?乃是源自哥林多前书第三章,却是大大曲解了保罗所写的话:

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分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么?(林前三1~3)

《英王钦定译本》(King James Version) 把NASB译作「属乎肉体」 的那字,译作「属肉体」,因而产生了「属肉体的基督徒」这种说法。

但问题是,保罗是否要为某一类基督徒下定义,指出他们因着随从自己肉体的倾向而变得与非基督徒没有两样呢?很多人会回答「是的」,尽管这说法有违其余新约圣经的教导。那些人会问:「保罗岂不是向那些基督徒说,他们『照着世人的样子行』(三3),表示他们行事为人与未得救的人相差无几?」

我们思想整段保罗论到哥林多信徒的话时,便可找到答案。我们会发现「属肉体的哥林多信徒」肯定并非与未得救的人难分难解,因他们外在很多方面也显出忠于基督,表现出自己活生生的信心。是的,他们好像所有基督徒一样,有两种人性,面对圣灵和肉体的争战。很多哥林多的信徒属灵上仍不成熟,某程度上仍然顺从自己老我的本性(肉体),行事不能彼此相爱,为自己宠爱的教师展开争论,主餐时也缺乏关怀体谅。好些信徒更到法庭控告自己的弟兄。他们需要结出爱心的果子,保罗写了很多经文,劝募他们要彼此相爱。

他们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忽略了神对他们的期望。由于他们仍然是基督里的婴孩,保罗只可向他们喂养神话语的奶,而不能喂饭(参三2),因而他们的属灵知识有限。故此保罗才写信给他们,处理他们各式各样的错误。保罗告诉他们神的期望后,便预期他们须要遵守。

属灵、「属肉体」的哥林多信徒(The Spiritual, “Carnal” Corinthians)

哥林多的信徒有那一些行为,可以表明他们带有委身的信心呢?叫他们与非基督徒分别出来的特征是甚么呢?圣经揭示了好些方面:

第一,保罗最初去到哥林多传道时,获得空前的成功。神亲自告诉保罗,很多哥林多人将会得救(参徒十八10),保罗留在哥林多有一年半之多。很多哥林多人「相信受洗」(徒十八8),受洗就是他们最先顺服基督的行动。

保罗描写一部分哥林多的基督徒时,写到他们从前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参林前六9~10)。但现在他们已经被洗净和成圣,生命得到了转化。凭着这点,就可反驳哥林多信徒与非基督徒没有分别的说法。

此外,保罗指示哥林多的基督徒,「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林前五11) 明显看来,哥林多的基督徒本身没有犯上这些罪,否则保罗便不会叫他们不要与那种人交往或吃饭。

哥林多前书某方面是一封回信,保罗之前收到他们寄来的信,牵涉到一些问题。哥林多的信徒请教保罗如何分辨是非,就表明他们渴望作出正确的事。单身的人结婚是否不对?吃祭过偶像的肉有没有问题?很多哥林多的基督徒由于委身基督,不肯进食祭过偶像的肉,恐怕会得罪主,充分表明他们活生生的信心。

哥林多前书十一章2节中,保罗写道:「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哥林多的信徒岂是与非基督徒没有分别呢?

哥林多的基督徒会恒常守主餐(尽管进行得不太恰当),就是顺服耶稣的命令(参林前十一20~22)。他们也会恒常聚会作基督徒的敬拜(参林前十二、十四),当时的非信徒不会这样做。

哥林多的信徒热心追求属灵恩赐(参林前十四12)。

哥林多前书和后书也充满叫他们圣洁的劝告,表明保罗相信哥林多的信徒会听从他所写的话。保罗指示他们要逐出一个假冒为善的人(参林前五13),又要为耶路撒冷贫穷的基督徒筹款(参林前十六1~4),他们也早已热心为他们募捐(参林后八10,九1~2)。哥林多的信徒透过这方面显出自己爱弟兄的心,耶稣指出这种爱心是真门徒的记号(参约十三35)。

哥林多后书也表示,即使并非大多数哥林多的信徒都听从了哥林多前书的指示,但也有很多信徒听从了(参林后七6~12)。保罗写作哥林多前书和后书之间,提多曾到哥林多,回来时报告哥林多教会愿意顺服(参林后七13~16)。那些基督里的婴孩已经长大。没错,哥林多教会还有一些问题,保罗很快会亲自探访他们,解决余下来的问题。

结论?保罗写到哥林多的基督徒「照着世人的样子行」时,明显不是指到他们各方面都与非基督徒没有分别。他们只是有某方面的表现与非基督徒没有分别,但在很多方面的行为都显出他们是委身基督的门徒。

那些将会被烧毁的工作又怎样?(What About Works That Will Burn?)

不时也有人会引用哥林多前书三章12至15节,根据保罗的说话支持是有一群属肉体的基督徒存在。那段经文中,保罗岂不是向哥林多的信徒保证,即使他们的工程于审判时被烧了,但他们仍然会得救?这岂不是表明即使完全不结果子的人仍能得救?

那段经文的上下文揭露这种论据的谬误。清楚看来,保罗是写到个别信徒基于自己行为的质素会得着或失去的赏赐。保罗把教会比作「神所建造的房屋」(三9),又指出神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三11),于是写到事奉神的人都「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三10)。各人很可能建造出错。保罗再用比喻提到六种可以运用的建筑材料:「用金、银、宝石、草、木、禾楷。」(三12,参新译)前三种材料很贵重,也能抵挡火烧,后三种材料则没甚价值,而且易燃。

按照保罗来说,各人用那种材料来建造神的建筑物,现在不一定会显明出来。不过,有一天便会显明,因「各人的工程……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三13)。保罗再说: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三14~15)

那些工程是用「金、银、宝石」构成,而那些工程则是用「草、木、禾楷」构成,受到激烈争论。不过,倘若有人用假基督徒的砖头和假福音的灰泥来「建造」神的房屋,毫无疑问,到了主试验他们的工程时,便会发现这段经文很适用于他们身上。教会中很多不圣洁的人最终会发现自己在地狱之火中,而从前有信徒「赢得他们归主」,或借着传讲假恩典保证他们会得救,都会发现自己一切的努力于建造「神真正的圣殿」(三16)上是徒劳无功。那人所建造的都会被烧毁,自己「要受亏损」(三15),不会得着赏赐。然而,如果那人是真信徒,仍然「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三15)。

清楚来看,保罗写下这段经文,并非向「属肉体的基督徒」保证就算他们全无果子,仍然可以确信自己会得救。保罗是写到审判时会显露各人工作的质素,各人会基于自己工作的质素得着或失去的赏赐。

没错,真基督徒有时可能会行得好像属乎肉体,他们何时向肉体屈服,何时也可说是「照着世人的样子行」。不过,基督的身体内,并不存在既是完全随从肉体行事、却又能进天国的「属肉体基督徒」的特殊类别。罗马书中,保罗论到:

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NIV译作「灭亡」9〕,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罗八13~14,加上强调)

保罗也写信给加拉太的基督徒:「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五24)

若这发生了,你会怎样做?(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If…

以下的故事很可能是虚构。据说中美洲偏远的郷间有一所小教会,某一个星期日早上,崇拜如常快要开始时,教会后面的大门打开了,有两个满脸胡子的人走进来,穿上军服,带着机枪,胸膛上垂挂着一串长长的机枪子弹。

会众顿时出现恐慌,众所周知,当地的共产党游击队会屠杀基督徒,绝不留情。难道他们的大限已到?

其中一人叫众人安静,开口说:「你们基督徒常谈论到去见自己的救主,你说那救主就是神的儿子。你们今天走运了,几分钟之后便会知道你所信的神究竟是否存在!现在靠着教会两边的墙壁,排成直线!」

会众马上从座位起来,站到教会两边的墙壁。

「好,杀你们之前,我们想确保只杀掉真信徒。任何人若不是真心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可以从我们身后的大门出去,快快滚出去!」

很多人毫不犹豫地行动,几分钟内,走了一半的会众。

最后一人出去以后,大门便锁上。其中一个游击队员从窗子观看外面的人拼命逃跑,然后便放下机枪,面带笑容,再说:「弟兄们,请宽恕我们。我们今早想与大家一同敬拜主,但只想与真正的基督徒一同敬拜。现在,一同赞美主吧!」那天早上的崇拜是何其不一样!

这故事是想激发声称的基督徒去思想,假若自己今天在场的话,他们会怎样做。不过,我们若是要相信这是真人真事,便需要忽略那两个游击队员说谎的事实。他们拿着机枪,恐吓要杀人,又亵渎基督,行事如此诡诈,却是想与真信徒一同敬拜!这两人的行为岂不像那些跑出去逃命的人一样背弃了基督?

于是乎,我想稍为修改这虚构的故事,改写故事的结局。虽然我的改写也是虚构,但数以千计同类型的故事也是那样结束:

几分钟内,走了一半的会众。

最后一人出去后,大门便锁上。其中一个游击队员从窗子观看外面的人拼命逃跑,然后便拿起机枪对准剩下虔诚的门徒,面露狰狞的笑容,再说:「预备好见你们的神吧。」便随即按下机板,乱枪扫射。那天早上的崇拜是何其不一样!

1 John Dillenberger編., Martin Luther (New York: Doubleday, 1961),頁24。

2 當然,魔鬼沒有得救的信心,因神沒有向牠們賜下救恩。

3 查考一下聖經怎樣論到敬畏耶和華,可令人大開眼界。例如,詩人寫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聰明人……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的,這人便為有福。」(詩一一一10,一一二1)新約命令我們要敬畏神(參彼前二17),又勸戒我們「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七1,加上強調)

4 如果「背起某人的十字架」不是當時流行的說法,卻是耶穌自創的說法,那麼最低限度來說,這句話也必定代表極高程度的自我否定。有些註釋書作者建議,這句話代表人踏出第一步決定餘生渡過向自己死的生活。另一些作者認為,耶穌是指信徒必須立志願意為他死。無論如何,這段經文中餘下的內容會擴充背起十字架的意思。

5 請也留意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1至46節的審判中,得救之人的特徵是藉供應基督弟兄的燃眉之急而顯出無私的愛,之前第三章已經細看了這段經文。

6 有些人認為被火燒的只是那些人的行為,但請留意經文不是這樣寫,會被燒的乃是枝子本身。

7 使徒行傳的第一批信徒因仁愛、和平、恩慈和良善而著名,參徒九31、36,十一24。

8 耶穌告訴門徒,他們因他講給他們的道,已經乾淨了(參約十五3),某程度上可支持這種想法。NASB那節經文中譯作「乾淨」的字與十五2譯作「修剪」的字是同一個字。

9 明顯看來,保羅不是警告他們肉身的死,因不管人的行為怎樣,人的肉身「總會死」。反之,保羅是警告人屬靈的死和永死。

反律法主义的「基督徒」(The Antinomian “Christian”)

第五章(FIVE)

现在是星期日早上十一时四十分,你教会中的唱诗已经完毕,也已经收纳了奉献,现在是读经和讲道的时间。你的牧师走上讲台,打开一本厚厚的黑色圣经,深呼吸一下,便举起他的手,带着权柄大声呼喊:「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你教会中大多数人会有甚么反应?会否被牧师明显的异端思想吓了一跳?会否感到很愤怒,因牧师的话与保罗论到救恩的经文相违,与宗教改革时重新发现的宝贵真理冲突?牧师会否被标签为律法主义者?还是,他们知道牧师刚才只是读出了雅各布书二章24节?

人们若是激烈作出反对,便可代表众多大错特错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不明白得救的信心是怎样,以为行为是与信心相反,但事实上行为与真信心是不可分割。马丁路得写道:「行为与信心根本不可能分割,就如热与光是不可能分割一样。」1

马丁路得自创了一个字,用来形容有些人认为救恩既是神施恩白白赐下,故是否遵守神的律法并不重要。马丁路得称那种人为反律法主义者(antinomians),那字的字根分别是「反」(anti)和「律法」(nomos)。

今天的教会充满反律法主义者,假如马丁路得仍然在生,一定会极力抵抗这种异端,发动改革。马丁路得并非孤军作战,因耶稣、保罗、彼得、雅各布、约翰和犹大都曾反对反律法主义的谬误。事实上,与昔日发动宗教改革时候相比,马丁路得今天抵抗反律法主义时,可以找到更多的圣经支持。新约圣经警告人小心反律法主义的谬误的次数,远远多于警告人提防律法主义的错谬的次数。

两种致命的错谬(Two Deadly Errors)

马丁路得的时候,教会的律法主义变得根深柢固,大多数上教会的人都认为救恩是可以赚回来的。人们借着买赎罪卷,到访遗迹,作忏悔等,就可赚取功德,减轻数百倍、甚至数千倍将来会在炼狱所受的苦。福音却不翼而飞了。

然而,马丁路得研究罗马书,发现救恩是用信心白白领受,更得着奇妙的重生,马上以那叫他得释放的真理挑战当时的人。(他的信心产生行为!)立时激发了很多争议,但最后透过马丁路得和其它改革家的努力,很多人信了神恩典的福音。

可是,那种福音有一种固有的危险,改教家也明白这点。神的恩典可能会被拿来作犯罪的许可证,好行为的重要性受到忽略,新的异端思想可能会取代旧的那种,同样是骗人和令人沉沦。所以,改革家也小心宣告,基督里真正的信心会叫人顺服基督。

过了数百年以后,改革家担心的事今天成真了。马丁路得的时候流行律法主义,但今天的教会却是相反,需要有人指出死的信心不能救他们。太多人听信了假的福音,以为不圣洁的人也能进天国。他们信靠神的恩典,却不叫他们顺服基督,反拿来作犯罪的许可证。可是,耶稣基督昨日、今日和永远都是一样的,仍警告各式各样的反律法主义:「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加上强调)

律法主义是甚么?(What is Legalism?)

或许,再没有一个神学用语会比「律法主义」这词更常被人误解和误用。今天若有人传讲自我牺牲、顺服或圣洁,便可能会被人误称为律法主义者。声称的基督徒不时会说:「我从前上过一家很律法主义的教会,牧师反对人看R级的电影。」(译按:美国电检尺度,R级指17岁以下的观众必须有成人陪同)这种说话反映说话的人不明白律法主义是甚么。律法主义不是指持守一套由神话语而来的圣洁准则,而是指人尝试靠自己的行为赚得救恩。律法主义者不认为自己需要耶稣也能得救,以为自己可救自己。若有人说:「我从前上过一间很律法主义的教会,牧师讲道说我们可靠着不看R级的电影,赚得自己在天国的位置。」若是这样,就可正确用上「律法主义」这词。

律法主义成为异端,是由于它提供另一种得救的方法,漠视神所提供唯一借着基督的方法。律法主义者的愚昧,是他寄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为自己可以变为良善,并因这良善配进天国。当然,我们可以变为良善而配进天国的机会在很久之前已经没有了:是自神第一次要我们为自己的罪负责时消失的。从理论上而言,假如有人可以终生不犯罪,确是可以不需要救主仍可进天国。但因为我们都犯了罪,所以若想要得救,便需要另一种方法。明确看来我们唯有靠着神的恩典才能得救,福音就是神向我们施恩,借着耶稣作我们的代赎,神不需要降低祂圣洁的准则而让我们得救。

以下简单的公式或可以最清楚说明律法主义的定义:

行为⇨救恩

那箭头的意思是「带来」,律法主义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可以带来救恩。由于律法主义者仍未重生,故不会相信神和爱神,只会在外表上遵守律法,藉以赚得神的恩宠。

以下的公式可以说明另一种律法主义:

信心+行为⇨救恩

这种律法主义者将信心加上行为,认为信心加上行为便可保证自己会得救。那人某程度上是信靠自己的行为,保罗在加拉太书中就是反对这种律法主义。

以下的公式可以表达真正得救的途径:

信心⇨救恩+行为

真正相信福音的人不但会得救,还会受到神的恩典而转化,甘心乐意顺服,彰显出神在他们生命中的工作。真信徒与律法主义者不一样,会打从内心愿意顺服,因他们的心已经改变。

最后,反律法主义则如下:

信心⇨救恩-行为

反律法主义者以为自己的信心带来救恩,就算没有显出生命已被转化的行为,也没有相干。此外,这种人通常会误解的观念最少有五个:(1)得救的信心之本质, (2)神如何定意拯救人,(3)神恩典在信的人身上完全的工作,(4)基督徒与神律法的关系,(5)悔改的真义和必要性。这一章余下的篇幅中,让我们逐一看看这五方面。

得救的信心之本质(The Nature of Saving Faith)

反律法主义者以为信心纯粹是头脑上的承认,以为只要接受某些神学真理,就可构成得救的信心。这种人知道耶稣为众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知道得救不是靠行为,而是靠信心,就认为自己已经得救。

当然,即使魔鬼也知道耶稣为众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撒旦也知道得救不是靠行为,而是靠信心。我们何以会认为知道这两件事,就可以叫自己在神眼中得称为义呢?

真正得救的信心绝对不只是头脑上的承认,圣经定义信心是「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加上强调),心里相信才能带来救恩(参罗十10)。真正的信心总是可从外在的行动表明出来。

不过,反律法主义者不时会试图将行为与信心割开,甚至视之为水火不容。他们会用敬虔的口吻指出,既然救恩纯粹是出于神的恩典,就不应看任何行为来保证自己得救,免得「靠了行为」。

然而,我们稍后便会看到,耶稣、施洗约翰、使徒约翰、保罗、彼得和雅各布都不是这样想。举一个例子,约翰写道,我们想要肯定自己是否已经重生,其中一种方式是看看自己有否流露对信徒的爱:

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留意「晓得」这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约壹三14、17~20,加上强调)

约翰相信我们的行为可以向我们保证神在我们生命中的恩典作为,与靠行为赚得救恩的想法相距甚远。我们的好行为不是功德–乃是明证,可格外保证我们已经得救,超越福音的应许提供的保证。我们看见自己生命中的作为,便可说:「赞美神证明祂在我生命中的恩典作为!」我们的好行为「是靠神而行」(约三21)。

约翰壹书中,约翰也写道:

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约壹三9~10)

约翰是否相信重生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绝对相信。真正从神而生的人会行公义,爱弟兄。这不是说,真信徒永不会犯罪或总会显出完全的爱(参约壹一8~9,四17~18),但公义和慈爱会成为他们生命的特征,与未得救的人不一样,主要表现出不义的行为和自私的心肠。约翰壹书中,约翰一再写到活得公义和爱弟兄可以怎样保证那些收信人的救恩:

我将这些话(我书信的内容)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五13,加上强调)

约翰相信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应察验自己的生命,得着神恩典在他们身上作工的保证,因他也相信行为与信心绝对有关。

保罗论到信心与行为的关系(Paul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th and Works)

使徒保罗不相信行为和顺服可与信心割裂,也不认为这三者是水火不容。相反,罗马书中,保罗写到「信而顺服」(罗一5,十六26)。这句话最简明的解释是指出,人有信心的特征就是顺服。若我说「鲍勃的顺服」,最清楚的含义便是鲍勃显得顺服。若我说「救恩的喜乐」,便明显是暗示救恩的特征就是喜乐。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是指后者可以取代前者。可是,反律法主义者却要说服我们,保罗谈到「信心的顺服」(译按:「信而顺服」的直译)时,乃是指到我们不需顺服,因信心可取代顺服。这等于是说,「鲍勃的顺服」这句话意味因我顺服,故不需要鲍勃。或考虑另一个例子,即我不需要救恩,因我有喜乐,喜乐完全取代救恩。

保罗不但认为人须要相信福音,而且更须要服从福音。保罗吩咐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帖后一8~9,加上强调)。2

圣经何处要求我们服从福音?第一,神命令我们要相信福音,把相信等同于一种顺服的行动(参可一15)。相信既是一种顺服的行动,又怎么可以说顺服和信心是互相矛盾?

第二,耶稣命令人要悔改信福音,又吩咐我们传讲「悔改赦罪的道」(路二十四47)。保罗也是一样,声言人「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徒二十六20)。悔改是一种顺服的行动,是对神命令的响应。人得救是始于这顺服的行动,同时也是信心的行动。

保罗又写信给帖撒罗尼迦的信徒,称赞他们「信心的工夫和爱心的劳苦」(帖前一3,加上强调)。保罗并不认为信心与行为是两件不能结合的事。好像使徒雅各布一样,保罗也相信真正的信心会有果效。他写信给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提醒他们小心不要被人引诱,以为必须受割礼才能得救: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加上强调)

好像使徒约翰一样,保罗相信真正的信心会透过爱心发生果效,爱是信心最重要的果子。保罗可以这样意译:「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也不意味甚么:都只是人的工作,唯有信心才会展开人生命中神的工作,以致那人爱心的工作是源自神。」

希伯来书论信心(Hebrews on Faith)

希伯来书的作者相信,顺服耶稣基督是得救的关键,因而写道:

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来五9)

当然,希伯来书的作者本可以说,耶稣为凡相信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也本是论到同一件事。对希伯来书的作者来说,信心(全书提到超过三十次)会自然生出行为。第十一章的「信心英雄」都因着信,作了某些事。

请留意希伯来书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作者如何运用不信和不信从两个词语指到相同的意思:

这样看来,他们(以色列人)不能进入安息(应许之地),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来三19,四6,加上强调)

因为大多数以色列人不相信福音,故此也不顺服神。因为他们不遵行神所吩咐的事,就证明他们不相信神的应许。

施洗约翰与耶稣论行为(John the Baptist and Jesus on Works)

施洗约翰相信,信心与行为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请看看他如何运用相信和信从两个词语指到相同的意思:

信(pisteuo)子的有永恒的生命,不信从(apisteuo)子的必不得见生命,上帝的义怒却停留在他身上。(约三36,参吕译,加上强调)

这实在说得清楚不过,怎么可以说我们不可察验自己的生命,来检视自己的属灵境况,免得「靠了行为救自己」呢?我们应该察验自己的行为,因圣经清楚指明人是有可能带有虚假的信心。靠没有行为的信心救我们,与靠行为赚得救恩,两者都同样危险。最聪明的保障是察验自己的行为,证实自己有真正得救的信心。

耶稣也相信行为会被信念影响,指出信他的人会作他所作同样的事3(参约十四12),又预告「行善的」会「复活得生」,「作恶的」会「复活定罪」(约五29)。耶稣又警告只有遵行神旨意的人才会进天国,而从人们的果子就可分辨真假的信徒(参太七19~23)。除非耶稣是教导行为可赚取救恩,不然,唯一的正确解释,便是警告真正的信心会由顺服证实出来。

耶稣又警告只有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是他的兄弟姊妹(参太十二49~50)。我们从上一章已经知道,耶稣叫人悔改得救时,通常会只字不提信心,却会叫寻道者背乎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他,免得失丧了自己的灵魂(参可八34~38)。耶稣叫人付代价作门徒,真心顺服,真正相信。

当耶稣尝试说明相信他是甚么意思时,竟到了叫人们要把他吃掉的地步(参约六47~56),我们每次领受主餐时也会记得这事。相信耶稣,就是与耶稣合一。初信者接受洗礼,就是最先表现信心的行动,公开宣告他与耶稣一同受死,埋葬和复活。

相信耶稣,就是与他联合:「但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林前六17) 相信耶稣,就是在他里面:「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约十五4、6)若有人如此与基督合一,那人的行为又岂会不受影响?

雅各布论得救的信心(James on Saving Faith)

我们前几章已简略看过雅各布书的经文,以下一段可能是得救的信心最经典的定义,也是令反律法主义者最头痛的经文: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甚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么?(雅二14)

雅各布运用反问句,答案明显是「不能」。没有行为的信心不能救人。

现代的反律法主义者即使面对这明显的真理,仍然想说服我们没有行为的信心可以救人。他们怎么可以不管雅各布的说话,仍旧如此确信?他们用极复杂的方式解释雅各布的教导,原读者极不可能会是那样理解。简单来说,有些反律法主义者想说服我们,雅各布并不是论到得救脱离地狱,乃是论到从「地上致死的犯罪生活」中得救。4 按照这看法,雅各布是想说服读者相信,如果他们想从「地上致死的犯罪生活」中得救,就必须用信心作出行为。

「地上致死的犯罪生活」这句话的意思只可能是指犯罪的生活。从「地上致死的犯罪生活」中得救,这句话也只可能是指顺服的生命,或是指作出好行为。故此,有些反律法主义者想说服我们,雅各布是要纠正读者一个严重的神学谬误:他们以为自己可以过信心的顺服生活,而竟没有顺服的行为!雅各布会否以为自己的读者会是这般愚蠢,不晓得这不证自明的简单道理?反律法主义者岂是真的相信,我们会愚蠢得接受他们如此强解雅各布清楚的教导?

我们进一步反驳反律法主义的论据时,便会发现雅各布论到信心与行为的关系时,紧接着其前面和后面上下文的主题都是将来的审判(参雅二12~13,三1)。雅各布心中是想到永恒的救恩,而不是从地上「致死的犯罪生活」暂时得救。

信心透过爱心工作(Faith Working Through Love)

我们再读雅各布的说话时,这种特别的反律法主义诠释就显得更是荒谬:

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甚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二15~17)

有些反律法主义者想说服我们,死的信心仍然是得救的信心;这死的得救信心只是与活的得救信心形成对比。不过,雅各布已言明信心若没有行为就不能救任何人,而死的信心就是没有行为的信心。

雅各布举例说明怎样才是死的信心,用上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不肯帮助穷困弟兄姊妹的例子,实在很有意思。雅各布好像耶稣、约翰和保罗一样,相信真信心的果子就是爱弟兄的心,从供应他们的迫切需要上就可显明出来:

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么?(雅二18~20)

雅各布说得很正确,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若没有行为,就不能证明出来。另一方面,另一个人可能口头上没有那样说,但他的行为就表明他内心的说话。行动胜于说话。所以,若有人说自己相信神只有一位(申六4),却没有相应的行为,就只是欺骗自己。鬼魔也信神只有一位,甚至牠们的信与表行一致–牠们战惊!只有「虚浮的人」(反律法主义者等)才不知道信心没有行为是「徒劳无用」(雅二20),即是一无是处。

亚伯拉罕活的信心(Abraham’s Living Faith)

雅各布接续自己的论述,以因信称义的亚伯拉罕作为例子,说明甚么是活的信心:

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艾萨克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么?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二21~24)

雅各布岂不是说得清楚不过了?亚伯拉罕的信心是活的信心,是顺服神的信心,他得称为义不是靠没有行为的信心,乃是靠有行为的信心来证实。雅各布甚至声明:「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二21~24)若这句话不是直接引自圣经,相信很多人一听见便会看为是异端思想了。

某些反律法主义者如何摆脱雅各布迫使他们面对的困局?他们推论雅各布不是指到亚伯拉罕在神面前是靠行为称义,只是在人面前才是靠行为称义。这理论很荒谬,难道我们相信雅各布的读者会以为人可以在人面前不靠行为称义,雅各布觉得他们那样想大错特错,于是写信严斥他们?雅各布岂是真的论到这问题?

请也留意,雅各布从没有说亚伯拉罕是在人面前得称为义。此外,亚伯拉罕献艾萨克时,并没有其它人在场见到他顺服的行为,因而靠那行为在人面前称义。然而,神却在察看,亚伯拉罕作出顺服的行为后,神立时说:

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耶和华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二十二12、16~18)

整件事都是从神而来的试验(参创二十二1),为要看看亚伯拉罕会否遵行。再者,雅各布指出,亚伯拉罕顺服神时,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雅二23)亚伯拉罕是在谁面前得称为义?是在人面前还是在神面前?明显是在神面前。

这并不是说,亚伯拉罕未曾献艾萨克前的几年,神并没有称他为义,因圣经告诉我们神称他为义(参创十五6;罗四3)。不过,亚伯拉罕几乎献上自己的儿子,这惊人的顺服行为表明他从一开始就有活的信心。当下,他的行为成全了他的信心。亚伯拉罕被神称义的信心,乃是活的信心,由他的顺服证明出来。

雅各布与保罗岂不自相矛盾?(Doesn’t James Contradict Paul?)

但是,保罗岂不是写道「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三28,加上强调)?那么,若果雅各布是论到我们是靠行为在神面前得称为义,岂不是与保罗的说法自相矛盾?

不,保罗和雅各布都是论到在神面前得称为义,两者看来矛盾,但并不难协调。保罗是向律法主义者说话,那些人认为律法是得救的途径。保罗想他们知道,任何人都不能靠尝试守律法而得救。救恩是免费的礼物,由神施恩赐下,凭着信心而得。

可是,雅各布却是向另一些人说话,他们扭曲因着信凭着恩典得救的真理,变成是犯罪的许可证,就像今天的反律法主义者,打出「因信称义」的格言,将信心变成单单口头上的认信,却可以没有相应的行为。雅各布旨意是反驳这种谬误,又说明自己的用意,好叫读者不会弄错他的重点:「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二24)雅各布能够如此说话,因我们透过行为可显明自己的信心,而靠着信心就可在神面前称义。

圣经教导我们,某些将来的审判中,各人永恒的结局会由他们的行为决定(参太十二36~37,二十五31~46;约五28~29;启二十12~13),因为行为才可证实信心。所以,从这种意义来说,如雅各布所言,人在神面前称义是因着行为。

雅各布最后用上多一个圣经人物的例子,藉其靠着有行为的信心得救的事实,说明怎样才是得救的信心: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么?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二25~26)

若果喇合只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但究竟可能吗),可会发生甚么事?喇合就会与耶利哥的人一同灭亡。但是,喇合有活的信心,可成为今天所有脱离神忿怒之人的榜样。喇合并不是反律法主义者。

有些反律法主义者喜欢指到那十字架上的强盗,说明人有信心没有行为仍能得救。可是,这些人应该更细心地读经。那悔改的强盗临死的时候,明显借着自己的行为显明了自己活的信心。第一,那强盗公开承认自己是罪人。第二,那强盗宣告耶稣是无辜,不应受死,甚至为此与另一个强盗争辩,责备那人。第三,那强盗求耶稣拯救他,并不以为愧,面对群众的敌视和嘲弄,仍公开求耶稣救他(参路二十三40~43)。当然,那悔改的强盗可以用行动显明自己的信心的机会非常有限,但在短短几分钟内,他所显出的信心就已经比很多声称的基督徒一生所显出的还多。

反律法主义者往往又会忽略另一个真理,就是:

神定意拯救人(God’s Intent in Saving People)

新约还未写成,耶稣还未降世之前,神很早便启示自己定意拯救人–渴望他们成为圣洁。举一个例子,耶和华借着先知杰里迈亚说: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 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耶三十一31~34)

希伯来书八章8至12节引述这整段预言,希伯来书的作者肯定认为那段经文可应用于所有新约的信徒身上。

第一,留意神应许会另立新约,不像从前所立的约(三十一31~32)。那约何以会有分别?大多数以色列人都触犯了旧约,但却不会再触犯新约,为甚么?因为神会在他们的生命中行出超自然的工作。

明确来说,神会把自己的律法放进他们心中,写在他们的心上。于是,神便会作他们的神,他们便会作神的子民(三十一33)。旧约下,神定意要作以色列人的神,又要他们作自己的子民,却是事与愿违,因以色列人不守约,没有顺服神,证明神不真是他们的神,他们也不真是神的子民。不过,耶和华借着杰里迈亚应许新约下的人,神会作他们的神,他们会作神的子民,因他们会顺服神。这些人愿意顺服,因神在他们心中作工。

新约下的人得到赦罪,都会真正「认识耶和华」,这暗示他们忠于神的关系。约翰写道:「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约壹二3~4)神很久之前就定意叫我们真正认识祂。

以西结书三十六章27节是另一段相似的预言,可应用在所有新约的信徒身上。神应许说:「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神将圣灵放进我们心中,便会叫我们变得顺服。假若神只是想赦免我们,就不必将自己的圣灵放进我们心内。但神不只是想赦免我们,也想转化我们的生命;不但想叫我们在律法上称义,也想我们实际上称义;不但想耶稣道成肉身,也想我们变得好像耶稣一样。使徒保罗写道:「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即是我们),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罗八29)神从一开始就定下这旨意。

反律法主义者往往忽略的第三个真理,就是:

神在信的人生命中完全的恩典工作(The Full Work of God’s Grace in the Lives of Those Who Believe)

上面的题目自然带来这主题。反律法主义者相信神有赦罪之恩,却不知道神还赐下更大的恩典。恩典可以赦罪,也会转化生命。

恩典被人定义为是不配得的恩宠,确是如此。尽管我们叛逆神,神仍差祂的儿子牺牲代死,赐给我们无可测度的丰富。我们不配得到那份恩典,可是有些人却「将我们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欲的机会」(犹4)。这是说,那些人认为神的恩典是犯罪的许可证,叫神付出的重价变得低贱,依旧随己意走那满足自己的道路。

当然,神不期望领受了恩典的人会这样响应自己,而是渴望我们的心会被融化,俯伏在祂面前,感到羞愧,愿意认罪,满心感恩。保罗写道,神的恩典教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多二12)。

清楚看来,教会最早期的时候就已存在反律法主义者,只是没有用上这称呼而已。保罗书信一再驳斥反律法主义的逻辑和其扭曲的恩典观,例如,保罗写信给罗马的信徒:

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么? 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罗六1~2)

以下是最差劲的反律法主义逻辑:让我们继续犯罪,给神更多机会赐下恩典!保罗看来,这种生活方式的想法既是可憎,也是不可能。「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罗六2)保罗叫人考虑重生时神恩典转化生命的能力,人若真正信了耶稣,便已向罪死了。

接下来几节经文中,保罗解释这事如何发生:基督已受死和复活,我们既在基督里面,就也都已死了,又从死里复活,「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罗六4)。我们在基督里死了时,便破除了罪的势力。罪是一种属灵的力量,把我们掳去,但当下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罗六7)。虽然我们仍可能被罪试探,向罪屈服,但我们的情况已与重生之前很不一样。从前罪是我们灵性的一部分,可以支配我们,我们几乎不可能顺服神。然而,现在我们极可能顺服神,明显所有委身基督的人现在也能信而顺服,圣洁行事。

叫人成圣的恩典(Grace to be Holy)

神恩典的福音应许我们,我们不但可得赦罪,还会成为圣洁。圣经表示人重生的时候便先得着转化,是神彻底洁净我们时所作的工。然后,神仍会在我们的生命中作工,圣经通常会称为是成圣的功夫。请思想以下经文中的奇妙信息: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么?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林前六9~11)

哥林多教会中,有些在过去曾被人类所知最难缠的罪恶捆绑的前罪人,都已经被圣灵释放和转化了!神渴望赦免同性恋者、小偷、奸夫淫妇和酒徒,叫他们得着释放,是出于恩典,可教会却开办支持团体,帮助「基督徒」了解和对付自己的瘾好,这岂不可悲?神永恒的话语证实了福音叫人从罪中得释放的能力,教会却宁愿相信世俗的理论和流行心理学。不像今天很多教会那样,保罗并不以福音为耻,因他知道「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一16)。保罗用来解作「救」的希腊字是sozo,这字可译作释放(deliverance)。神福音里的大能可以叫人从任何东西中得着释放。

可是,今天的教会不是以福音的大能为耻,就是不晓得福音有叫人从罪中得释放的能力。爱心的假象下,上瘾犯罪的人会听到「怜悯之言」:神会用恩典接纳他们的本相。固然,神有怜悯的爱,会按各人的本相爱所有人,但除非他们相信神的儿子,转离罪恶,否则神就不会接纳他们。那些人若是真的这样行,神就不会撇下他们不管,乃是会释放他们。我曾目睹同性恋者、酒徒、吸毒者、奸淫者悔改呼求耶稣,就立时从罪中得着释放。神岂不是如此大有能力吗?按照哥林多前书六章9至11节,神确实如此!

用爱心说诚实话(Speaking the Truth in Love)

如果我们真心爱被罪捆绑的人,就会告诉他们真相。若有人持续犯罪,神渴望叫那人得释放,我们却用怜悯之心叫他接纳自己,难道是比神作得更有爱心?耶稣向那行淫时被拿的妇人说:「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八11)他是否说得太苛刻?耶稣岂不应更有怜悯之心,说:「我接纳妳的本相,妳明显是『性上瘾』,与妳成长的背景有莫大的关系。妳的行径反映妳仍渴求父亲没有给妳的爱,所以不要感到罪疚,罪疚会深深伤害我们的人格。我建议妳顺其自然,加入一个支持小组接受治疗。随着时间过去,我盼望妳在更高的力量帮助下,能够克服自己的心瘾。」

然而.我们遇见耶稣时,他告诉我们的信息却是:「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借着圣灵的大能,人真正得着重生,便打破罪的势力,能够顺服神。真正重生的人是新造的人(参林后五17),可以有把握地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20)神在他们里面动工,「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二13),神又应许会成全自己在他们里面展开的善工(参腓一6)。

我前面已提过,如果神只是想赦免我们,就不必将圣灵放在我们里面。神赐下圣灵,最少某程度上是想叫我们成圣。神的恩典不只是赦罪–还叫我们得释放,生命得到转化。

反律法主义者往往误解的第四个观念,就是:

基督徒与神律法的关系(The Christian’s Relationship to God’s Law)

反律法主义者喜欢说:「我很庆幸自己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虽然这是圣经的说法,反律法主义者却断章取义,等于是说「我很庆幸自己犯了罪也不必担心」,或是「我很庆幸自己不用担心神是否悦纳我,不必像在律法之下的人那般」。这些解释都是大错特错,曲解了一个很重要的圣经表述。

新约确实告诉我们,基督里的人「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六14)。不过,圣经指明不管这说法是甚么意思,也决不意味在恩典之下的人可以任意犯罪。反律法主义者把几节经文抽离上下文,把有违整本圣经论调的意思强加在那圣经的表述中。例如,请思想罗马书三章31节,保罗说:

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么?断乎不是,更是坚固律法。

清楚看来,保罗写下罗马书,某方面来说是为了反驳犹太人认为恩典的福音会导致人犯罪的说法。我们几乎可听见反对保罗的人向他大声疾呼:「如果按你说的一样,人得救是靠信心,不是靠守律法,你就是废掉神的律法!」

「正正相反,」保罗回答。「你试图靠守律法得救,自己却从没有完全遵守律法。但凡相信耶稣的人便已经重生,神的律法写在他们的心中,罪的权势不再支配他们的生命,神的灵内住在他们里面。因此,他们反是遵守了律法道德方面的字义和精义。那么,我们算是用信心废掉神的律法吗?断乎不是!相反,我们坚固了律法。」

保罗是指到甚么意思?(What Did Paul Mean?)

罗马书较后的地方,保罗用上我们当下想到的表达:「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但请读一下他说话的上下文:

这却怎么样呢?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么?断乎不可!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么?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仆,以至成义。(罗六15~16,加上强调)

虽然我们不在律法之下,也决不暗示神会任凭我们犯罪。保罗指出这种想法与神的旨意势不两立,论到真信徒决志的时候都会发生的事:那人会将自己献给神作顺服的奴仆,因而成义。否则人就只会成为罪的奴仆,正如所有人相信耶稣前的境况,结局就是灵性的死和永恒的死。

很多声称的基督徒从没有献上自己作神顺命的奴仆,这就是问题所在。他们听到的福音应许他们不必悔改也能够进天国。接受耶稣基督作生命的主宰?只是天路上可有可无的决定。他们以为那必然是可有可无的决定,否则救恩就不是恩典。再者,圣经岂不是说我们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吗?

但保罗言明,没有思想比这更偏离真理。唯有接受耶稣基督作生命的主宰,才是得救的第一步。人若有得救的信心,唯一的响应就是献上自己作顺命的奴仆,也唯有如此才能得着神公义的恩赐。

基督的律(The Law of Christ)

我们不在神藉摩西颁布的律法之下,不就意味我们不在神藉基督赐下的律法之下。上面罗马书的经文中,保罗明说我们不可犯罪。明显,如果我们仍能犯罪,就表明我们仍有标准须要遵守。必定有律法才有罪,「那里没有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罗四15)

新约之下,仍然有律法约束我们,这并非赚得救恩的途径,因我们得救是本乎神的恩典。可是,新的律法仍意味要人服从,不然何必要赐下?圣经称这律法作「基督的律」。基督的律包括一切基督吩咐我们的话,就如「摩西的律」包括一切摩西吩咐的话。要记得,耶稣吩咐我们使人作门徒,教训他们遵守耶稣的一切命令(参太二十八18~20)。

我们再考虑另一段经文,保罗言明自己不在摩西律法之下,却肯定是在基督的律之下:

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林前九19~21,加上强调)

那么,基督的律与摩西的律相比起来又如何?只要研究一下基督的命令,便会发现某些情况下,耶稣明确搁置一些旧约的律法。另一些情况下,他设立一些旧约不存在的新律法。还有一些情况,他讲解某些旧约律法的精义。让我们看一看这三方面。

耶稣废掉旧约的饮食规条,就是第一种情况的例子。马可福音中,我们看到耶稣宣告「各样食物都是洁净」(可七19)。新约下我们可以吃猪肉,并没有罪。5

基督设立洗礼的命令,乃是旧约神的子民不需遵守的仪式(参太二十八19),就是第二种情况的例子。耶稣又有一次说自己赐下一条新命令,就是叫我们彼此相爱,好像他怎样爱我们一样(参约十三34)。

耶稣修订十诫的第七诫不可奸淫,就是第三种情况的例子。耶稣讲论登山宝训时,说明不可奸淫的精义,揭示神本来的心意。耶稣的听众想到犯奸淫的问题,极可能会看自己圣洁,可是他们内心却常常充满淫念。但耶稣指出,与邻居的妻子通奸固然是错,但思想上脱去那女子的衣服也同样是错。

我们所有真正在基督里的人也有责任,有内在的推动力和能力服从基督的律。我们在基督的律之下,而耶稣的命令肯定包含了所有旧约的道德要求。6

最后,反律法主义者常会轻视的第五个圣经观念,就是:

悔改的真义和必要(The True Nature and Necessity of Repentance)

有些反律法主义者完全忽视新约要求悔改是得救的必需条件。有些反律法主义者主张,告诉未得救的人需要悔改,就等于是告诉他们自己的行为可换来救恩,等同律法主义。但这想法根本不对。悔改确是一种行为,但好像其它行为一样,都是无法赚得救恩。如同真信徒生命中的其它行为一样,悔改是相信后而来的行为,是得救的信心最先带来的工作。悔改是对福音唯一恰当的回应。

另一些反律法主义者略懂圣经,明白若主张传福音可以不提及悔改,便等于是说施洗约翰、耶稣、彼得和保罗的教导都是美中不足。故此,这些人用上另一种策略,把悔改重新定义。根据他们的新定义,悔改只不过是对耶稣有一种新的认识,人的行为却不是必然会受到影响,这实在令人惊讶。所以,让我们找出圣经为悔改所下的定义,新约的传道者叫人悔改时,是甚么意思?

保罗相信真正的悔改不只需要改变思想,也要改变行为。保罗重述自己最先领受的异象和后来几十年的事奉,在亚基帕王面前作见证:

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先在大马色,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徒二十六19~20,加上强调)

施洗约翰也相信悔改不只是改变自己对某些神学事实的想法,他叫群众悔改,人们问他应怎样行时,他就列明好些指定的行为改变(参路三3、10~14)。施洗约翰嘲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只是装作悔改,警告他们若不真正悔改,就难逃地狱的火:

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太三7~10,加上强调)

耶稣也像施洗约翰一样讲论相同的悔改信息(参太三2,四17),他有一次说到乔纳传道的时候,尼尼微的人悔改(参路十一32)。人们若是读过约拿书,便知道尼尼微的人不只是改变思想,也改变行为,转离罪恶。

合乎圣经的悔改是怎样?就是按着内心所生的真信心,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悔改的必要(The Necessity of Repentance)

悔改有多重要?人不悔改仍能得救吗?根据圣经的看法,答案是不可能。

施洗约翰传福音(路加称为是「福音」),最中心的信息是叫人悔改(参路三1~18),不悔改的人便会下地狱(参太三10~12;路三17)。

耶稣一开始作服事时,已叫人悔改(参太四17)。耶稣警告众人,他们若不悔改,便会灭亡(参路十三3、5)。

耶稣差派十二门徒到各城各乡,「门徒就出去,传道叫人悔改」(可六12,加上强调)。

耶稣复活后,叫十二使徒向全世界传开悔改的信息,因那信息可通向罪得赦免的大门:

又对他们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路二十四46~47,加上强调)

十二使徒服从耶稣的指示,使徒彼得在五旬节当日讲道时,他的听众认罪,明白到自己钉上十字架那人的真相,便问彼得自己应怎样行。彼得叫他们先要悔改(参徒二38)。

彼得第二次在所罗门廊公开讲道,讲同样的信息。若不悔改,便不得除罪:7

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徒三19上,加上强调)

我们从上文保罗在亚基帕王面前作的见证中得知,保罗总会传讲叫人悔改的福音信息。在雅典中,保罗警告自己的听众,各人都必会站在基督面前受审判,凡不悔改的人都是未作准备而迎接那日子:

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徒十七30~31,加上强调)

保罗向以弗所的长老作出临别赠言时,列出相信和悔改是得救的重要要素:

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又对犹太人、和希利尼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徒二十20上、21,加上强调)

希伯来书的作者论到「懊悔死行」是基督最基本的入门教义(参来六1)。

我盼望以上列出的圣经证据足以说服任何人接受人与神的关系始于悔改,若不悔改就没有赦罪。如果你当初「接受耶稣」时没有悔改,没有「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就是仍未得救。若你仍不悔改,就仍未得救。

神期望我们如何悔改?(Of What Does God Expect Us to Repent?)

若有人初次相信福音,就应该先为自己所知的一切罪悔改。当然,那人不可能为一切做错的事悔改,因那人不知道自己所作的一切错事。神只要我们为自己所知的事负责(参路二十三34;提前一13)。随着初信者渐渐认识神的旨意(参弗五10),便会不断悔改,这就是成圣的过程。

某些情况中,人需要为从前做错的事作出补偿,并请求对方宽恕。明显,若有人昨天偷了二十美元,今天信了耶稣,但仍留着那笔赃款,那人就仍然是贼。那人仍然管有属于别人的东西,又怎可自称是基督徒呢?真正的初信者若不归还那笔赃款,那人的良心就不会安息。

当然,有些错事是无法弥补。但一切可归还的东西,就应该归还;能够纠正的错误,就应该纠正。那人需要写信或打电话,向自己得罪的一方赔罪。

如果世上所有声称的基督徒都悔改,会是何等的革命!

律法主义和反律法主义–两个名词形容到两种同样致命的神学。你从声称的基督徒口中较多听到那一个名词?他们有多少人从没听到反律法主义这词?尽管新约叫人小心反律法主义,比起叫人小心律法主义的篇幅要多上几倍,反律法主义仍然是现代教会圈子中最猖獗的神学。

反律法主义者不时会误会真基督徒是律法主义者,但真基督徒却不会介意,因他们不像反律法主义者,不怕受逼迫,知道「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三12,加上强调)。真基督徒寻求神的称赞,不求人的称赞,仰望到那日主会对他们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二十五21,加上强调)唯有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才可得享主的快乐。

1 John Dillenberger編,Martin Luther (New York: Doubleday, 1961),頁24。

2 彼得論到未得救的人時,用上同一句話:「那不信從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彼前四17)同樣,路加記載初期教會時,寫到「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徒六7)。

3 有些人堅持,約翰福音十四章11至12節中,耶穌論到自己所作的事時,只是指到他所行的神蹟。不過,上下文和我們的經驗都沒有明顯的理據去支持這種觀點。如果所有真信徒也會施行與基督一樣、甚至更大的神蹟,那麼從古到今算得上是真正的基督徒的人,實在是寥寥可數。

4 這句話是摘自某朋友寄給我的信,反對我對雅各書二章14至26節的解釋。這種含糊的句子是神學家的專長,這些人是繼政客和賭徒以外世上最擅長欺騙的人。沒有迷惑比神學家的迷惑更利害,此言非虛。

5 徒十10~15,神向彼得顯明的異象,及提前四3~5中保羅的話,都修訂了這真理。

6 接下來的兩章中,我們會更仔細看看「基督的律」,及這律與摩西的律有何共通之處。

7 同樣,神向彼得啟示外邦人只要相信耶穌也能得救時,彼得便向哥尼流一家說:「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徒十34下~35,加上強調)。徒五32中,彼得也宣告神將聖靈賜給「順從之人」。所有真基督徒也有聖靈內住(參羅八9;加四6)。

贪婪的「基督徒」(The Greedy “Christian”)

第三章(THREE)

 

你右手边站着一位年长的韩国女士,她脸上布满多年劳碌而来的皱纹。你左手边又站着一个矮小的俄罗斯年轻人,他衣衫破烂,双手起了茧子,令你觉得他是农夫或工厂工人。

在人潮中,他们两人跟你身旁的其它人一样,默默望向远方那升高的平台。从你的角度看来,那平台位于数百米以外,看来最少有四十呎高,发出你从未见过的闪耀亮光,彷佛是用金打造而成,好比一颗巨钻所散发的光芒。那平台上只有一件家具,明显是一张王座。无数的人默默凝望,惊叹不已,看来那超现实的台阶上快要发生大而可畏的事。

你暂且转移视线,望向自己四周的人群。你从没见过那么多的人,人潮来自四面八方,不知延绵多少公里。事实上,你意识到四周也看不见平地,甚至地平线的远方都挤满了人,人群上面的天空金碧辉煌,好像一屏天幕。

你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发现他们混杂各样人种–白人、红皮肤的、黄种人及黑人。有些人穿上西装,有些人穿上民族服装,少数人只围上缠腰布。他们只有一个共通点:都默然无声,肃立凝望着那发光的台阶和黄金宝座。

他的现身(His Appearance)

突然,响声划破长空,那平台传出深沉的和声,激昂又雄壮,是你从未听过的。乐声渐大,好像数以千计的交响乐团一同合奏,又像大瀑布的巨响。

那平台上出现一道闪烁的彩虹,然后有一活物出现,坐在那宝座上。他的形状难以辨认,发出的光犹如日光。众人都感到他的同在,用手遮挡他的荣光,心中都出现一个念头:他何其纯洁–比起最纯净的水或雪花来得更纯洁。他何其圣洁,没有东西是他所看不见的。众人都心跳加速。

那发光的活物举起双手,十指紧扣,再将两手分开,向左右两边扫出去。你立时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你升起,发觉自己与其它人一同飘浮在半空,高过仍留在地上的人。你被那股力量推到去右边,又看见你下面的人被推到去左边。众人分成两组以后,那股无形的力量便把你放下来。那位韩国女人和俄罗斯青年已不在你身边。

那伟大的活物向左边的群众说话,其声音无法用耳朵听见,却是传到你心中,绝不会听错他的意思。你身边的人都面露惧色,显然各人都从自己的语言听到那段说话:

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太二十五41~43)

众人本来一直静默,现在都变得极其恐惧,发问的声音纷纷响起:「主啊,我们甚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太二十五44)「你肯定从没有落到那些境况!你是主!我们现在看见你,你发光如日头;假如我们从前见过你,便一定会知道!你说我们曾见过你饿了,渴了,作客旅,赤身露体,病了,在监里,到底是甚么意思呢?」

他回答说:「世上相信我的人与我成为一体,成了我身体的肢体,我住在他们里面,把我的爱放在他们里面。故此,真正相信我的人是显而易见,他们相信我,爱我的弟兄。人若不爱我的弟兄,就不是相信我或爱我。人若爱我的弟兄,就会显明他们的爱,关心受苦的弟兄,尽自己所能减轻他们的痛苦,投上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他们背乎自己,真正跟随我,那样做并不是为了赚取救恩–却是因着我的恩典而转化。」

「甚至,我已经警告你们会有今天的审判,我的警告写在马太福音二十五章。你们不听我的警告,现在已经太迟了。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离开我,进入永火里去。」

定罪(The Condemnation)

他的话尘埃落定,没有争论的余地。看似不可能,你却是被定罪了。有一股吸力把你往下拉,你脑海想起一幕幕情景,你从前以为那就是基督教的全部:

教会事奉,数以百样事奉。

教会聚餐。

教会旅行。

教会诗班练习。

教会职员会。

讲道、一大堆讲道。牧师怎样论到马太福音二十五章的审判?你看见牧师站在讲台上:「基督徒不会面对绵羊和山羊的审判,很多圣经学者认为那是对不信者的最后审判。」

多愚昧!为何我们从前没有发现,马太福音二十五章审判的一幕中也有信徒?为何我们没有发现,受审判的人由「万民」组成?

你脑海浮现另一个情景:某星期天早上,有一位外来的讲员论到同一个主题:「基督徒不必害怕马太福音二十五章的审判,那是对列国的审判,极可能于七年大灾难后才会发生。曾善待以色列的国家会得以进入千禧年,由绵羊作为代表。山羊则代表大灾难期间恶待以色列的国家,会进到地狱。」

你下跌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映像浮现在你脑海:地上的事情消耗你所有时间、精力和金钱,因而你没有时间、精力和金钱帮助受苦的基督徒。当下你从全新的角度回看那些事:

看电视,付月费。

嗜好。

照顾宠物。

渡假。

庆祝圣诞节,买很多新玩具。

运动。

教会事奉。

购买电子产品。

外出用餐。

购买很多衣服。

浏览网页。

几分钟后,你站在地狱的闸门前。永恒的恶梦占据了一切思想前的一刻,你脑海中浮现最后一个思想:我奉献给教会的金钱毫无价值吗?你的良心当下不受从前一切谎话蒙蔽,清楚告诉你:你参与的教会丝毫不扶助穷困和受苦的信徒,你奉献一丁点金钱给那教会,帮助教会偿还抵押借款,好叫你可以在那建筑物内享受教会服务。你奉献的金钱也用来支付电费,冬天提供暖气,夏天提供冷气,又用来支付主日学的课程,叫你的孩子可以愉快上课。那些钱也用来支付教牧同工的薪资,那些人投上全部时间筹办讨会众欢心的活动。所以,你奉献的金钱是造福自己,不是因着爱神奉上,却是因着爱自己。事实上,比起其它教会成员,你奉献得更少,变相是剥削了别人的金钱。另外,你奉献些微的金钱,根本说不上是牺牲。地狱大闸后面的山谷充满浓烟,传来魔鬼的笑声。

上一年来,你喂养了几多个饥饿的基督徒?为几多个口渴的基督徒供应了食水?为多少无家可归的基督徒提供了栖息之所?为多少赤身露体的基督徒供应了衣裳?探望了多少患病或坐监的基督徒?假如你现在死了,接受耶稣于马太福音二十五章描述的审判,你会是绵羊,还是山羊?对于活得好像是山羊的人来说,上述的问题可发人深省。

绵羊和山羊审判的真理(The Truth about the Sheep and Goats Judgment)

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至46节中,耶稣发出警告,那些话是否适用在我们身上呢?还是,耶稣是论到一场基督徒可豁免的审判?

我们可以开始回答这个问题,指出那将来的审判也有得救的人在场,即有基督徒在场。没有人可以明智地否定,耶稣右边的绵羊不是已经得救的人(基督徒)。因为那些人会「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他们)所预备的国」(太二十五34),又被称为会得着「永生」的「义人」(太二十五46)。

有一种理论认为,分开绵羊和山羊不是指到分开个别的人,却是指到因应列国于大灾难期间怎样对待以色列而分开列国。我们考虑上述的事实,也可揭示这种理论的谬误。此外,前两章中耶稣才刚警告各人要为自己负责,难道我们相信这一章的说话竟突然只适用于地理政治上的国家?耶稣警告我们,岂是为了如果大灾难发生时我们仍然活着,就记紧要搬迁到「绵羊」的国家中居住?难道我们要相信,不管自己于大灾难期间怎样对待或看待以色列都没有关系,因为决定我们得永生或永死的唯一条件,就是我们所居住的究竟是哪一个国家?

「万民」这词(二十五32)并非指到地理政治上的国家,这种国家现今只超过二百个。Ethne这希腊字是指到种族,由语言、文化、地理位置等作出划分,今天世上最少就有一万个种族。由此看来,倘若说经文是指分开地理政治上的国家,而不是分开个人,这想法并不成立。耶稣说「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太二十五32,加上强调),表示一切种族都会见于这次审判中。难道我们以为耶稣将会根据不同种族于大灾难期间怎样对待或看待以色列,来把他们归类为绵羊或山羊?举一个例子,如果大多数韩国人于大灾难期间善待以色列,耶稣就会收纳韩国上下所有人吗?想到这点,那理论就显得更荒谬。

另一种差劣的理论(A Second Poor Theory)

马太福音二十五章提到那群信徒,会否可能是一群特别的基督徒,比方说是于大灾难期间得救的人?也有可能,但耶稣没有指明那些人的身分。你是否愿意根据耶稣没有说过的话,以你的永恒救恩孤注一掷呢?

就算我们假设有一群大灾难的基督徒也会受到马太福音二十五章的审判,不过,是否有充分理由相信那些人会受到不同或更高的准则的审判,是与其它「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他们)所预备之国」的人不一样?不会,不可能,尤其是很多其它经文都表明了这相同的观念。例如,约翰壹书中,我们发现经文呼应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至46节:

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约壹三14、16~19)

约翰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真基督徒脱离灵性上的死,进入灵性上的生,自然会爱自己的弟兄。而约翰写到的那种爱不仅是情感上的感受,却是藉行动表达出来的真爱,尤其是供应生活所需的物质需要。约翰写道只要我们向弟兄表现这种爱,就知道自己是「属真理的」(约壹三19)。如果我们可以帮助严重缺乏生活所需的信徒,却不帮助他,神的爱就不在我们里面,我们就没有把握肯定自己已出死入生。

雅各布和施洗约翰意见一致(James and John the Baptist Agree)

雅各布书也呼应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至46节,同样认为爱弟兄的心可表明真正的信心和救恩,从供应生活所需的事上表现那种爱: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甚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么? 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甚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二14~17)

从雅各布来看,信心若没有行为就不能救我们。雅各布特别指到那种行为,来阐明自己的重点呢?就是为贫穷的弟兄供应衣食。

施洗约翰的讲道也呼应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至46节,没有人可以明智地否定,施洗约翰不是传讲叫人悔改得赦罪的信息,路加把那信息称为「福音」(参路三3、18)。施洗约翰警告自己的听众,他们若不悔改和结果子,就必定会下地狱(参太三7~12;路三7~17)。所以,施洗约翰的信息应该可以肯定是与救恩有关。

群众感到扎心,问自己应该怎样做才可以显明悔改的心,施洗约翰便说:「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当这样行。」(路三11)。施洗约翰显然是叫人们为自己自私的罪悔改,他们忽略了身边赤身露体、饥饿的同胞。假如那些人回答说:「我们相信你论到的弥赛亚快要来,但我们却不会怜悯身边的穷人。」你认为施洗约翰会否保证那些人会得救吗?

耶稣前后一致的信息(Jesus’ Consistent Message)

耶稣另一些教导也呼应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至46节。少年财主(这故事见于四福音中的三卷)来向耶稣寻求永生(参太十九16),耶稣叫他遵守十诫,列出其中六项,那少年财主指出他自小便持守了。耶稣再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路十八22)那少年财主却不肯那样做。

耶稣是否向那少年财主说,若他想要进天国,便要变卖自己的一切,分给穷人?很多人难以承认这事,但答案却是:「是的。」那少年财主忧忧愁愁地走开以后,耶稣便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路十八24~25,加上强调)耶稣确实是论到进天国(另可参太十九23)。

清楚看来,耶稣这段说话的应用,不单适用在二千年前的那位少年财主身上,也适用于今天的一切财主:他们想得永生,却仍然贪婪和自私,不肯帮助穷人。耶稣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路十八24)如果有钱的人不必舍弃自己的钱财,就不会觉得「困难」了。可是,他们不肯爱邻舍如同自己,把自己的财富与别人分享,由于不肯悔改顺服神,故此他们不会得救。这与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至46节中的教导岂不是非常吻合吗?那少年财主将会置身于山羊那边。

值得一提的是,耶稣决不希望有人会以为只要舍弃一切财产,就能赚取永生。因着相信耶稣而跟随他,才会得着永生。那少年财主正是没有这样做,他的钱财拦阻了他跟随耶稣,从他的行动显明,钱财成了他的主人,故此耶稣不能作他的主人。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六24)

更多呼应的经文(More Echoes)

耶稣又讲到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其清楚的信息是甚么?那财主毫无怜悯之心,对自己门前穷人的惨况视若无睹,最终死了下到地狱(参路十六19~31)。那财主是另一只山羊。

路加福音十二章16至21节中,耶稣讲到财主的比喻又如何?耶稣先交代这严谨的警告:「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十二15)然后再说出那比喻:

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 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虽然耶稣没有指明那人会下地狱,但若推断那自私的人可进天国,则似乎并不合理。神称那人为无知的人,因他死的时候家财万贯,灵性上却是赤贫。耶稣没有指责那人富裕是罪,某程度上,乃是神使到那人变得富裕–神安排合宜的天气,农作物才丰收。可是,耶稣指责那人运用财富的方式有罪,他没有想到神叫他变得富裕后,到底期望他会做甚么,却只是想到自己,计划提早退休,安乐渡过余生。那人作了那自私的决定后,当晚便死了。马太福音二十五章的审判发生时,那人将会是绵羊,还是山羊呢?

撒该说把自己所有的一半给穷人,又归还四倍自己曾讹诈的东西后,耶稣便宣告救恩临到他的家(参路十九8~9)。假若撒该说:「主啊,我接受你作我的主和救主,但我会继续讹诈人,对穷人的惨况视若无睹。」耶稣又会怎样回应?

当然,耶稣活出自己所传的道,完全遵守律法,必定一生也奉献给穷人。圣经告诉我们,耶稣服事人的时候,会施舍穷人(参约十二6,十三29)。当基督内住在信徒心中,他岂不是同一位施舍给穷人的基督吗?当然是了。耶稣自己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约十四12)

第一群基督徒看顾穷人(The First Christians Care for the Poor)

整卷使徒行传都呼应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至46节,我们发现看顾穷人是新约生活中的一贯特色。看来,第一群基督徒很认真看待耶稣的命令:「你们要变卖所有的,赒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路十二33)

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众人也都蒙大恩。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徒二44~45,四32~35)

留心上述的经文,路加提到第一所教会一切奉献的事,背后都有神的恩典,初期的基督徒蒙了那份恩典赦罪,也蒙了那份恩典转化生命。

圣经清楚指明,初期教会供养贫穷的寡妇(参徒六1;提前五3~10)。他们那样做,是否为了设法赚取救恩?非也,乃是因为他们已离弃贪婪的心,被圣灵重生了。

保罗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使徒,他受了神的委托,承担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命,又写下大部分的新约书信,认为看顾穷人的需要是自己事奉的重要一环。保罗从自己建立的众教会中,筹募了大笔的捐献分给贫穷的基督徒(参徒十一27~30,二十四17;罗十五25~28;林前十六1~4;林后八~九;加二10)。保罗归信最少十七年后,回到耶路撒冷向彼得、雅各布和约翰汇报自己领受了的福音,他们三人都找不出保罗所传的信息有任何差错,而保罗于加拉太书中忆述那件事时,就说:「(他们)只是愿意我们记念穷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加二10)彼得、雅各布和约翰的心目中,怜悯穷人的重要性紧次于传福音。

保罗教导人不可贪心(Paul’s Teaching Against Greed)

保罗也用严肃的话警告人不要贪心,将贪心等同于拜偶像(参弗五3~5及西三5),强烈指出贪心的人不会进神的国:

至于淫乱、并一切污秽、或是贪婪,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因为你们确实的知道,无论是淫乱的、是污秽的、是有贪心的1,在基督和 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不要被人虚浮的话欺哄,因这些事,神的忿怒必临到那悖逆之子。(弗五3、5~6,加上强调;另可参林前五11,六9~11)

贪心是甚么?就是自私渴求物资和金钱。只要人们的终极目标是去分享自己获得的资财,追求资财的时候,便可带着无私的心。事实上,人若不先从物质上得福,又岂能用物质祝福别人呢?可是,若有人屯积财物,只是为了个人的享乐–那种追求成了那人最高的目标时–便是犯了贪心的罪。

自私赚钱(The Selfish Acquiring of Money)

贪心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却终必为人所知。人们获得金钱和物质后,怎样运用那些金钱和物质,就可显明那人内心的态度。我们先想想贪心贪得无厌的一面吧。不管是财主或穷人,一旦积聚物质成了那人首要的人生目标,那人便是犯罪。耶稣甚至警告穷人都不可犯这罪,不要担心自己的基本需要: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甚么,喝甚么,为身体忧虑穿甚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牠,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 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六24~33)

留心耶稣讲论登山宝训的这部分之前,首先提醒人是不可能同时服事神和金钱,将贪求钱财等同于我们的神,就是任由金钱摆布我们的人生,而不是交给神掌管。耶稣提醒众人不要以追求生活所需作为最大的心愿,人们若是追求非必要的物质,耶稣的话岂不是更适用于他们身上?真正追随基督的人会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六33)。当然,基督徒也可以和必定会追求其它东西。耶稣不是说「只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而是说「先求」。

努力工作本身并不是贪心的表现,但却有这个可能。如果一个人工作很长时间,是为了维持某种生活水平,同时又影响了自己对基督的委身程度时,就是以金钱作为自己的神了。古老的箴言劝人不要陷入那种圈套:「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么?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箴二十三4~5)

以不诚实或不道德的方法赚钱,必然是错,也显出那人的贪婪。圣经言明,「人以厚利加增财物,是给那怜悯穷人者积蓄的」(箴二十八8)。2

圣经称赞人用诚实的方法赚钱,又献出部分所赚的金钱(参箴十三11,二十二9)。同样,圣经就不同的原因责备人怠慢懒惰,其中之一就是若他们没有收入,就没有东西可与有需要的人分享(参弗四28)。只要赚钱的目标是与人分享,赚钱就是道德高尚的事。

自私用钱(The Selfish Use of Money)

当下再看看人们赚得金钱以后,如何显出自己的贪婪。从这方面看,贪心就是用钱用得自私。你把自己合法赚得的金钱全数用于自己身上,道德上又有何不对?有人(包括神的儿女在内)跟你工作一样辛劳,甚至比你更辛劳(或有人不能工作),只为了挣扎求存,却连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都有所缺乏(像是足够的食物),这与你有关吗?有人生活奢华,也有人本身没有做错,却是昼夜不得温饱,这情况道德上岂是正确?

当然,养尊处优的基督徒有无数的借口不去帮助赤贫的信徒和非信徒,却不会从圣经中找到安慰。尽管没有人可以私下定出规则,规定应该施舍多少和保留多少,但圣经的原则很清楚: 基督徒若有能力施予穷人,就当靠着神多多施予,尤其是扶助贫穷的信徒(参加六10)。若有人自称是基督徒,却不表现关心贫穷的信徒,那人多半是假冒的基督徒,而明显很多现代基督教世界的人都属于这一类,为了一己之私而引入一种度身订造的基督教,听信这种现代的谎言。

根据盖洛普调查(Gallup pole),只有25%美国福音派的基督徒会作十一奉献。40%的人指出神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然而平均年薪$50至75000 美元的人只会将1.5%的收入捐助慈善团体,包括宗教团体在内。与此同时,他们平均会花上12%的收入用作追求娱乐。3

我们是否贪心,除了可以从自己怎样运用金钱表现出来,还见于我们怎样运用时间。如果我们用时间追求自私的目标或享乐,便显出自己的贪婪。神赐给我们时间,是对我们神圣的信任。我们应当尽可能把最多的时间用作服事,不单是牧师,我们所有人都可以遵从耶稣的命令,探访患病或被囚的信徒。

贪心的借口(Greed’s Justifications)

好像各样罪恶一样,贪心也有百般借口。其中之一是说:我们要交税,部分税款会用来帮助穷人,故此自己不再需要帮助他们。

我们的政府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穷人,我认为确实是好事。可是,政府给与穷人金钱的方式,多半是与神的旨意相违背。按神的话语来说,贫穷的人若有能力工作,却不肯作工,就不应该支持他们:「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三10)另外,穷人因着犯罪而变穷,必须先表现几分悔改的心,才可以得到援助。政府不应派发金钱鼓励人们懒惰、不负责任或作不道德的行为。与政府不一样,我们应该明智施予别人,终极的目标是要扩展神的国度。我们帮助未得救的穷人的时候,也应该向他们传福音。政府却不会这样做。

此外,大部分政府极少会帮助其它国家贫穷的基督徒,甚至根本不会帮助。故此,我们有责任帮助自己世界性的大家庭,不只是帮助自己国家的基督徒。

我们有多贫穷?(How Poor Are We?)

我们很多人认为自己很贫穷,故此不必帮助穷人,这只是我们另一种贪心的借口。可是,我们究竟有多贫穷?世界上有十三亿的人每天平均收入少于一美元,另有二十亿的人每天生活费少于二美元(我已描述的是超过全世界一半的人口)。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字,十四亿五千万的人仍然没有医疗设施;十三亿三千万的人没有安全的食水;二十二亿五千万的人没有卫生设施。自你开始阅读这一章至此,已经有超过五百个儿童饿死或死于可预防的疾病。于短短二十五分钟内,就有五百位母亲痛哭流涕,因为她们的孩子由于营养不良或可预防的疾病而死亡。倘若我们仍然无动于衷,我们与那个对拉撒路不闻不问的财主又有何分别?

赛德(Ron Sider)于他的著作《饥饿时代中的基督徒财主》(Rich Christians in an Age of Hunger)中,引述了由经济学家海尔布伦(Robert Heilbroner)所「详细列出『假如我们换上十三亿赤贫人士的生活方式时所要失去的奢侈品』」:

我们首先进到我们想象的美国家庭,移去所有家具,一件不留:床铺、椅子、桌子、电视机、电灯等。家中只可以留下几张旧毯子、一张餐桌、一张木椅。衣柜和所有衣服都要抛掉,家中的人只可以各自留下一件最破旧的衣服或裙子、衬衫或上衣。我们只允许家主有一双鞋子,但是他的妻子跟孩子都没有。

我们转到厨房,所有用具都没有了,清理得一乾二净,所以我们去看看碗柜……只可以留下一盒火柴、一小袋面粉、少量的糖和食盐。有几个发霉的马铃薯被丢在垃圾桶里面,必须赶紧捡回来,好作今天的晚餐。我们还有几个洋葱和一碟干豆,其余的东西,一概不剩:肉类、新鲜蔬菜、罐头食品、零食、糖果等。

当下我们已把全屋弄得一乾二净:已经拆卸浴室、切断自水来的供应和剪断电线。接下来要拆掉整所屋子,全家人要搬到瓦砾中居住……

传讯也要切断,不再有报纸、杂志和书籍–这些东西并非不见了,只是全家人都变成了文盲。此外,整个贫民区只容许有一部收音机……

政府的服务也必须中止,不再有邮差、消防员等。还有一所学校,可是却在三里开外,教室只有两个……当然,附近也没有医院或医生,最近的诊所在十里开外,是由一位接生妇打理,只要拥有单车,也可以踏单车到那处,但他们多半没有……

最后,金钱也不例外。我们只容许全家共有五元美金,可以预防我们的家庭支柱遭到某位伊朗农夫遇上的惨剧:那位农夫因无法筹得$3.94美元,无法进到医院治疗,最终双目失明,但他本来是可以痊愈的。4

我们不能支付甚么?(What Can’t We Afford?)

我们能够支付:有线电视、手提电话、订阅杂志、宠物食品、昂贵娱乐、嗜好和渡假、购买新车、外出用饭、购买最时尚的服饰、买香烟、零食、最潮的电子产品、为孩子购买一大堆无谓的圣诞礼物和生日礼物。既然如此,又有甚么借口不帮助我们贫穷的弟兄呢?简直是假冒为善。看看你的家居或住所,留意你拥有的一切,一百年前的人都不曾拥有。人类几千年来没有那些「必需品」都能生活下去,而世上大多数人仍然在没有那些东西的情况下继续生活。可是,很多声称的基督徒却用自己的收入购买这些东西。我们称为主的那位仍然呼吁:「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六19~21)。

我们必须得到邻居拥有的东西,而且更是要实时拥有,于是便借钱购买那些会贬值的东西,导致自己的收入有很大部分要拿来偿还利息。很多情况,人们用上多于四分一的收入偿还利息,通常是由于他们要求实时得到自私的满足所致。他们无力救援神受苦贫穷的儿女,神会接受他们的借口吗?

我决不是鼓吹基督徒必须一贫如洗,也不是说基督徒运用现代科技是犯罪。但圣经教导我们,神渴望我们将一部分的收入分给穷人。神祝福我们,最少某程度上是为了我们能成为别人的祝福。

「但全世界有这么多需要,我献上一点又有甚么用?」有些人这样托辞。这借口演绎出来,就是说:「我做不到一切,所以甚么也不做。」不过真相是当你献上一点,就能大大改写某些人的生命。你只要每天捐出二美元,就能叫三十三亿人中的其中一员获得双倍的收入,因为他们每天的收入不足二美元。

「耶稣岂不是说世上总有穷人?」有些人会说。「耶稣既是说世上总有穷人,我们又何以要消除耶稣说总会有的情况?」没错,耶稣确实曾说:「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但他马上再说:「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可十四7)我们总有机会向穷人显出神的爱,耶稣也明显假定我们会这样做,最少偶尔会向他们行善。

有些人认为我们只是有责任扶助基督徒,因而即使忽略贫穷异教徒的惨况,良心还是无愧。虽然圣经强调我们有责任照顾信徒,但也肯定没有限制我们只看顾神家里的人。举一个例子,箴言二十五章21节明说:「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

纸板的基督徒会有成千上万的借口为自己的私心辩护,但没有一个借口可以抵消基督和圣经明确的命令。

我们必须怎样做?(What Must We Do?)

我们触犯了基督的命令,唯一恰当的回应就是悔改。你应该从何处开始?先从一份属灵的清单开始吧。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惯了贪婪,你根本尚未真正重生。你要就自己所知的一切罪悔改,用信心呼求主作你的救主、绝对的主和主宰,将一切交给主,立志作他的奴仆。

接下来,作一份财务清单。你有收入吗?那就应该拨出一部分作捐献。摩西律法下最基本的要求是十一奉献,即是献上你收入的十分之一,凡有收入的基督徒也应该从十一奉献开始作起。如果你决定将十一奉献全数交给教会,便要保证自己的教会会恒常帮助穷人,否则我不会将十一奉献全数交给教会(个人来说,我根本不会参与不会恒常帮助穷人的教会)。

你无法支付十一奉献?那么就要作出一些改变。你一是增加收入,不然就要减少开支。通常最可行的做法是减少开支,那必需要背乎自己,但是,跟从基督就是要这样做(参太十六24)。

你怎能减少开支?请列出你上一个月所有需要用钱的项目,然后开始删除一些最不重要的开支,直至那些省下来的开支等于你收入的十分之一。除非你增加收入,否则就不要花费在那些划掉的项目上。现在,你能作十一奉献了。

还清债务(Eliminating Debt)

如果你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早已债务缠身,当下作为真正跟随基督的人,就应该设法还清债务,好得到更多金钱作奉献。首先,要还清高利息的债务,像是信用卡的债务。有四种途径可以助你还债:(1)增加收入,(2)变卖不重要的对象,(3)再次拿出那份清单,继续删减最不重要的开支,不再列入预算之内,(4)开源节流,减少支出。举一个例子,冬天时你可把暖气尽量调节得低温,多盖几张被子,节省暖气的电费。如果人们认真实行这四种方案,很快就可以还清卡数。

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以信用卡消费(加上你已经有信用卡负债,就足以表示你无法控制自己),就要取消自己的信用卡(这做法称为整容手术)。

然后,努力还清一切折旧物品的债务,你可以用本来偿还卡数的金钱,来偿还那笔债务。你还清一切折旧物品的债务后,便可以储起之前用来还债的金钱,从此以后只用现金来购物。换句话说,若果你无法用现金购买某东西,就不要买了,也不要买自己不需用的东西。

运用同样的方法,努力还清所有其它债务。

最后,定出你人生余下来的经济蓝图,只要你从一而终作出精明无私的抉择,就可以成为穷人极大的祝福。我们大多数人也有各式各样的方法可以活得更简朴,可以奉献更多金钱。举一个例子,若有人一生只用现金购买旧车,不用供款购入新车,就可节省几千到几万美元不等,视乎他购买的车龄和可以保养多久。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住屋、衣服、交通、嗜好、宠物、礼物、渡假方式、不良嗜好、食物和娱乐,就可以节省数以万计的金钱。

给有钱人的话(A Word to the Wealthy)

如果从美国的标准来说,你已经是很富有的人,有剩余的金钱可以作储蓄或投资,那么,你应否捐出那笔金钱呢?应该。不过,比起捐出本金,有时从投资收取的利润可以成为穷人更大的祝福。比方说,如果你投资十万美元,可得到10%的回报,那你余生的每一年就都可以捐出一万美元。故此,基督徒没有负债的话,就很适合考虑把一部分的金钱用作投资。5 当然,你身为基督徒,不应该投资在任何不讨神喜悦的地方。

每一个基督徒(特别是富有的)都应该知道神是他们财富的源头(参申八18),所以,神绝对有权指示我们如何运用祂赐下的祝福。真正的门徒已将自己一切物质的财物交给基督管理。耶稣说:「这样,你们无论甚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33)对于已经真正委身耶稣的人来说,所有财政上的决定都是属灵上的决定。

受到厚厚祝福的人应该更慷慨,保罗写信给提摩太说:

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六17~19,加上强调)

清楚看来,保罗相信富足的人「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才可盼望「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永生)。贪心的人会下地狱。

你应该捐出多少自己的收入?尽你所能捐出最多。我保证你在天上时绝不会为自己在地上牺牲的金钱后悔。

你越是背乎自己,就会越发变得好像基督。请紧记,你献出金钱的数目不总是与你所表达牺牲的心同样重要,我们从马可福音中读到:

耶稣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有一个穷寡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就是一个大钱。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可十二41~44)

祝福的管道(Channels of Blessing)

你如何可能将金钱送到世上的穷人手中?世界各地有很多可靠的扶贫机构,但你要先搜集资料,尤其是调查机构领导人有多少薪酬。某些领导人会抽取你捐助穷人的金钱,每年赚取数以十万计的美元(参考CharityNavigator.org 网站)。

我负责监察两间慈善机构,分别是「我饿了天家事工」(英文网址:http://iwashungry.org/)及「孤儿泪天家事工」(英文网址:http://orphanstear.org/),扶助发展中国家赤贫的信徒。你奉献的金钱100%会送到你善心帮助的对象手中。神应许会赏赐帮助穷人的,也会管教忽视穷人的:

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赒济贫穷的,不致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箴二十一13,二十八27)。

真人真事(A True Story)

最后,我想与你分享一个感人的访问。受访者是一位贫穷的基督徒,名叫帕布力图(Pablito),他全家住在菲律宾马尼拉一个巨大的公众垃圾区旁边。以下访问最初刊登于〈基督徒使命季刊〉(Christian Mission)6,连同编辑的话一同刊登:

1985年菲律宾教会协会(Association of Philippine Churches,简称APC)差派了一对年轻的宣教士夫妇尼穆尔(Nemuel)和帕尔玛(Ruth Palma)去到马尼拉的垃圾区,服事当地最贫穷的人。数以千计的人家住在一排排小屋中,排列得好像一大堆火柴盒,用肮脏的胶纸或压平的铁罐当作屋顶,用一块麻布和卡纸当作墙壁。平均每家中有七人,住在一处放不下一张成人床的地方,只是比猪舍好一点!

该处传出阵阵恶臭,又污秽不堪,不断有人燃烧垃圾,四周都是鼠窃狗偷。有一位APC同工如此形容:「这里是人间地狱,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熄灭的。」那地方的老鼠比小孩子多上千倍,苍蝇更是比老鼠多上千万倍。

访问帕布力图(The Interview of Pablito)

问:你怎样认识到主耶稣?

答:我五年前透过APC同工的帮助,接受了耶稣作我的救主。但我因着自己三个小孩子的见证,信心变得更坚固。

我信主时,是一名在街上贩卖走私香烟的小贩。我马上知道那样做有违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所以便不再卖烟,转为卖报纸和杂志。

虽然我卖了很多报纸和杂志,收入不俗,但是我从事这行业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我发现那些报纸和杂志刊登了污秽的图片和色情的故事。

问:你怎样成了拾荒者?

答:我真心想活出真基督徒的生命,所以便造了一架细小的木头车,往返马尼拉的市集搜集垃圾,像是人家吃剩的食物、用过的瓶子和铁罐,可以卖作循环再造。

相比起贩卖香烟和报章来说,捡破烂是辛苦和肮脏得多。我工作一天后,总是疲惫不堪,满身恶臭。但我觉得自己内心清洁,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希望在主面前内心清洁。

问:你的孩子接受基督以后,怎样影响了你的人生?

答:我与家人在垃圾区南边有一间小屋,它虽然只是用在垃圾堆中捡到的东西搭成,但却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家,因为我们全家都爱主。我们每一晚都有家庭崇拜,女儿常常会唱在圣经课上学到的圣诗,我多喜爱听她们唱歌!她们是我人生的阳光。

我三个女儿也热爱上教会和主日学,热忱祈祷,深深影响了妻子与我。帕尔玛教导她们卫生常识,所以我的女儿常常想穿干净的衣服。

我的女儿也劝我和我的妻子,不是在捡破烂的时候,要穿上干净的衣服。于是,我们一家在垃圾区中似乎别具一格。我穿上自己最好的服装上主日学时,邻居会叫我「律师先生」。我会报以一笑,因为我知道他们内心深处也想干净–里面和外面也干净。

问:你怎样在主里成长?

答:我们三个女儿都参了加尼穆尔和帕尔玛主辨的喂养和教育计划,妻子和我则会出席帕尔玛每周在垃圾区中带领的父母查经班。

尽管贫穷,但是我非常感谢主赐我们快乐的生活,甚至我会与其它拾荒者分享这份喜乐。我自己带领邻居查经,也已经在垃圾区西边居住的十二人开了另一个查经课。

但我们需要更多圣经,人家就是不会丢掉圣经,我们无法从垃圾堆中捡到。可是,圣经很昂贵。(脚注:菲律宾圣经每本售价超过四美元)

问:你依靠捡破烂维生,如何能维持生计?

答:捡破烂赚不到多少钱,每天约赚得二十至三十比索(约一元五角美元)。但主从垃圾堆中充足供应我们,看到我身上这条裤子吗?看来不错吧?我是从垃圾堆中捡回来的。

几个月前,我发现自己需要配戴眼镜,于是便向主祈求。几天后,我找到一副眼镜!(帕布力图指向自己正配戴的眼镜,他用绳子系于耳朵将镜片固定。)我从一堆新运到的垃圾中找到这副眼镜,而正正适合我的度数!

我们拥有和需用的一切,像是我的皮带、我妻子的发夹、女儿的鞋子和玩具等,几乎都是从垃圾堆中捡回来的。神知道我们细微的需要,于方圆半里以内的垃圾堆中就能供应我们一切!

问:你人生还发生了另一些重大改变吗?

答:罗茜塔(Rosita)和我有耶稣在心中,学习了以微笑接受人生的艰苦。我们不再说粗话,学会爱邻舍和很快宽恕别人。

你知道现在我为甚么没有穿鞋子吗?昨天是星期日,我打算早点回教会祈祷。我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和唯一的鞋子(是从垃圾堆中捡到的)。我想自己在主面前整洁一点,而且过两天就是我四十八岁的生日。于是,我说服自己用上五比索雇用擦鞋匠替我擦鞋子。擦鞋匠脱下我的鞋子擦亮,我则站在一旁。

我看到另一边街有一间花店,便想为主买一束黄花。我匆匆走过对面买花,回头的时候,却发现那擦鞋匠拿着我的鞋子跑了!

我急得几乎想哭!可我没有生气,这也是意料中事。不过我得承认自己有点难堪,穿上最好的衣服,手中拿着一束花,却是赤脚步行回家。邻居定要取笑我一段日子了!我那天崇拜也迟到了。

但我那天在教会里祈祷,知道自己会找到一双新鞋子,尺码会完全适合我,不像从前那双一样。

————————————相片加在此处*—————————————

相片介绍:宣教士帕尔玛(门旁)探访帕布力图(戴上在垃圾堆中捡到的眼镜),旁边站着他妻子罗茜塔和三个女儿,分别是路斯(八岁)、利百加(六岁)和路得(四岁),另外两位是帕布力图的邻居。

采访几个月后,〈基督徒使命季刊〉派出一位记者探访帕布力图,知道他已不再靠捡破烂维生。他当下从一公里外某私人的水龙头运水回去垃圾区,向拾荒者卖水,每罐四加仑售六仙。帕布力图会以每罐一仙的价钱买水,所以每天最多可赚取一元五角。不过,帕布力图一星期工作六天,其中四天只在早上工作,其余时间会为其它拾荒者主领查经班。帕布力图向记者指出,他不时会将自己一半的收入分给「穷人」。

1 「貪心」這字與兩節經文前譯作「貪婪」的字是同一個希臘字。

2 我們似乎有理由推斷,此處指責收取利息,乃是指那種律法禁止收取的利息:向被迫借錢的以色列窮人收取利息。參出二十二25~27;申二十三19~20。所以,借錢給人作資本而收取利息,或靠正當投資收取紅利和資本收益,並沒有錯。神應許以色列人,只要他們順服,神便會祝福他們到一地步,他們可以借給列國的人(參申十五6),故此神並沒有反對一切形式的借貸。高利貸是向走投無路的人收取極高的利息,因而是為私利剝削別人,故此被定為有罪。

3 Charles Colson及Ellen Santilli Vaughn引述這些統計數字,見於二人的著作The Body, Word Publishing, 1992,頁31。

4 Ron Sider, Rich Christians in an Age of Hunger (Dallas: Word, 1997),頁1-2。

5 另一方面,一次過將十萬美元奉獻給正當的宣教組織,在建立神的國度方面,可能會比餘生每一年奉獻一萬美元所帶來的幫助更大。假設你一次過奉獻十萬美元,可叫一千人得救,那麼,那一千人其後對福音的貢獻,以及他們其後帶領信主的人對福音的貢獻,可能會比你每年奉獻一萬美元所產生的影響更為巨大。

6 Christian Mission, May/June 1987,頁8-9。Christian Aid授權轉載。

淫乱的「基督徒」(The Immoral “Christian”)

第二章(TWO)

 

他白天在市区的办公室内工作,刻苦耐劳,很快获得升职。人人也喜欢他,他为人可靠,平易近人,又是三个孩子的模范父亲,没有人会怀疑他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到了晚上,他潜入效区的人家,伏在围栏旁边,躲在树下。他望进那对年轻夫妇的小康之家,附近只有那家的屋子是单层的,所以睡房不会在二楼。

那天又是星期五,这晚上他回到一处熟悉的地方。当他走近上星期「成功得逞」的屋子,心跳也随之加速。那对新婚夫妇刚购入了一个美丽的牧场,他见到屋后的窗子发出微弱灯光,便发出会心微笑。他渐渐走近,希望会听见悠扬乐声,因为这表示他们在这仲夏夜打开了窗子。是了!听到了轻轻的爵士乐,他将会再度得逞。他再爬得近一些,靠着屋子,静悄悄走向窗边,满脑子想着自己上次见到的情景。

美国人会将我上述形容的人称为「偷窥狂汤美」(Peeping Tom),那种行为也触犯法例。我们大多数人也同意这种人应该进监狱。这种人心理变态,肯定不是我们想在天国中见到的人。基督徒肯定不会作出这种行为。

论到这方面,圣经也指出:

因为你们确实的知道,无论是淫乱的、是污秽的……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不要被人虚浮的话欺哄,因这些事,神的忿怒必临到那悖逆之子。(弗五5~6,加上强调)

偷窥狂汤美算是淫乱的人吗?算是污秽的人吗?答案清楚不过。按圣经来说,这些人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真正重生了的人不会变成偷窥狂。

情景二:(A Second Scene:)

他白天在市区的办公室内工作,刻苦耐劳,很快获得升职。人人也喜欢他,他为人可靠,平易近人,又是三个孩子的模范父亲。每星期日的早上,他也会到一家福音派的教会,甚至每月两次负责教导主日学。他上年被选立为执事,与牧师关系密切,又受到会众尊重。他车子上的天线系上了一根白丝带,象征支持美国的反色情运动。

他每星期辛勤工作之后,喜欢在星期五晚上轻松一下。所以他回家途中,首先便到附近的影片商店。他听说最近发行了新的电影影碟,希望可以租回家中观看。店中真有那片子租借。那电影由几个他喜欢的演员主演,但却是R级别,他完全知道片中会有露骨的裸露镜头,还有很多亵渎神的话。

顷刻间,他看到影片封套上诱人的照片时,良心责备他,可是他已计划了怎样回答:他可以与教会的人讨论影片中的内容,为当中所有色情的片段和亵渎神的话表示婉惜:

「制片商可真认为需要拍得这样猥琐?真可耻!」

「是的!是的!真可耻!」

孩子睡觉后,他便播放那套电影,与妻子一同坐在沙发上观看。他的妻子从不会想到他有多期待见到片中女角纤瘦的棕色胴体,那些女角脱去不同程度的衣服,展示在他面前。他听见办公室中有些未得救的人说,有几幕床上戏简直一流。那是另一个星期五的晚上。

比较一下二人(A Comparison of the Two Men)

这两个人有甚么分别?偷窥狂汤美观看实况的床上戏,另一人则观看电影中的床上戏。偷窥狂汤美从半开的窗子只能偷看有限的情景,另一人则可近距离见到很亲密的镜头。偷窥狂汤美偷看的男女是夫妇,彼此立志一生相爱,若知道有人偷看他们,定会吓得呆了。另一人观看两个没有婚姻关系的人,接受巨额片酬,在数以百万计的观众面前脱下衣服发生性关系,成为世界上被最高薪雇用的妓女之一。事实上,那人的钱一部分会落到那些女人手中,他实质上是付钱给妓女,拍摄电影给他自娱。

当然,偷窥狂汤美走上了地狱之路,但另一个人则是基督徒,正踏上属天之路。

那人果真如此?我们岂不是读到,淫乱或污秽的人都不会承受神的国?那二人中,那一个更淫乱污秽?

第二个人自称是基督徒,还有两方面值得一提:他付钱租借色情电影,用金钱支持色情电影行业,间接助长更多人拍摄那类电影。1 他付出的金钱继而会使更多人有机会看到那些猥亵的电影,因而促使了别人犯罪。偷窥狂汤美没有惹人犯罪。

第二,那「基督徒」付钱看那套电影,片中充满亵渎神的话,常用神的名字来作粗话。那人每逢主日祈求愿人都尊神的名为圣,却会付钱给一再亵渎神名字的影星,岂非诡异?

假冒为善的人假装圣洁的原因(Why Hypocrites Act Holy)

如果第二个人比起那仍未得救的偷窥狂算是更淫秽,那么,为何那么多声称的基督徒会像第二个人那样行,经常满足自己的私欲,观看淫秽的影片作为娱乐?答案就是:那些人仍未得救。

如果你同意第二个人是与第一个人同样淫秽,或是更甚,又相信淫秽的人不会承受神的国(圣经如此说),那么便必定会同意我的结论。但是,为何那么多人在这事上被骗了?

我们可以有把握假定,声称的基督徒一般就算经常会看电影中的裸露镜头,也决不会到效区偷窥别人的睡房。事实上,那等基督徒会觉得偷窥狂令人憎恶,为甚么?是否因为那人爱神?是否因为那人圣洁或内心纯洁?不,决不可能是这些原因–不然那些人也会觉得观看两个未婚之人发生性关系的镜头是非常可憎。

那些人自相矛盾,表露出他们晚上不敢出去偷窥的真正动机:纯粹出于自私。如果那些人好像偷窥狂那样被捕,就会承受很差劣的恶果,会名誉扫地,会被教会的人看不起,甚至可能会被监禁。

不过,那些人找到方法可惯常偷窥别人,但没有风险,不依从神对「圣洁」的标准,却随从世界的模式。我们的文化变得相当接受人观看有情欲镜头的电影,那些人不必担心,不会名誉扫地,不会失去妻子或工作,不会被监禁。可是,假如那些人真是基督徒,就应会认真考虑耶稣论到淫欲的警告: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太五27~30,加上强调)

不管那些人知道与否,但有些事确实比起名誉扫地或失业更值得担心:他们的淫欲会叫自己永远下地狱。可是,那些人却忽略基督清楚的教导,或轻易解释过去,转去相信一种可赦免却不转化生命的恩典,但那种恩典根本不存在。

以恶为善的时候(When Virtue is Vice)

然而,还有好些话论到那第二个人。那人惯了不道德的生活,外表看来却是义人,就变成了假冒为善的人。假冒为善的人并非好坏掺半–却是全然邪恶。那人将一根白丝带系在车子上,不是因他反对色情(那人不时花钱租借色情电影,间接支持色情电影行业,促使女性受剥削,儿童被荼毒),却是因他想自己看起来是义人。那人公开的生活是演戏,不是出于顺服神或怜悯受色情所害的人–其动机却完全是自私–却是希望其它人更看重他。他作出一切「好行为」时,都带有这不良的动机。那人是假冒为善的人,抗拒世人称为「硬性」的色情品,却接受「软性」色情品,但两者根本全无分别。

我们星期日早上的行为不代表甚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才显出自己的真性情。我们所作的「小事」或单独一人时所作的事,也显出自己的真性情。拿偷窃的罪为例,十诫列明偷窃是罪,若有人惯常偷窃,就表明那人会下地狱(参林前六10)。

极少声称的基督徒会持手枪打劫银行,可是很多却习惯了瞒税,这等于偷取自己国家其它公民的金钱。有些声称的基督徒为了逃税会「私底下」收买员工(或接受员工的收买),这同样是偷取其它公民的金钱。很多声称的基督徒习惯了偷走自己公司的用品。他们如果发现找回来的零钱多了,便据为己有。他们不付钱非法下载音乐,又用盗版的计算机软件。那些人是小偷,不去打劫银行,决不是因他们不自私或爱神(小事上可见他们并非这样),却是因害怕会被人逮捕。那些人确实表现出「良善」,实际上却是透露了自己的自私。如果打劫银行不会令人身败名裂,断送前途,却好像瞒税那般简单,那些人也会打劫银行。那些人受到自私的心理驱使,没有人知道的时候偷窃小东西,同样也会受自私的心理驱使作「大善事」。当我们被引诱行后果不严重的小恶时,就最能显出我们的真性情。

神隐闭的摄影机(God’s Hidden Camera)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雇主,雇有一位你很赏识的员工,那员工天天很早上班,很晚下班,工作劳碌,又受到其它同事爱戴。

不过,有一天你在办公室安装了隐闭的摄影机,却使你吓一跳!你目睹自己宠爱的那员工将一件公司的物品放入口袋,拿出办公室,四处张望,看见没有人就将那件物品放在自己的车子里。你会否向自己说:啊,算吧,他仍然是出色的员工,只有一点瑕疵,我当作看不见便算?

不。你立刻会对那员工的印象完全改观,会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他从前的好处。现在,你甚至可能会怀疑他到底为何那么早上班,那么晚才下班。是否由于那些时候人较少,可以方便他偷窃?你很器重他,是否就表示再有东西失窃时,你不会怀疑是他的所为?现在你认识到他的真本性,他的好行为都显为是恶行。神也会这样来看之前故事中那第二个人,那人前后不一致,露出自己的真本性。那人不是只有些微瑕疵的基督徒,乃是完全败坏的伪善者。他许多的好行为都不能弥补一样小缺陷,相反却显出了他有多邪恶、多自私。

真正重生了的人会有圣灵内住,与圣灵同工,逐渐变得圣洁。那人不会过着双重的生活,他固然可能会有跌倒犯罪的时候,但绝不是他一贯的作风。那人生命的特征是顺服神,任何时候也爱神。使徒约翰写道:「凡从神生的,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约壹三9)重生是圣洁新生命的开始,真基督徒越明白神的旨意,就会变得越像耶稣(参罗十二2)。

相反,若有人只是经历了虚假的决志,便可能会在家中或国外作出很多恶行,却从不会在教会或信徒群体中表现出来。那人的道德标准不是根据神的话语而定,而是按照世人的准则,但世人的准则却是每下愈况。所以,假基督徒习惯作的事,甚至令几十年前的非基督徒也感到咋舌。举一实例:今天,众多声称的基督徒看电影或电视时,见到淫秽、亵渎神、暴力和变态的镜头,竟然面不改容–几十年前的非基督徒看到那些影像,早已吓呆了。只要那些电影带有某些「补偿」的道德主题,好像是勇气、荣誉或自我牺牲,好些国家公认的基督教领袖甚至会推荐那些电影!

真基督徒靠着圣灵重生了,一心一意爱神,成了他们成为圣洁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假基督徒持守道德,只是因那样做可以利己,与非基督徒持守道德的心态一样。

不圣洁的动机(Unholy Motives)

为何非基督徒会克制自己不犯某些罪?因为他们害怕招致恶果。人类历史不断证明这原则,当普遍的道德约束(像是法例或民意)除掉以后,人便会任意妄为。如果大众可以接受残暴,残暴便会横行。柬埔寨的刑场、纳粹党集中营的焚化炉都堆满一堆堆头颅骨,默默见证着未重生之人的真本性。倘若法律允许可杀人,国家法例或民意认为灭种犹太人是好事,或接受剖开犹太人孕妇的母腹,撕开腹中的婴儿–那时候,到底会发生甚么事?这问题的答案不必多说。

有多少声称的基督徒持守有限的道德和圣洁,不是由于爱神和被圣灵重生,乃是为着顺应不断改变的大众触觉,受制于地上不断修订的法律和教会同辈的压力?只有神才知晓。但我们各人只要诚实省察一下自己,便可以知道真正驱使我们的动力是甚么。如果声称的基督徒都会这样省察自己,很多人会惊讶发现自己的良善其实是邪恶,纯粹是为了利己。

人可能纯粹为了利己而做好事吗?绝对可能。我已经指出,非基督徒做「品格高尚」的事,大多数是出于自私的动机。请想一想保罗怎样论到这方面:

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十三3)

耶稣识破假冒为善的人(Jesus, Exposer of Hypocrites)

大多数现代声称的基督徒也会反对色情,但口头上反对那罪恶,无法测试出那人是否已真正归信基督。如果那人是出自爱神爱人抗拒那罪恶,他的行动、思想和话语表现在这方面都会一致。他在自己的生活上会对抗与色情息息相关的罪恶。另外,如果上述例子中那第二个人是基于关心色情的受害者或爱慕神的律法,而真正反对色情,就不会惯常观看情欲电影,他对一切淫秽之事的态度应该一致。

耶稣揭露了自己时代的宗教份子中同样有人假冒为善,也揭示了一个适用于所有认为自己会进天国的人的永恒原则。让我们想一下耶稣一段论到救恩的话,那段话通常会被称为登山宝训。现代声称的基督徒口头上反对色情,暗地里却沈溺在各式各样的淫乱勾当中,你且看看耶稣的教导对那些人带来甚么意义: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太五27~30)

第一,请注意耶稣是警告某些人当心会下地狱。从上下文来看,那些人肉体上没有犯奸淫,却是思想上犯奸淫。耶稣说倘若他们不悔改,便会下地狱。

律法的字义和精义(The Letter and Spirit of the Law)

耶稣是否把额外的要求加到第七诫中?不,耶稣只是填补人们思想上的一个漏洞,揭示神最初颁布十诫时完整的含义。第七诫严禁犯奸淫,同时也是禁止人萌生欲念。明显看来,如果与你邻居的妻子发生性关系是犯罪,那么,思想上脱去你邻居妻子的衣服也是犯罪。任何人只要诚实,愿意思考,便都会承认这点。2 不过,当时听到基督说话的人也像今天很多人一样–死守律法的字义,却忽略律法的精义。那些人口头上反对某些自己没有触犯的律法,却习惯了犯其它各式各样的罪。神的旨意是叫我们性方面贞洁,断非只是不犯奸淫、淫乱和同性恋。耶稣已经说得很清楚,神期望我们思想上清洁,嘴唇同样清洁。举一个例子,保罗写道:

至于淫乱、并一切污秽、或是贪婪,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弗五3~4)

《新普及译本》(New Living Translation)阐明淫词、妄语、和戏笑话的意思,解作是「淫秽故事、无稽之谈及下流笑话」。淫秽故事及下流笑话显然包含不道德的性思想,用正面或幽默的方式说出来,而「无稽之谈」可能是指愚昧人的性变态对话。保罗的重点是说,基督徒都不应牵涉到不道德、不贞洁、任何与此相关的罪及污秽的对话。今天有些基督徒会看黄色笑话的电视节目作娱乐,你认为保罗会对他们怎样说?保罗会怎样评价大部分PG-13级别的电影、甚至PG级别的电影?

现代的假教训(Modern False Teaching)

令人婉惜的是,有些(所谓的)圣经教师引用上述以弗所书的经文,用来反驳像我这种圣经教师所作「令人产生罪疚感」和「不平衡」的教导。那些教师的逻辑是这样:「真基督徒也可能会犯上淫乱污秽的罪,否则保罗就不会谈到那问题了。」

我不是说基督徒不可能犯奸淫或淫乱。当然是可能,因为基督徒也有自由意志。真基督徒也可能陷入淫乱的罪。可是,保罗写下上述的经文,不是为了向淫乱污秽的人保证,即使他们继续犯罪,仍然是真正得救。反之,保罗是写信警告基督徒要与那些罪尽可能保持最远距离,因为必进地狱之人的特征就是会犯上那些罪。接下来的两节经文中,保罗再说:

因为你们确实的知道,无论是淫乱的、是污秽的、是有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不要被人虚浮的话欺哄,因这些事,神的忿怒必临到那悖逆之子。(弗五5~6)

没错,基督徒可能会陷入淫乱的试探,但若是惯常犯那些罪,便表明自己是淫乱污秽的人,因而揭穿自己是假基督徒。由于罪会令人上瘾,尤其是情欲方面的罪,明智的基督徒会避免和抵抗一切与淫欲有关的说话或活动。年轻的基督徒可能不认识神对性贞洁上的标准,但一旦读了以弗所书五章3至5节,便不可托辞自己无知。保罗正是为此写下以弗所书的经文。

另一些含糊的问题(Other Cloudy Questions)

有些人会问:「惯常犯罪的定义是甚么?若果我每一年或三年才犯一次奸淫,会否等于惯常犯奸淫,因而证明我是假基督徒?还是,我只是跌倒了两次?」可是,他们只是进一步将问题变得含糊,把圣经清楚的警告弄得没有意义。

先提出第一个问题:「你犯罪后,是否已经悔改和求神赦免?」有这样做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两者之间实在有天壤之别。如果真基督徒陷入试探,犯了奸淫,便会感到极度内疚,会呼求神的宽恕。如果那人这样行,神必会赦免他。

那人未求神赦免之前,救恩是否岌岌可危?万一那人没有求神赦免,却又重蹈覆辙?那人犯了几多次奸淫后,才算是「惯常」犯奸淫?这些问题的答案备受争议,我不假装自己知道肯定的答案。3 不过,任何人若是想知道自己犯了多少次奸淫后,仍然可以进天国,就应该质疑自己是否已经得救。已经真正重生的人会渴慕成圣–身、心、灵上的圣洁,会竭力追求思想、言语和行为上都完全纯洁。

另一些人再次提出反对,尝试把圣经清楚的警告弄得没有意义。他们说:「我不想惯常犯淫乱的罪,但是我做不到。我爱主,真心真意想不犯罪,却是做不到。」这些人希望决定的因素不是他们的行为,而是他们所说的渴望不犯罪。

这些人是间接指出,罪对他们的捆绑比起神的能力更大,神的救恩只可赦罪,却不能转化人的生命。然而,新约一再重申在基督里的信徒已经脱离罪的权势(参罗六6~7、17~18、22)。圣经也见证真信徒可完全脱离某些严重罪恶,经历到戏剧性的行为变化(参林前六11;林后五17;多二11~14;约壹三7~10)。

此外,神已经应许我们,必不叫我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总会给我们开一条出路(参林前十13)。我们既有如此清楚和丰富的真理,就没有借口说自己无法不犯罪。我不时发现,那些人说自己想脱离淫乱或污秽的事,却不肯除掉生活中使他们一再跌倒的东西,不肯抛弃自己的电视,不肯取消订阅杂志,不肯避开某些商业场所,不肯中断错误的关系,不肯割断互联网络。保罗写道,我们「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十三14),耶稣也说我们要割断使我们跌倒的东西。人若不肯遵从耶稣清楚的命令,就显出耶稣根本不是他们的主,他们并不打算去顺服主。

我们悔改的时候,罪便失去捆绑的力量,因神会赦免和拯救我们。但是,悔改要求人转离一切自己知道的罪,乃是心中的态度和意志的行动。真正悔改的人会用行动显明自己的悔改(参路三8;徒二十六20)。

如果你确信自己是已经重生的人,却不能中断淫乱的罪或其它的罪,以下简单的问题或许可以帮助你明白自己如何欺骗了自己:若有人给你一千万美元,叫你停止犯罪,你会否停止犯罪?若你会这样做,便证明你能这样做;若你能这样做,便应该这样做!问题不是你不能不犯罪,而是你不肯不犯罪。你既然可以为钱而作,为何不能为爱基督的缘故而作?

当然,没有方法可避免一切试探,基督徒受试探,挣扎抗拒罪,或有健康的性冲动的时候,也不应该觉得自己是异类。俗语有云:「你无法阻止鸟儿在你头上飞过,但你能阻止鸟儿在你头上筑巢。」当我们作了自己知道不该作的错事,就应该想到这句话。

基督徒都应该追求身、心和言语上完全贞洁,在神眼中,奸淫、淫乱、同性恋、任何程度的色情(包括广告和「正当」电影中的出浴镜头)、「肮脏」笑话、性幻想、为了娱乐阅读或收听意淫的题材等,全都是错事。如果我们说自己不断挣扎抗拒罪,却不按耶稣的命令除掉面前的绊脚石,我们就是在欺骗自己。

1 我知道近幾年來,很多人會反對我把R級別的電影視作是色情電影。很多人的心目中,X級別的電影才算是色情電影,但神又會怎樣為「色情」這字下定義?那字源自希臘字pornia,新約中通常譯作「淫亂」。韋伯斯特字典(Webster’s Dictionary)給「色情」這字下定義:「展示明顯性方面的行為(像是用照片),意圖激起性興奮。」我們豈可以為神會認為拍攝和觀看裸露的R級別電影不算是淫穢呢?

2 更不用說第十誡禁止貪戀別人的妻子。大多數男人不會因著人家妻子的好品格而貪戀她。

3 稍後,我們會思想聖經如何論到信徒可能會喪失救恩。

结果子和倍增的圣经原则

我感谢神在过去二十五年来,让我可以踏足超过四十个国家Simplified Chinese Disciple Making minister,在一些三至五天的研讨会中,向数以万计的人说话,当中包括许多基督身体内不同宗派和源流的热心基督徒。每一个旅程也更肯定,这些三至五天的研讨会根本不足以满足那些存在的需要,所以我们有需要装备更多基督徒领袖,而这本书就是为这工作出一分力。

我也感谢神让我可以有二十多年牧养教会的经验,虽然某程度来说,我做得算是「成功」,但是有更多时间我感到自己很挣扎,因为传统给我很多束缚,我也不理解一些非常基要圣经事奉原则。因此,我很关心千千万万缺少那些原则的牧师,因为我也曾经缺少这些原则,他们需要受到更好的装备,以应付摆在他们前面的挑战。这些我从前不理解的原则,也相当重要,只要人们一理解这些原则,便可改写一个牧师下半生的事奉路线,这些原则成为一些准则,来衡量事奉的每一方面,这些原则可见于前面几章中,读者不应漏看,因为没有前面几章作为基础,随后的篇章实际上用处不大。

这本书对牧师特别有用,因为牧师肯定是一些最普遍的基督徒领袖,不过我所写的内容也适合传道人、圣经教师、宣教士、植堂开荒工作者、先知、主日学教师等等。基督身体中,人人也可以从这书中获益,因为所有基督身体的肢体也领受了一种神所赐的功用。

我主要是写给一些北美、西欧和澳洲/纽西兰以外的教牧同工,不过,这不是说我所写的书不适用于住在这些地方的人,我相信我所写的内容也可以大大帮助他们,只是他们已经有太多教师。无论如何,视乎你的事奉知识、经验和国家,你也一定会发现有些篇章,比另一些篇章更有用,举一个例子,很多中国、古巴和越南的家庭教会牧师也会发现,家庭教会这一章所写到的东西,很多都是他们已经知道的。然而,对一些不熟悉家庭教的牧师来说,他们会发现这一章特别有用。

这本书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正如作者本人一样,而且,对于每个主题的内容,不可能每一个读者都会同意。五年前,我自己也不同意这书中的一些内容!所以,如果你有少许不同意书中内容的时候,不要因此停止阅读,却要从每一章中学到你所能学到最多的东西。

耶稣教训我们,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新酒必将皮袋裂开。只有新皮袋才有足够弹性承受新酒发酵的压力。虽然我所写的一些内容看来像新酒,但是实际却是相当旧的酒——最少与新约一样的历史悠久。所以,如果有任何旧皮袋裂开,错不在接下来篇章流出来的酒!耶稣心里欢喜,因为神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太十一25)。同样,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四6)。我为世界各地千千万万谦卑的基督徒领袖感谢神,愿他们读这些书的时候,神赐福他们。

仆人大卫

目录

1.) 设立正确的目标

2.) 开始正确

3.) 继续正确

4.) 家庭教会

5.) 教会增长

6.) 教导的职事

7.) 释经原则

8.) 登山宝训

9.) 耶稣喜爱的传道人

10.) 重生

11.) 圣灵的洗

12.) 姊妹事奉

13.) 离婚与再婚

14.) 基要信仰

15.) 神迹医治

16.) 耶稣的医治职事

17.) 圣灵恩赐

18.) 事奉恩赐

19.) 在基督里的真实

20.) 赞美与敬拜

21.) 基督徒家庭

22.) 如何得着圣灵带领

23.) 圣礼仪式

24.) 对质,宽恕与复和

25.) 主的门徒

26.) 禁食

27.) 来生

28.) 神的永恒计划

29.) 被提与末日

30.) 属灵争战的现代神话(上)

31.) 属灵争战的现代神话(下)

32.) 管家的职份

33.) 传福音的秘诀

To subscribe to David Servant's periodic e-teachings, click here.


Simplified Chinese » 结果子和倍增的圣经原则

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The Unrighteous Shall Not Inherit)

第一章(ONE)

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么?(林后十三5)

从上面引述的经文中,我们发现何为作基督徒的简明定义:基督徒有耶稣基督住在他里面。另一些经文再指明,那种不是肉身上的内住,而是属灵上的内住。

如果基督活在一个人里面,便会改变那人。明显可见,按保罗所说,我们可以察验自己(并建议我们这样做),看看基督是否真的住在自己里面。我们自称是跟随基督的人,就应听从保罗向哥林多人发出的劝告,察验自己,看看自己是「有信心没有」。

明显地,保罗相信教会的成员也极可能会自我欺骗,以为自己相信,实际上却是不信。还有甚么错谬比这更严重?还有甚么比这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未得救的人若是知道自己未得救,至少还有机会承认自己的实况,然后悔改归向基督。但自我欺骗的人却看不见自己的需要,虽然走上地狱之路,仍面带笑容。更糟糕的是,那人以为自己感到平安和喜乐,就可证明自己已经得救,却不知道那些只是自我欺骗而生出的果子。那人无知是福,但只是暂时而已,实在不幸。

转化生命的恩典(Transforming Grace)

哥林多教会的问题确实是无知。好像很多今天的教会一样,哥林多的信徒对福音一知半解,以为只要口头上承认基督,就是真正的基督徒,就算过着怎样的生活方式也行。实例之一:他们中间有人与自己的继母行淫,却没有人纠正那事。

可是,保罗不必多搜集证据,已经可以发出审判。保罗命令他们要马上将那人逐出教会,形容那人是恶人:「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林前五13)

接着,保罗向哥林多的基督徒讲论好些重要的福音真理:赦罪的恩典也是转化生命的恩典。故此,若人的生命没有被转化,那人就不是蒙了赦免,并不会承受神的国。那种人作不义的事,保罗甚至进一步列出好些神看为是不义的例子,请留意他其中提到「淫乱」: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么?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林前六9~10)

有些现代人读到这段保罗的经文,会感到困惑。为何保罗不叫哥林多教会依照基督指示那执行教会纪律的三步骤,即是先私下接见那偏差的弟兄,再透过一小群人跟进,最后才不得不知会全教会,将那人逐出教会?1

最简单的答案是:基督的指示只适用于处理犯罪的真基督徒。可是,哥林多教会中那人犯淫乱,已实实在在证明自己不是真正相信耶稣,只是假冒的信徒,其行事为人揭露了他的真本性,过着淫乱的生活。保罗坚持表示,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这些人的行事为人表明他们没有在基督里得救的信心,还未被圣灵重生,基督没有住在他们里面,因此他们并不属乎他(参罗八9)。

哥林多的信徒理应知道更多,保罗之前已就着相同的主题写信给他们,但他们似乎却误解了他的意思:

我先前写信给你们说,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此话不是指这世上一概行淫乱的、或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这样,你们除非离开世界方可。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2 (林前五9~11,加上强调)

按保罗所说,那不道德的哥林多教会成员不是真正的弟兄,却只是挂名的弟兄。哥林多教会搞不清楚信心与行为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因而无法辨明那人的认信是虚假的。3

属灵的婴孩还是假冒的信徒?(Spiritual Babes or Phony Believers?)

保罗知道教会如此是非不分,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故此他很有理由不单质疑那不道德的哥林多教会成员到底是否得救,更有理由质疑教会中另一些人也到底是否得救。教会存在纷争,结党和嫉妒(参林前一10~12,三1~4)。对于刚重生的信徒来说,那些情况表示他们仍是属灵上的婴孩,主要是由于不认识神的旨意。直至现在,哥林多的信徒仍然只可以用神话语的奶喂养(参林前三2),所以保罗告诉他们自私的行为怎样令神不悦,盼望他们当下认识真理后,会愿意悔改。

不过,信徒受光照后,若是仍持续犯相同的罪,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加拉太书中,保罗列出与哥林多前书中相似的罪行,同时收入嫉妒和纷争,信徒若是惯常犯那些罪,就证明那人不会承受神的国,就像惯常行淫乱和奸淫之人的结局一样:

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加五19~21,加上强调)

明显看来,同样的行为特征,在某人身上可能是基督里的婴孩的表现,在另一个人身上却可能是还未得救的表现。两者的分别是信主的时间和属灵知识。神期望自己的真儿女明白祂的期望后,便会顺服祂。人若自称是神的儿女,蒙了光照后,却仍然惯常不守律法,就是自欺。真正重生的人渴慕成圣,他们「饥渴慕义」(太五6)。神在他们心里动了善工,必成全这工(参腓一6,二13)。所以,如果我们的信心不使我们成圣(逐渐变得圣洁),就不要以为那种信心可叫我们称义(在神面前得称无罪)。称义以后,根本不可能不成圣,为此圣经说:「你们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加上强调)不圣洁的人不得进天国。

这样岂不是靠行为得救?(Is this Not Salvation by Works?)

保罗警告我们,惯了行不义的人不会承受神的国,却又教导救恩完全是神的恩典,凭着信心得着,岂非自相矛盾?救恩岂不是靠着不犯某些罪得以赚回来吗?

不,我们更仔细研究保罗的教导时,便会清楚发现若有人真正凭信心领受了神所赐下的救恩,就会被圣灵转化生命。因着神在他们生命中作出奇妙的善工,他们变得圣洁,不断在圣洁上长进。他们已经重生,生命中打破了罪的势力。基督住在他们里面,他们成了新造的人,犯罪不再是他们生命的特征。固然,真信徒有时仍然会犯罪,却不再是惯常犯罪。使徒约翰写道:

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约壹一8~9,三9,加上强调)

信徒借着耶稣基督得救,不但罪得赦免,还可以脱离罪恶。他们白白得着救恩后,会变得越来越圣洁。请留心保罗最著名的救恩定论,肯定救恩是白白得来的: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8~10,加上强调)

我们不是靠好行为得救,但得救后却会带来好行为。

神叫人得救的旨意(God’s Purpose in Salvation)

神定意叫我们得救,不只是从律法上赦免我们,撤销我们的罪。神还定意使我们成为圣洁顺服的子民,变成基督的样式。神不但赐给我们律法上的义,还再创造我们去经历真正实践上的义。人若得着了前者,就不可能没有后者。事实上,使徒约翰告诉我们那些人才是真正领受了律法上的义:实际生活上行义的人:

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壹三7~8,加上强调)

罪是魔鬼的工作,耶稣赐下救恩,为要除灭撒旦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

雅各布论行为(James on Works)

当然,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自己需要得救,蒙神赦免,得以脱离罪恶,才能从神领受这种救恩。可是,很多教会的人只是作了一次「认罪祈祷」,或只承认某些神学事实,就以为自己是基督徒,实在很悲哀。那些人以为自己已经得救,得蒙赦罪,却只带来很少生命改变,甚至全无改变。可是,那些人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心想得救是因着恩典,而不是靠行为。他们心目中认为,行为并不重要,可有可无。

可是,圣经言明人若有了得救的信心,就不可能没有行为。使徒雅各布写道,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没有用处,就是死的,不能救人: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甚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么?……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么?(雅二14、17、20,加上强调)

所以,我们的行为可以真正试验我们的信心。故此,保罗提醒我们,劝戒我们要省察自己的生命,看看自己的信心和救恩孰真孰假。另一方面,我们的行为却无法叫我们赚得救恩;行为只证明我们带有真正得救的信心,有圣灵内住。

那么,让我们听从保罗的劝戒,运用神启示给他的方法考验一下自己。第一步是定出自己当下的地步。倘若我们发觉自己考验不合格,还未经历到真正的救恩,那么,我们仍然有盼望可以得着,也必定会得着。

第一个自我测试(An Initial Self-Exam)

请思想三段经文(我们已看了其中两段),保罗特别列出一些罪行,不会承受神国的人会流露这些特征: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么?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林前六9~10,加上强调)

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加五19~21,加上强调)

因为你们确实的知道,无论是淫乱的、是污秽的、是有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不要被人虚浮的话欺哄,因这些事,神的忿怒必临到那悖逆之子。(弗五5~6,加上强调)

我们从这三段经文中可归纳出一些罪,如果有人惯常犯上那些罪,便证明那人仍未重生。那些罪可分成五类,第一类是性方面的罪:淫乱、奸淫、邪荡、污秽、作娈童、亲男色等。第二类是偷窃的罪:贪婪、偷窃、勒索等。第三类是放纵的罪:醉酒、荒宴等。第四类是憎恨的罪: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嫉妒等。第五类是假宗教的罪:拜偶像、邪术等。

不过,请留心保罗并非列出一切的罪,却只是概括指出,所有不义的人都不会承受神的国(参林前六9)。加拉太书第五章中,保罗列出那些罪后,便加上「等类」二字(加五21)。我们也发现保罗没有列出杀人和说谎的罪,但这两种罪仍属于致死的罪。约翰写道,「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约壹三15),及「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启二十一8)。

虽然重生了的人确实可能会身不由己,暂时陷入了上述列出的罪中,但凡是真信徒必不会惯常犯上那些罪。真信徒生命的特征是义,而并非不义,因真信徒真心委身给主,灵魂已被圣灵重新创造。

回答反对的立场(An Objection Answered)

近来有些作者主张,保罗警告犯罪的人「不会承受神的国」,并非是论到永恒的救恩,却把「不会承受神的国」这句话解释作(1)失去某些地上的祝福,或(2)失去某些天上的「赏赐」,但更圣洁的基督徒则可得着那些奖赏。

那些人想我们相信保罗只是指到地上的祝福,便指出保罗在经文中提到「神的国」,而不是说「天国」,故此推论保罗并非是谈到进天国,却是论到如何当下在地上神的国中得着完全的祝福。

可是,只要研究一下耶稣怎样运用「神的国」这句话,便会发现这句话的意思与「天国」是一模一样的。只有马太福音才引述耶稣用上「天国」这句话,很可能是由于该书假定的读者是犹太人,然而,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引述耶稣相同的话时(比较太十三11与可四11及路八10),则会写成是「神的国」。「神的国」就是「天国」。

有些人认为保罗只是谈到天上的赏赐,便指出保罗并非是警告不得进神的国,却是警告不可承受神的国,主张那二字的用法有别。不圣洁的基督徒可得进神的国,却是不可承受神的国!那些人看来会失去某些天上的赏赐。

这岂是保罗想要传递的真正意思?还是,保罗是指到犯罪的人不能进天国?

明显地,根据不少有力的理由,保罗是论到终极的救恩和进天国。

第一,这是从最自然的角度诠释保罗的话。假如犯罪的人只是可能会失落某些天上的赏赐,保罗又何以要这么严厉警告他们?假如保罗是想到丧失赏赐的问题,为何不说得更清楚一点?天真的小孩子听到牧师解释某段经文后,会问牧师:「保罗真是想说这意思吗?」我也会好像小孩子一样地问:「如果保罗的意思果真是那样,为何他不直接说明那种意思呢?」

第二,罗马书中,保罗宣告神会任得犯同性恋的人永远沈沦(参罗一26~二5)。那么,我们读到哥林多前书警告犯同性恋的人,指出「他们不可承受神的国」,又岂可认为那句话只是警告他们会失去某些天上的赏赐 ?

第三,使徒约翰写道,淫乱的人和拜偶像的人「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二十一8)。哥林多前书中,保罗警告淫乱的人和拜偶像的人,又岂是指到他们只会失去某些天上的赏赐 ?

第四,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用了两次「不可承受神的国」这说法,其中一次用于第十五章,用来警告惯常犯罪的人。那段经文中,保罗必定是写到我们进天国的时候: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林前十五50,加上强调)

保罗肯定是说,我们必朽坏的血肉之躯必不能进天国。保罗用上这种表达方式,无疑是取材自耶稣自己的说话:

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太二十五34,加上强调)

「王」是论到地上的祝福或是天上的赏赐?还是,王是论到进天国?答案清楚不过。王向另一群站在他面前的人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太二十五41)

因着上述的理由及其它理由,我们可以肯定保罗警告犯罪的人不可承受神的国时,乃是指到他们不能进天国。他选择用「承受」而不用「进入」,只是想突出天国是神赐下的恩典,只可承受,不可赚取。

第二种反对的立场(A Second Objection)

有一位很受欢迎的作者指出,哥林多后书十三章5节中(这一章一开始时引述了这段经文),保罗劝戒哥林多教会的人要试验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信心。保罗这样写,是为了鼓励他们「认出自己明显有的救恩」。这是说,他们应「省验自己,不是为了头脑上的知识,而是为了确知自己得救」。按照推测,保罗「确信他们已得救」,肯定不打算质疑他们是否得救。

果真如此吗?答案肯定是「不」。让我们想一想保罗接下来写到的话,先想一想接下来的两节经文:

我怕我再来的时候,见你们不合我所想望的,你们见我也不合你们所想望的。又怕有分争、嫉妒、恼怒、结党、毁谤、谗言、狂傲、混乱的事。且怕我来的时候,我的神叫我在你们面前惭愧,又因许多人从前犯罪,行污秽奸淫邪荡的事,不肯悔改,我就忧愁。(林后十二20~21,加上强调)

明显看来,保罗担心自己再去探访哥林多教会时,会对他们的行为大失所望。保罗提出好些他在前一封信中写到的罪,特别指明他很怕发现他们仍然犯那些罪,行污秽奸淫邪荡的事,不肯悔改。加拉太书五章19节中,保罗同样列出这三宗罪,表明惯常犯这三罪的人不会承受神的国。此外,保罗写作哥林多前书时,已说明淫乱、奸淫、作娈童、亲男色的人都不会承受神的国(参林前六9~10)。

除此以外,保罗也说恐怕自己到访哥林多教会时,会发现分争、嫉妒、恼怒、结党等事,他于加拉太书五章20节也列出了这四宗罪,明说惯常犯那些罪的人不会承受神的国。我们可否推断保罗「确信他们已经得救」,正如那位很受欢迎的作者希望我们所信那样?但保罗已经如此清楚地指明,人若犯上好些哥林多教会的人所犯的罪,就明显是仍未得救。

请细读保罗接下来的话:

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们那里去。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我从前说过,如今不在你们那里又说,正如我第二次见你们的时候所说的一样,就是对那犯了罪的、和其余的人说,我若再来必不宽容。(林后十三1~2,加上强调)

保罗到底是指到甚么事,需要凭两三个人作见证定准?保罗只可能是论到那些自称是信徒的哥林多人所犯的罪。从上下文和措词来说,确是指向这解释(参十三1前后的经文,另可参申十九15)。

保罗再威吓「那些犯了罪的人和其余的人」,他回来时「必不宽容」。保罗于那方面必不宽容他们?他会否指出他们的错处?不会,他已清楚向他们指出了。保罗只可能是说,他会像从前命令他们将假信徒逐出教会时一样,将生活放荡的人逐出教会。保罗会将那些人逐出教会,把他们当作假信徒,因他们不断犯上严重罪行,又不肯悔改,就证明他们是假信徒。不然的话,保罗便只是嘴硬心软,装腔作势而已。

保罗再说:

你们既然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我必不宽容,因为基督在你们身上,不是软弱的,在你们里面,是有大能的。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我们也是这样同他软弱,但因神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他同活。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么?我却盼望你们晓得我们不是可弃绝的人。(林后十三3~6,加上强调)

保罗写道「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留意「有没有」这三字,表示他们可能会「没有信心」。保罗不是说,「要自己省察,就会发现自己有信心,因我确信你们是已经得救」。

请留心保罗也写道,「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会发觉耶稣基督在他们心里。这句话岂不清楚指明,保罗相信他们中间有些人可能是可弃绝的?必不会错。十三章6节写得更是清楚,保罗以自己和提摩太(参林后一1)来与他们相比:「我却盼望你们晓得我们不是可弃绝的人。」哥林多教会的人可能会失败,但保罗和提摩太就肯定不会。耶稣明显活在保罗和提摩太的心里,但尽管哥林多教会的人自称相信耶稣,却不太清楚耶稣是否住在他们心里。

结论?(The Conclusion?)

圣经存在压倒性的证据:罪人重生以后,行事为人也会改变,恶名昭彰的罪人有时会彻底转变过来。那么,为何这么多人自称已经重生了,行事为人却是与没有重生的人一模一样?举一个例子,美国调查员巴纳(George Barna)指出:

从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六十六个项目中,已经重生的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只在其中九个项目上明确有别。我们调查另外六十五个非宗教的项目时(核心价值、态度定义、核心行为取向等),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实质上全无分别,这发现实在更意义深远。4

巴纳的调查也显示,87%的非基督徒说自己过去三个月内曾看过 PG-13或R级别的电影(译按:美国电检尺度:PG-13指建议13岁以下观众在家长陪同下观看;R-rated 指17岁以下观众必须有成人陪同),而76%已重生的基督徒也会这样做。就上一年度来说,更多非基督徒比基督徒会捐助给非牟利的团体,也更多捐助无家可归的人或穷人,这实在令人惊讶。5

只可能得出一个结论:很多人以为自己已经重生,事实却不然;他们以为自己会进天国,事实却不然。

你测试的结果如何?如果你发现自己一直自欺欺人,便应该在神面前跪下来,为自己所知的一切过犯认罪悔改,呼求神借着圣灵改变你的生命。真正接受耶稣作你的救主,救你脱离神的忿怒和罪恶,单单信靠他,以他作你的主和主宰。耶稣会开展他在你生命中的工程,救你脱离罪的势力!

1 有些人建議,哥林多的信徒已完成了正確執行教會紀律的前兩步驟,故保羅命令他們作出第三步。可是,五章2節可證明這種解釋不正確,保羅寫到哥林多的信徒怎樣對待那惡人:「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哥林多的信徒以自己的容忍程度誇口,沒有為那人哀痛,也沒有處理那教會肢體的罪。

2 如果我們不可與掛名的弟兄吃飯,因那人是淫亂的、貪婪的等等,那麼我們也必定有權審判教會內犯上那些事的人。保羅認可我們這樣做,參林前五12。

3 很多現代的註釋書作者也與哥林多的信徒犯上同樣的錯誤,堅持那不道德的人是真基督徒,因而完全錯過了保羅在這段經文中想要作出的重點。可是,最少有五方面可顯示保羅不認為那不道德的哥林多人是已得救:(1)保羅稱那人為「掛名的弟兄」(五11,參NASB的譯法);(2)保羅稱那人為「惡人」(五13);(3)保羅不依照基督所指示管教犯罪弟兄的方法,表明他不相信那人是弟兄;(4)保羅將那不道德的人交給撒旦,「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五5),表明如果那人持續他當下的光景,他的靈魂就不會得救。不過,若把那人逐出教會,他知道教會不接受他的認信時,他便還有希望悔改得救;(5)保羅清楚說明,行淫亂和姦淫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六9~10),清楚不過。

4 Igniting a Moral and Spiritual Revolution: Social Scientist Analyzes the Data,George Barna著,見於the Promise Keeper, Vol. 2, No. 1, January/February 1999, 頁1。

5 參The Second Coming of the Church (Word: Dallas, 1998),George Barna著,頁6。

传福音的秘诀

亚伯拉罕证明了自己愿意献上自己的爱子以撒时,神应许他:

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二十二18)

使徒保罗指出这应许是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子孙(单数),这子孙就是基督(参考加三16),在基督里,地上的万国(更准确来说是万族)也会得福,亚伯拉罕所得的应许预言到,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外邦种族也会在基督里得福,这些种族也与别不同,住在不同的地方,或属于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文化和说不同的语言,神想他们也在基督里得福,所以耶稣才为世人的罪而死(参考约壹二2)。

虽然耶稣说,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找着的人也少(参考太七14),使徒约翰也告诉我们一些很好的理由,叫我们相信在将来神的国度里会有很多从世上万族而来的代表: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启七9-10)

所以,神的儿女可以热切期待有天在神的宝座前,加入一群来自不同种族的人!

很多现代的宣教策略也非常强调接触世界各地余下数以千计「隐藏」的种族,盼望在每一种族中也建立一间有生存力的教会,这实在值得赞赏,因为耶稣命令我们走到全世界,「使万民(直译是「万族」)作我的门徒」(太二十八19)。然而,人的计划不管是多么美善,若是缺少圣灵的带领,所造成的破坏通常也多于建设。我们设法建立神国的时候,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跟从神的智能。神给了我们很多资料和指示,论到我们可以如何在世界各地建立门徒,不仅见于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9节。

或者,那些竭力实践大使命的人通常最会忽略的是,才是最伟大的布道家,我们应该与神同工,而不是为神作工。神比任何人更加关心福音遍传,也比任何人更加热心地成就这事。神委身成就这事,甚至为此而死,在造我们以先已经这样想,而现在仍然是一样!这才是委身!

「为基督赢得世界」

有趣地,我们读到新约书信时,并找不到任何热情澎湃的请求(今天我们却不时见到),叫信徒「走出去,为基督接触世界!」早期的基督徒和基督徒领袖也知道,正在努力地救赎世人,而他们的任务只是在神带领他们时,与神合作。使徒保罗正正明白这点,没有人「带领他信主」,相反地,他在大马士革的路上有神直接作工,便信主了。贯穿使徒行传中,我们发现教会扩展,因为圣灵膏立和带领一些人与圣灵同工,「使徒行传」实在应该称作是「神的行传」,路加介绍使徒行传时,说到前书(路加福音)记录了「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徒一1),路加明显相信,使徒行传会记下耶稣接下来所行所教训的事 ,耶稣借着圣灵所膏所带领的仆人作工,这些仆人也与他同工。

如果早期的基督徒不鼓励「走出去向邻舍作见证,帮助基督赢得世界」,他们在建立神国的事上有甚么责任呢?有些人没有特别蒙召和有恩赐公开地传福音(使徒和传道人),却是蒙召活出顺服圣洁的生活,也预备好回答所有责骂或发问的人,例如,彼得写道:

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彼前三14-16)

留心,彼得写信给一些遭受逼迫的基督徒,除非基督徒和世人有所不同,否则世人(当然)也不会逼迫他们。这是一个原因,为何今天的基督徒没有太多逼迫——因为这些所谓的基督徒,他们所作所为与世人无异,根本不是基督徒,所以便没有人逼迫他们。然而,很多这类「基督徒」却在主日受到劝勉,叫「他们与邻舍分享信仰」,他们去与邻舍作见证时,邻舍知道这些人算是重生的基督徒,定会大吃一惊。更糟糕是,他们所传的「福音」,不过是告诉邻舍一个自己误解了的「好消息」,以为得救完全不会有好行为和顺服神,只须要「接受耶稣作为个人救主」。

与此相反,早期的基督徒(耶稣真是他们的主)有如在黑暗中的明灯,不用上课学习作见证,或要鼓起勇气告诉别人自己是基督徒,因为他们不时会因着自己行义,而受到质问或责骂,因而有很多机会可以分享福音,他们只需要如彼得所说.在心中以耶稣为主,预备好回答各人。

或者,现代基督徒和初期基督徒最主要的分别在于此:现代的基督徒往往以为基督徒是在于自己所知道和所相信的是甚么——我们称之为「教义」,因而专注学习教义,而相反地,早期基督徒相信基督徒是在于自己所行的事——因而专心顺服基督的命令。实际上在十四世纪之前,基督徒也不会拥有自己的圣经,所以根本不可能「天天读经」,这却成为了今天基督徒的一种金科王律,实在有趣。我绝对不是说现代的基督徒不应天天读圣经,只是说很多基督徒认为读经比起顺服圣经重要,最终因自己懂得正确的教义而骄傲(相反其它二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种宗派却及不上我们的程度),可是我们仍然是爱说长道短、撒谎,又积财宝在地上。

如果我们盼望软化人们的心,好叫他们更加接受福音,我们凭着自己的行为,比凭着自己的教义,更可能成就这事。

神是最伟大的布道家

让我们更仔细地思想一下神建立自己国度的工作吧,我们越了解神的工作,便越可以与神同工。

人们相信耶稣时,是用心去相信的(参考罗十9-10)。他们相信主耶稣,因而悔改,不再高举自己的心意,而是高举耶稣的心意,相信涉及内心的改变

同样地,人们相信耶稣时,也是从心中不信,他们抗拒神,不肯悔改,有意识地决定,把耶稣赶出他们心中的宝座,不信涉及一而再决定不改变自己的内心

耶稣指出若不是天父吸引人来找耶稣,人们也是心硬,不会前去找耶稣(参考约六44),神有怜悯,不断透过不同的方法,触摸人们的心,吸引人来到耶稣跟前,帮助人们不断决定要软化自己的心,还是选择心硬。

神会用甚么方法触摸人们的心,好吸引他们来到耶稣跟前呢?

第一,神使用自己所创造的,保罗写道: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一18-20)

留心,保罗说真理「显明在人们心里」,人们却「阻挡真理」,这是说,真理在人们心头涌现,人们却抗拒真理,阻挡内心的确信。

人们心中显明的真理是甚么?保罗说这些真理就是神的「眼不能见之神的永能和神性」,是借着「所造之物晓得」,人们看到神所造之物,心中便知道神明显存在[1],明白神确是极有能力,有无比的创意,又有不可思议的聪明和智能,等等。

保罗的结论是人们「无可推诿」,说得没错,神不断地呼唤人们,显明自己,设法软化他们的心,可是大多数人却充耳不闻。然而,神在这些人一生中总是呼唤他们,不断彰显神迹——透过花朵、鸟儿、婴儿、雪花、香蕉、苹果和其它千千万万的东西。

如果有神,神就像所造之物显得一样伟大,于是,明显地我们应该顺服神。人们内心的启示发出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悔改!为此,保罗强调人人也听见神叫他们悔改的呼召:

但我说,人没有听见吗?诚然听见了,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罗十18)

保罗其实是在引用诗篇十九篇一节有名的经文,经文上下文是: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祂的量(声音)带通遍天下,祂的言语传到地极。(诗十九1-4上)

这段经文再次指出,神日日夜夜借着自己的创造向所有人说话,如果人们正确地响应神所造物的信息,便会俯伏在地,大声呼喊说:「伟大的造物主,你造了我,明显你造我要为成就你的心意,所以我顺服你!」

神说话的另一个途径

与这外在/内在的启示息息相关的,是另一个神所赐的内在启示,不一定要人们看到造物的奇迹,这内在的启示就是人的良心,这把声音会不断启示神的律法,保罗写道:

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就在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罗二14-16)

因此,人人也懂得分辨对错,更有力地说,人人也知道甚么事讨神喜悦,甚么事却不讨神喜悦,神会在审判日,要人们为自己知道曾作的好事坏事负责。人们年纪越大,便会越发懂得如何为自己的罪辩护,忽略自己良心的声音,但是神却不会停止在他们心中说话。

第三种途径

不过,这还没完,神是伟大的布道家,竭力要使到人人也都悔改,也借着另一种途径向人们说话,我们读到保罗说: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 (罗一18)

留心,保罗说到神的忿怒不是快要在某天显明,而是已经显明出来,人人也在很多大大小小折磨人类的惨事中,看到神的忿怒。如果神是无所不能的,便可以成就任何事,或阻止任何事发生,而这些悲剧发生在一些忽略神的人身上时,只可能是显出神的忿怒来,只有麻木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才看不见这点。然而,即使在神的忿怒中,也可见到神的怜悯和慈爱,因为神的忿怒临到人们,往往是比他们应得的来得较轻,从而警告那些不肯悔改的人在死后会有何等永恒的惩罚,这是神用来吸引人们悔改的另一种途径。

第四种途径

最后,神除了借着创造之物、良心和灾难尝试吸引人,也会借着福音呼召各人。神的仆人顺服神,传福音时,也会重新肯定创造、良心和灾难所发出的同一个信息:悔改吧!

你可以看到我们的福音工作,与神所作的简值无法相比。就算人类最伟大的布道家在几十年间,顶多也只能向几十万人传福音,通常也只能用一段短时间向一个种族传道。然而神却在人的一生中,刻向一人传福音。事实上,按着耶稣的命令,传道的人去到一些不接待他们的城市、村庄或屋子时,要跺下脚上的尘土离去(参考太十14),传道的人实在也只有一次机会向一些人传福音。这一切是说,我们有限的布道工作,跟神永不止息地在普世每一人的内心所作出的生动福音工作相比,根本不可以同日而语。

这种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传福音和建立神国上的责任,不过,当我们要更具体地考虑自己的角色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一定不可忽视。

我之前也说过,悔改和相信是人们内心所作的事,神渴望人人也谦卑自己,软化自己的心,悔改相信主耶稣,神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便用上述很多方法,不断地在人们心里作工。

当然,神也知道每个人心中的情况。祂知道那些人的心柔软,那些人的心刚硬;知道那些人在聆听神永不止息的声音,而那些人却忽略这些声音;又知道那些人在生命中遇到灾难,便会打开自己的心悔改;又知道那些人极其心硬,没有希望悔改(例如,神三次告诉耶利米不要为以色列人祈祷,因为他们心硬不会悔改,参考耶七16,十一14,十四11)[2];也知道那些人内心柔软,只要圣灵稍微感动一下,便会立即悔改。

存记这一切在心,我们可以学到教会在传福音和建立神国的事上有甚么责任呢?

原则一

第一,神既是最伟大的布道家,正在进行95%的福音工作,也从不间断地天天呼唤人们,会不会很可能差派自己的仆人向一些内心最接受福音的人传福音,而不是向一些内心最不接受福音的人?这样想不很合理吗?我认为是的。

神既是伟大的布道家,已经在人们生命中每分每刻不断传道,看来不也可能会选择不传福音给一些完全忽略神多年来向他们说话的人?这些人既完全忽视神一直要向他们说的95%的话,为甚么神要费力想他们知道那最后5%的话?我倒认为神更可能会审判这些人,盼望这些人会软化自己的心,如果他们这样做,神便会差派仆人向他们传福音,这样想看来很合理。

有些人会说,神会差派仆人向一些神知道不会肯改的传福音,好叫这些人站在神审判台前的时候,无可推诿。不过,要记得按照圣经,因为神借着所造之物这永不止息的启示(参考罗一20),人们早已无可推诿,因而,如果神不差派一些仆人接触这些人,不是说这些人便不用负责,反之他们更要负起全责。

如果实际上神更可能会带领自己的仆人去找一些更接受的人,我们身为神的仆人,也应该祈祷寻求神的智能,好叫自己可以被神带领到成熟的禾场。

圣经的例子

使徒行传中所记载传道人腓力的事奉,已经漂亮地演绎出这个原则。腓力向撒马利亚一些接受福音的人传道之后,受到天使带领,走到另一条路,神带领腓力去找一个难以置信地有心寻道的人:

有主的一个使者对腓利说:「起来!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那路是旷野,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个埃提阿伯人,是个有大权的太监,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他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现在回来,在车上坐着,念先知以赛亚的书。圣灵对腓利说:「你去!贴近那车走。」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听见他念先知以赛亚的书,便问他说:「你所念的,你明白吗?」他说:「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于是请腓利上车,与他同坐,他所念的那段经,说:

「他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他卑微的时候,人不按公义审判他,谁能述说他的世代,因为他的生命从地上夺去。」

太监对腓利说:「请问,先知说这话是指着谁?是指着自己呢?是指着别人呢?」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于是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从水里上来,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太监也不再见他了,就欢欢喜喜的走路。(徒八26-39)

腓力被神迹地引导去服事一个属灵饥渴的人,这人从非洲来到耶路撒冷敬拜神,花钱买了一部分写到以赛亚预言的书卷,他读到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的时候(这是旧约中最清楚地说到基督代死的经文),不明白以赛亚所写到的是甚么,腓力便出现,为他讲解所读的经文!这人已预备好信主!神知道他的内心,便差派腓力去找他。

更好的方式

人们被圣灵带领去找一些接受福音的人,比起我们因着内疚而随机或有系统地接触一些不接受福音的人,生怕他们再没有机会听福音而传福音,前者的果效可大得多。不要忘记——你所遇到的每个人,都是不断地有神向他们传道。要确定一个人是否会接受福音,首先,我们最好问问对方,他的良心现在是怎样待他,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用一些方法去处理自己的罪。

这原则有另一个例子,就是哥尼流一家在彼得传道下信主,彼得是被超自然地引到这几个非常接受的外邦人面前,向他们传福音。哥尼流肯定是一个听从良心又寻求神的人,由他赒济和祷告的生活可看出来(参考徒十2)。神叫他遇见彼得,带着开放的心听彼得的信息,最后荣耀地得救。

我们祈求圣灵带领我们去到一些内心开放的人那里,比起组织一些密集又浪费时间的计划,把我们的城市分成不同小区域,又安排见证队伍逐家逐户探访,来得有智能得多。如果彼得当时在耶路撒冷出席一个宣教策略的会议,或如果腓力仍继续在撒马利亚传道,那么哥尼流一家和埃提阿伯的太监便可能仍没有人接触了。

当然,神也会带领传道人和使徒在一些有信有不信的群体中传福音,但是他们也应该求问主,主是否希望他们向他们传道。使徒行传中见到一些由圣灵带领和膏立的人与圣灵同工,建立神的国,初期教会所用的策略,与现代的教会何其不同,果效也何其不同!我们何以不效法他们那么成功的策略呢?

原则二

这一章开始时所看过的那些圣经原则,如何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传福音和建立神国上的角色?

如果神设计了借着创造、良心和灾难叫人们悔改,我们传福音的人要小心不要传讲一个相反的信息!可是,很多人却传了相反的信息!他们向罪人所说的话,直接违反神一直设法想向他们所说的话!他们说到不合圣经的恩典,提倡人们最终得着永生,不一定要圣洁和顺服,他们没有提到得救必须悔改,又强调得救不是靠行为(保罗从来没有指到这样来理解),实际上是在敌挡神,叫人们陷入更大的迷惑,叫他们永远沉沦,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得救,事实上却没有。神的使者说自己代表神说话,却竟然是敌挡神,这是何等大的悲剧!

耶稣命令我们去传讲「悔改赦罪的道」(路二十四47),这道见证神在罪人一生中不断说出的信息。传福音是穿透人们的心,得罪一些心硬的人。然而,现代的软福音却是告诉人们神多爱他们(使徒行传中使徒传道时,从没提到这点),叫他们误以为神没有发怒,也不憎恶他们,只听到人们叫他们「接受耶稣」。但是,万王之王和万主之主的耶稣不用我们接受,问题不是「你是否接受耶稣?」,却是「耶稣是否接受你?」除非你悔改跟从耶稣,否则神也憎恶你,不过因着神有怜悯,才延迟你下地狱的命运。

由于现代的福音叫神的恩典变得廉价,我不禁惊叹在很多国家中,虽然那些领袖已经把主权交给神(这是毋庸置疑的,参考但四17、25、32,五21,约十九11,徒十二23,罗十三1),也完全禁止西方的宣教士入境。这是否可能是因为神要使假福音无法进到这些国家呢?

原则三

这一章前面所看过的原则,也帮助我们更加了解神如何看待一些随从假宗教的人。是否因为这些无知的人从没听过真理,便值得可怜?是否因为教会未能有效地向他们传福音,便要承担所有责备?

不,这些人并非不知道真理。虽然他们知道的,可能不如一个相信圣经的基督徒所知道得那么多,但是借着所造之物、良心和灾难,他们知道神在启示自己。就算人从来也未见过基督徒,或从来没有听过福音,神却在他们的一生中,一直都呼召他们悔改。他们不是向神软化自己的心,就是向神硬心。

保罗写到不信的人无知,揭示他们无知的原因:

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弗四17-19)

留意外邦人之所以无知,是「因为他们心里刚硬」。保罗也提出他们「良心丧尽」,明显是说到他们内心的情况。人们双手柔软的皮肤变硬,是因为不断地磨损双手,皮肤变硬,敏感度便会减少,同样地,人们一再拒绝神借着所造之物、良心和灾难所作的呼召,心也会刚硬,叫他们渐渐地越发感受不到神的呼召。所以数据显示,人们年纪越大,普遍便越难接受福音,人们年纪越大,便越不可能悔改,聪明的传道会向年轻人传道

未信之人的罪

神会主动地审判各人,这进一步证明,即使人从未听到有基督徒传福音,神也看他们为有罪。如果神不看他们有罪,便不会惩罚他们。然而,神却惩罚他们,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神追讨人的罪,如果神追讨人的罪,他们便一定知道自己所行的是叫神憎恶了。

那些拒绝神呼召的人,神有一个方法惩治他们,就是「任凭他们」随从犯罪的情欲,叫他们成为更加堕落的奴隶。保罗写道: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祂,也不感谢祂,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

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

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

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罗一21-32)

留心,保罗强调人们在神面前有罪,要向神负责,未重生的人「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故此这些人一定曾听过神的真实,因而神「任凭他们」作更加堕落的事,到一个地步人们做出一些最怪异、最有违伦常的事,更深地成为罪的奴隶,神实际上说:「你应当事奉我,却想事奉罪?只管去吧,我不会阻止你,你会越发受到自己所爱的偶像奴役。」

我想人们可能会想到这种审判,实在显出神的怜悯。按理而言,人们越发堕落犯罪,应该会意识到自己犯罪,醒悟过来。人们会奇怪何以没有更多的同性恋者问问自己:「我既然不能与同性的人发展完满的性关系,为甚么自己又会被同性吸引?这是怪癖!」在某个意义来说,人们可说神「使到他们这样」(他们自己也不时会这样为自己辩护),不过,这只是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原因单单是神盼望唤醒这些人,叫他们悔改,经历神奇妙的恩典。

不单同性恋者应该问问自己,保罗列出很多捆绑人的罪,都显出了神的审判临在一些不肯事奉祂的人身上,数以十亿计的人也有怪诞的行为,他们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为甚么憎恨自己的家人?」「我为甚么觉得说人闲话很好玩?」「我为甚么不为自己所有的感到知足?」「我为甚么身不由己要看一些越来越露骨的色情作品?」神也任凭这些人,成为自己偶像的奴隶。

当然,人们甚么时候都可以软化自己的心,悔改相信耶稣。世界上众最硬心的人当中,也有悔改相信耶稣的。神洁净了他们,叫他们从罪中得着了释放!只要人们一息尚存,神仍然给他们机会悔改。

无可推诿

按保罗所说,罪人也无可推诿,人们说别人有罪时,便显明自己知道对与错,因而也应当被神的定罪: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甚么事上论断人,就在甚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还是你藐视祂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祂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罗二1-4)

保罗说神之所以容忍和忍耐,是要给与人们机会悔改。此外,保罗继续说,只有悔改过圣洁生活的人,才会承受神的国:

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出祂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祂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罗二5-10)

清楚地,保罗反对人们教导只要「接受耶稣作为个人救主」,便可保证得着永生。相反地,人们只有悔改,「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才会得着永生。

不过,这不是说到只要人们悔改和顺服神,便可以相信其它宗教,而不一定相信基督教吗?

不是,除了耶稣以外,别无拯救,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是只有耶稣才能使人从罪的奴役中得着释放。

但是,如果人们想要悔改,却从没有听过耶稣,那又如何可以呼求耶稣呢?

神知道所有人的心,会向那些真心寻求神的人启示自己。耶稣应许:「寻找,就寻见」(太七7),神期望每一个人都寻求祂(参考徒十七26-27),当神看到有人心中响应自己不断向他所传的福音,便会叫那人听到福音,好象神对安提阿伯的太监和哥尼流一家所作的一样。神甚至不一定受制于教会是否参与,大扫的扫罗信主,可证明这点,如果没有人向一个真心慕道的人传福音,神会亲自向这人传福音!我听过佷多例子,在封闭国家里,人们在异象中见到耶稣,就信了主。

人们为何相信宗教

事实上,大多数相信假宗教的人也不是真心寻求真理,相反地,这些人相信宗教,只想洗脱自己的罪,或找一个借口,因为这些人常常违反良心,所以利用宗教作为掩饰,以为靠着自己的虔诚,便不用进入地狱。宗教式的「基督徒」便是如此(连同相信廉价恩典的福音派基督徒在内),佛教徒、回教徒和印度教徒也是如此,就算他们相信宗教,良心仍然会责备他们。

佛教徒虔诚地向偶像或坐在自己面前的高僧下拜时,这人的良心会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印度教徒以为不怜恤路旁一个垂死的乞丐是对的,相信那人一定是为前生的罪孽受苦,可是他的良心会责备自己;回教极端份子奉阿拉的名砍下一个「异教徒」的头颅时,他的良心会高声大叫,说他是杀人的伪君子;福音派的「基督徒」在地上积蓄财宝,不时看一些情欲泛滥的电视节目,说自己教会肢体的闲话,相信自己因着恩典得救,他的良心会责备自己。这些例子都是人们不断犯罪,却相信一些宗教的谎话,好叫自己继续犯罪。宗教徒所守的不悔改的「义」,远远未能符合神的期望。

这一切也是说,神不把随从假宗教的人看为无知的人,不会认为他们从没听过真理,所以值得可怜。神也不会把他们的无知,归咎于教会未能有效地传福音。

虽然我们知道神希望教会到世界各地传福音,但是,我们也应该跟从圣灵的带领,到「庄稼已经熟了」的地方(参考约四35),这些人的心已经因着神不间断的接触而软化,所以会接受福音。

原则四

我们可以从这一章前面所看到的圣经真理中,学到最后一个原则:如果神在主动地审判一些罪人,希望这些人会柔软自己的心,我们便应该相信有些罪人在遭受神的审判,或看到别人受审判之后,会柔软自己的心,因而在灾难之后,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一些从前不能接触的人。

基督徒应该找机会到一些人们受苦的地方传福音,举一个例子,人们刚刚丧失亲人的时候,可能更加会听得下神的话。我牧会的时候,常常会把握机会在丧礼中传福音。记得圣经说:「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七2)

当人们经历患病、经济损失、关系破裂、天灾、许多因犯罪所带来的后果和因罪受审判的痛苦的时候,他们需要知道自己所受的苦,是一个唤醒他们的警号。神借着一些短暂的苦楚,设法叫罪人脱离永远的审判。

结论

在建立神国的事上,神自己成就最多的工作,我们的责任是有智能地与神同工。

所有信徒都要活出圣洁顺服的生命,吸引在黑暗中的人的注意,也应该常作准备,在他们当中回答各人。

神总是不断地感动人,软化他们的心,叫他们悔改,借着所造之物、良心和灾难,有时也会透过福音的呼召,向人说话。

罪人知道自己在违背神,就算他们从未听过福音,也要向神负责。他们的硬心就是他们的罪证。这些人越发堕落,越发成为罪的奴仆,越发显出神的忿怒临到他们。

虔诚的人不一定是在寻求真理,他们可能只是想借着相信自己宗教的谎话,来开脱自己的罪。

神知道所有人内心的情况,虽然神可能会带领我们向一些不接受的人分享福音,但是,神更可能会带领我们向一些接受的人分享福音。

神借着苦难,动工软化人心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机会传福音。

神希望我们把福音带到全世界,同时也希望我们履行大使命的时候,会跟随圣灵,好象使徒行传所说明的一样。

神会向一些真心寻求认识祂的人启示自己。

神希望我们所传的信息和神的信息一致。

有一天,从不同种族而来的代表,都会在神的宝座前一同敬拜,我们应该作好自己的本份,与神同工,达成这目标。因而,所有神的子民也应该向自己所遇到不同种族的人,显出基督的爱。神可能会带领某些仆人,去服事一些不同文化的特定对象,方式可能是差派和支持一些建立教会的人,也可能是自己亲身前去。被差派到那地方的人,必须要建立和造就门徒,证明自己是造就门徒的好牧人!

末了的话

我很感谢神,因为祂容让我们以你的语言出版这本书,也让你可以读到这书。我盼望这书可以成为你的祝福。如果这书祝福了你,你愿意写信告诉我吗?我只懂得英语,所以,请你用英语写信给我,或者把你的信翻译成英语后再寄给我!

要跟我联系,最可靠的方法是透过电邮,我的邮址是:[email protected]。如果你无法使用电子邮件,也可以写信给我,但是你收到这书的时候,地址可能已经更改了,无论如何,我在2006年的地址是:Shepherd Serve, P.O. Box 12854, Pittsburgh, PA 15241 USA。

目录 | 上一章 | 页顶 | 主页


[1] 所以,圣经宣告:「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诗十四1),只有愚昧人才会阻挡真理。

[2] 除此以外,圣经也教导神可能会主动处理一些不断向神硬心的人(好象法老),叫他们的心更加刚硬,这些人似乎没有悔改的希望。

To subscribe to David Servant's periodic e-teachings, click here.


结果子和倍增的圣经原则 » 传福音的秘诀

管家职份

在前面论到耶稣登山宝训的一章中,我们看过一些耶稣向门徒所说的话,论到管家职份。耶稣叫他们不要积财宝在地上,却要积财宝在天上,指出那些积聚短暂财宝的人不但愚昧,他们内心也是黑暗(参考太六19-24)。

人们积财宝在地,金钱才是他们真正的神,因为他们事奉钱财,钱财也操纵他们的生命。耶稣宣告人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金钱,显然指到如果神才是真正的主,神便也是我们金钱的主。金钱比起其它东西,更能与神争夺人们的心,难怪耶稣教导我们,除非我们放弃自己一切所有的,否则便不能作他的门徒(参考路十四33)。基督的门徒一无所有,只是神的管家,而神喜爱用自己的金钱去作能彰显性情、扩展国度的事情。

耶稣说了很多关乎管家职份的话,不过,那些称自己跟从他的人却不时会忽略了这些话,人们常常会扭曲圣经,要营造不同形式的现代「成功神学」,有的难以捉摸,有的明刀明枪。然而,造就门徒的牧师渴望教导人们顺从基督所有的命令,因而也会用自己的榜样和说话,来教导合符圣经的管家职份。

我们看一下圣经如何教导管家职份,同一时间,也揭示一些更加普遍的例子,说到成功神学的假教训,这处决不是十分详尽的研究,我写了一本这主题的书,英文版可在我们的网页中阅读(ShepherdServe.org),见于「圣经题目(Biblical Topics)」标题下「耶稣论金钱(Jesus on Money)」一栏中。

神是需要的供应者

从一节正面的经文开始,我们记得保罗在圣灵感动下,写道:「(神)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四19)基督徒不时会引用一些相似的应许,不过,这些应许的上下文是说甚么?我们阅读上下文,很快便会发现为何保罗如此相信神会供应腓立比信徒的一切所需:

然而,你们和我同受患难原是美事,腓立比人哪,你们也知道我初传福音离了马其顿的时候,论到授受的事,除了你们以外,并没有别的教会供给我,就是我在帖撒罗尼迦,你们也一次两次的打发人供给我的需用。我并不求什么馈送,所求的就是你们的果子渐渐增多,归在你们的账上,但我样样都有,并且有余,我已经充足,因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馈送,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四14-19)

保罗肯定耶稣会供应腓立比信徒所需用的,因为他们符合了耶稣的条件,先寻求神的国,牺牲地奉献给保罗,好叫保罗可以继续建立教会,记得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到: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2-33)

所以,我们看到腓立比书四章19节的保罗所作的应许,不可应用在所有引用这应许的基督徒身上,反之,只可应用在一些先求神国的人身上。

我们真正需要甚么?

马太福音六章32至33节中,我们可以从耶稣的应许中学到另一些功课。我们有时难以分辨甚么是我们的需要,甚么是我们的渴求,不过,耶稣给我们所需的东西下了定义,说:「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耶稣所指会加给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之人的这些「东西」是甚么呢?就是食物和衣服,人们无可争辩,因为耶稣说出这应许之前,正是谈到衣食(参考太六25-31),有衣有食是我们真正的肉身需要,这些是耶稣和他四处周游的门徒唯一拥有的东西。

保罗也明显赞成耶稣对我们需要的定义,向提摩太写道: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甚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6-10)

保罗相信有衣有食便是我们的真正所需,否则便不会说我们有了这些东西,就当知足,这叫我们用一个有点不同的角度来看他向腓立比信徒所作的应许,论到神会供应他们一切所需!有些牧师解释这几节经文时,你会想到他们是说:「神会供应你的一切欲求!」再者,如果我们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我们大部分人实际上不单有衣有食,岂不应更加知足吗?

不知足

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以为自己需要的比自己实际所需的要多,想想一个事实,神造亚当和夏娃时,他们一无所有,然而却活在天堂。明显地,神不想我们把快乐建筑在一些物质上。你可曾想过,耶稣从来没有自来水,也未曾在浴室洗澡呢?他从来没有用洗衣机洗衣服,也没有冰箱,没有开过汔车或单车,没有听过电台,谈过电话,在炉上煮食,或用音响系统讲道,也从没看过电视或电影,没有电灯,也没有空调或电风扇,没有手表,没有衣柜,他如何能够快乐呢?

在美国(或在你的国家里),我们受到广告轰炸,叫我们看到人们享受自己的物质,是多么快乐的事,因而我们被洗脑,以为拥有越多,便会越快乐,不管我们已得到几多,仍然不感到知足,这就是耶稣所指到的「钱财的迷惑」(太十三22)。物质答应带给我们快乐,却是很少呈现,而我们随从世界疯狂地追求更多的物质时,实际上便成了拜偶像,作了玛门的奴隶,忘记了神,也忘记了神最重要的命令,就是叫我们尽心地爱神,也要爱人如己。神曾警告以色列人:

你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你的神,不守祂的诫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恐怕你吃得饱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银增添,并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气傲,忘记耶和华你的神,就是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申八11-14)

同样地,耶稣警告人们,「钱财的迷惑」可能会挤住一个真信徒的灵命,使这信徒迷失(参考太十三7、22)。保罗提醒人们,「贪财是万恶之根」,说到「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告我们:「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来十三5)这些只是一些经文的例子,论到贪财的危险。

当金钱成了主人

或者,我们如何用金钱,最能测量我们与神的关系如何,金钱——我们用时间和方法赚取金钱,赚取后如何运用——可以大大显示我们的属灵生命。不论我们有钱,还是没钱,金钱也可以比一切更能试探我们。金钱可以轻易叫人违背最大的两条诫命,因为金钱可以成为独一神以上的神,又可以引诱我们爱自己多过爱别人。另一方面,金钱可以证明我们爱神爱人。

耶稣曾说了一个比喻,论到一个人任得自己受金钱控制,而不被神掌管:

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路十二16-21)

耶稣描述这个财主是个很愚昧的人,虽然他有很多财富,农土肥沃,又懂得农耕技巧,但是他却不认识神,不然,他便不会积蓄多出来的财富,自私地退休过自得其乐和休闲的生活。相反,他会求问神应该如何运用神所赐给他的财产,知道自己不过是神的管家。当然,神也希望这财主与人分享自己的丰富,也继续工作,叫他可以继续与人分享自己的丰富。或许唯一的可行选择,就是他不用再耕种,以自给自足的方法,供养自己全职事奉,条件是神这样呼召他。

耶稣的比喻中那财主错误地估计了自己死的时间,他预计自己还可以多活几年,原来却只剩下几小时的寿命。耶稣的重点不会弄错:我们应该看每天也是自己的最后一天来过活,常常预备好在神面前交帐。

两种角度

神看事情的角度与人的角度多么不同!耶稣比喻中的财主会得到很多人的艳羡目光,然而神却可怜他;他在人眼中看为富足,在神眼中只是贫穷;他本来可以积蓄财宝在天上,永远拥有这些财宝,他却选择了积蓄财宝在地上,叫这一切在他死的时候也没有益处。按着耶稣如何论到贪婪的人,耶稣不太可能要我们认为这财主死后可以进天国。

这比喻应该可以帮助我们想起,我们拥有的一切也是神的礼物,神期望我们作忠心的管家,这原则不但应用在有钱人身上,也适用于所有把物质看得过重的人身上。耶稣继续向门徒说话时,清楚指出:

「所以(这是指耶稣以下所说的话,是基于他前面刚说的话)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神尚且养活牠,你们比飞鸟是何等的贵重呢!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这最小的事,你们尚且不能做,为什么还忧虑其余的事呢?你想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你们不要求吃甚么,喝甚么,也不要挂心,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必须用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是知道的,你们只要求他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

你们要变卖所有的赒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因为,你们的财宝在那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路十二22-34)

耶稣的说话和那些现代「成功牧师」的说话可其不同!今天,人们告诉我们,神想我们拥有更多,然而耶稣却叫门徒变卖自己所拥有的,捐赠他人!耶稣再次揭示那些积财宝在地的人有多愚昧——地上的财宝必会朽坏,财主的心也在地上。

留心,耶稣用了这愚昧财主的比喻,去教导那些因为生活上有缺乏而受试探、忧虑衣食的人。太过担心这些事,显出我们的焦点出错,如果我们按本份去信靠爱我们的天父,便不会忧虑,这种无忧无虑的态度可叫我们得自由,专心建立神的国度。

基督的榜样

耶稣说了很多关乎金钱的话,也用自己的榜样教导人(造就门徒的牧师也应该这样做)。耶稣活出自己所传的道。耶稣如何生活呢?

虽然耶稣可以轻易运用自己的地位,赚得极多金钱,但是,他没有积蓄地上的财宝。很多有恩赐的牧师也错误地以为,如果他们的事工能够赚钱,神便一定是想他们自己也变得富有。可是,耶稣没有运用自己的恩膏肥己,他所得到的金钱,是用来建立门徒,甚至可以供应一群跟随他四处周游的门徒 [1]。在我们的时代,年轻的门徒通常要付钱给神学院中的年长牧师,得着教导,然而耶稣的模式正正相反!

 

耶稣也过着信心的生活,相信天父会供应他一切所需,祝福他,叫他可以供应其它人的需要。有时候耶稣会被邀请到一些饮宴,有时候只在吃一些地间的麦穗(参考路六1)。

耶稣最少有两次向数以千计听道的人提供食物,与现今很多基督教会议多么不同,人们想听讲员的信息,便一定要付入场费!我们向出席会议的人提供食物,有时还会被人取笑是「付钱叫人听自己讲道」,实际上,我们只是跟随耶稣的模式。

耶稣也照顾穷人,而十二门徒也有一个钱箱,用来赒济穷人。耶稣的事奉恒常会赒济穷人,犹大在最后晚餐离席时,耶稣叫他赶快去作,其它门徒也以为犹大是出去买食物,或是出去赒济穷人(参考约十三27-30)。

耶稣真正爱人如己,也过着简朴和与人分享的生活,施洗约翰传道时,说到「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路三11)。耶稣可以于心无愧,他只有一件衣裳。然而,有些成功神学的牧师设法叫我们相信耶稣很富有,因为他穿一件没有缝儿的里衣(参考约十九23),似乎只有财主才会带这种衣服。若有人想要证明一些有违很多经文的事,便能够在经文中找到一些重点,实在叫人吃惊!我们倒不如作出一个同样荒谬的结论,说耶稣是想要隐藏自己的财富,因为他没有穿一件没有缝儿的外衣

虽然耶稣说了很多论到钱财的话,我们却没有篇幅去写了。就让我们看几种现代成功神学牧师,就是那些善于曲解圣经、欺骗一些容易受骗的人的牧师,所作的普遍教导吧。

「神使所罗门富足」

很多成功神学的牧师会引用所罗门为自己辩护,掩饰自己的贪婪,却没有想到神是有一个原因,才增添所罗门的财富。当神应许所罗门祂会应允他一切所求的事的时候,所罗门祈求智能治理人民,神很喜悦所罗门没有求财富(和其它东西),于是便赐给他智能,同时加上财富。不过,所罗门没有按着神的心意运用这些神所赐下的财富,后来成为了有史以来最愚昧的人。若果所罗门真有智能,便会听从神在他出生很久以先向以色列人所颁布的律法:

你总要立耶和华你神所拣选的人为王,必从你弟兄中立一人,不可立你弟兄以外的人为王。只是王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为要加添他的马匹,因耶和华曾吩咐你们说:「不可再回那条路去。」他也不可为自己多立妃嫔,恐怕他的心偏邪,也不可为自己多积金银。(申十七15-17)

成功神学的牧师也常常会好象所罗门一样,忽略这段经文,招致自己的灭亡,他们都像所罗门一样,成了拜偶像的人。记得所罗门的心,被他很多拜偶像的妻子诱惑了,因为他乱用钱财,才有能力供养这么多妻子。

神希望所罗门会运用神所赐下的财富爱人如己,但是他却用这些财富来爱自己,为自己加添很多金、银、马匹和妻子,直接违抗神的命令,最后娶了七百个妻子和三百个妃嫔,等于夺去一千个男人的妻子。他没有赒济穷人,反倒放纵自己。所罗门又自私又拜偶像,成功神学的牧师却竟以所罗门作为所有新约基督徒要效法的例子,实在叫人大大惊讶,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更像基督吗?

「神使亚伯拉罕富有,我们也应许得到亚伯拉罕的祝福」

人们从加拉太书第三章中保罗所说的话,编出这种常见的辩护,我会引述这段再三被人错误引用的经文,连同经文的上下文:

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可见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

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这是明显的,因为经上说:「义人必因信得生。」律法原不本乎信,只说:「行这些事的,就必因此活着。」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这便叫亚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稣可以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加三8-14)

保罗在第14节中所写到「亚伯拉罕的祝福」,是指到神应许万国都会因亚伯拉罕得福(保罗在第8节中引述了),更具体来说,就如保罗在后几节经文中所说,得福是因亚伯拉罕的一个子孙,就是耶稣(加三16)。按着我们所读到的经文,耶稣被神咒诅了,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叫那应许的祝福临到万国。所以,「亚伯拉罕的福临到外邦人」,不是说神使到外邦人好象亚伯拉罕一样富有,而是说神应许亚伯拉罕,会借着他的子孙叫外邦人得福——当耶稣为世人死在十字架上以后,这应许就应验了。(保罗在此处想提出的重点是,外邦人也可以好象犹太人一样,借着相信耶稣,因信而得救)

另一种曲解

成功神学的牧师也不时会用另一个方式引用这同一段经文,为自己的教义作辩护,他们说因为律法指出,不守律法的人会被咒诅而贫穷(参考申二十八30-31、33、38-40、47-48、51、68),加拉太书三章13节中保罗也写道:「基督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所以我们在基督里的人便得以脱离贫穷的咒诅。

第一,保罗写到基督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时,是否正在想到申命记第二十八章中所见的特定咒诅,这实在是备受争议。留心,保罗没有说到基督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众)咒诅」,而是说「律法的咒诅」,这是单数,暗示对一些设法守律法而得救的人来说,全律法也都是咒诅。只要我们被基督救赎了,便不再犯了靠守律法得救的错误,所以在这意义上,我们「从律法的咒诅得以赎回」。

如果保罗实际上是说到基督赎出我们脱离申命记第二十八章中所列出的灾难,因而保证我们可以富有,我们便奇怪为何保罗写到自己「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林前四11),也会讶异为何保罗会写到: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罗八35-36)

明显地,如果基督已赎出了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所有基督徒也便不用受逼迫,挨饿,赤身露体,遇上刀剑或危险,保罗便用不着写出这些话来了。

我们也会奇怪为何耶稣会预言以下的天国情景:

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甚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甚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34-40)

因此,有些信徒已「从律法的咒诅得赎」,仍会发觉自己处于一些不太富足的环境,不足为奇。不过留心,在这些耶稣所形容的恶劣环境中,神也会满足受苦信徒所需要的,会借着其它有多于自己所需的信徒帮助他们,我们总是能够预期神会供应我们的需要,即使有时环境看来不是这样

最后,那些希望好象亚伯拉罕一样发财的成功牧师应该诚恳地问问自己,他们是否愿意一生住在没有电力和自来水的帐棚中!旧约中神祝福一些人有些钱财,是要他们用这些钱财荣耀神,分出自己的丰富,供应他人,亚伯拉罕有这样做,雇用数以百计的人,供应他们的需要(参考创十四14),约伯也有这样做,见证自己用钱财照顾孤儿寡妇(伯二十九12-13、31,三十一16-22),人们若有建立事业的恩赐,便应该肯定自己最重要的事业是要顺服神,又爱人如己。

「圣经说耶稣成了贫穷,叫我们可以成为富足」

圣经确是说: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八9)

有人主张,因为这段经文显然指到耶稣在天上物质上富足,在地上却成了物质上贫穷,所以保罗写到他的读者可以借着基督的贫穷而变得富足时,心中想到的是物质上的财富。没错,他们说,如果保罗在上半节是说到物质上的富足和贫穷,在下半节便不会是说到属灵上的富足。

不过,如果保罗实际上是指到,我们在物质上因着基督的贫穷而变得富足,我们便想知道为何保罗在同一封信的几节之后写到:

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林后十一27)

如果在哥林多后书八章9节中,保罗是指到基督成了物质上贫穷,好叫我们可以变得物质上富足,保罗的生命中便肯定没有成就基督的心意!所以明显地,保罗不是指到基督成了物质上贫穷,好叫我们可以在地上变得物质上富有,而是说到我们在属灵上会富足,借用耶稣的说法,这是「在神面前富足」(参考路十二21),我们的财宝在天上,我们的心也在天上。

成功神学的牧师既然说到,保罗在前半节才说到物质上的富足,所以不可能在下半节便说到属灵上的富足,这样假设是否可靠?想一想下面耶稣向士每拿教会向说的话:

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启二9上)

清楚地,耶稣是说到士每拿的信徒正面对物质上的贫穷,后半节却说到他们在属灵上是富足的。

「耶稣应许在今世得百倍」

耶稣应许一些作出某些牺牲的人会得着百倍,我们读一下耶稣怎样说:

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可十29-30)

留心,成功神学的牧师不时会引用这应许,但是这应许实在不是给那些奉献金钱给牧师的人,相反地,这应许是给另一些人,他们离开自己的家、田地和亲人,去到远方传福音,耶稣应许这些人会「在今世得百倍」。

不过,耶稣是否应许这些人会拥有一百倍的房子或田地,如同一些成功神学的牧师所言?不,耶稣也不是应许这些人会得着一百个母亲和一百个孩子,只是说到人们离开家园,便会发现其它信徒会打开家门,欢迎他们进到自己的家,待他们如同自己的亲人一样。

留心,耶稣也应许这些人会有逼迫和永生,叫我们想起整段经文的上下文,当中门徒看到一位少年财主希望得着永生,却忧忧愁愁地走了,耶稣便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可十25)

门徒听到耶稣的话,也吃了一惊,怀疑自己可否进到神的国,便提醒耶稣他们已撇下一切跟从他,耶稣便在这时说出「得百倍」的应许。

这样看来,耶稣在几秒钟之前,才向一个财主说,若他想得着永生,便要变卖一切,赒济穷人,而成功神学的牧师竟可以试图说服我们相信,耶稣是应许我们会得着百倍的物质回报,叫我们很快便可大富大贵,实在是叫人难以置信!

除了上述我们看过的,成功神学的牧师还曲解了很多经文,却鉴于篇幅所限,不能尽录,请小心!

一句值得记住的格言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是英国循理会运动的创办人,想出了一句很美妙的格言,论到如何正确地看钱,这格言是:「尽你所能赚钱,尽你所能储蓄,尽你所能奉献。」

这是说,基督徒应该努力工作,运用神所赐的才干和机会赚钱,但要确保他们处事诚实,不触犯任何基督的命令。

第二,人们应该节俭朴素地生活,尽可能小花钱在自己身上,叫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储蓄」。

最后,人们跟从了前二步骤后,便应该「尽可能地奉献」,不只限于十一奉献,却要尽可能背乎自己,好叫孤儿寡妇可以得到供养,福音可传遍世界各地。

初期教会肯定实践了这种管家职份,与有需要的人分享,是新约生活的一种特色,第一群信徒严格地遵守耶稣的命令:「你们要变卖所有的赒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路十二33),我们读一下路加如何记载初期教会吧:

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徒二44-45,四32-35)

圣经也清楚说明,初期教会供应有逼切需要的穷寡妇(参考徒六1,提前五3-10)。

保罗是世上最伟大的使徒,写出大部分新约书信,神也委托他向外邦人传福音,保罗认为供应穷人物质的需要,是他事奉的重要一环。在他所建立的教会中,用了很多金钱赒济穷人(参考徒十一27-30,二十四17,罗十五25-28,林前十六1-4,林后八-九,加二10)。保罗信主后最少十七年来,周游耶路撒冷传讲自己所领受的道,受到彼得、雅各和约翰监察,三人也找不出保罗所传的信息有错误之处,而保罗在加拉太书重述这事时,说到:「只是愿意我们记念穷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加二10)在彼得、雅各、约翰和保罗的心中,怜悯穷人,是仅次于传福音。

结论

论到这主题,使徒保罗可以向造就门徒的牧师作出最好的提醒,他警告提摩太:「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然后,保罗又劝勉提摩太:

但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提前六11)

 


[1] 成功神学的牧师,不时会用这事实,来证明耶稣的事奉相当富足。无疑地,神供应耶稣的需要,叫他可以完成自己的使命,耶稣和这些牧师却有分别,耶稣不自私,没有用自己事奉的钱财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To subscribe to David Servant's periodic e-teachings, click here.


结果子和倍增的圣经原则 » 管家职份

属灵争战的现代神话(下)

 

我们这一章会继续看一些论到撒旦和属灵争战的流行教导,这些教导虽然流行,却是错误的。在总结的部分,我们会看看圣经如何论到信徒应该参与的属灵争战。

神话五:「我们可以借着属灵争战,攻陷魔鬼在空中的坚固堡垒。」

按照圣经,撒旦无疑统治一些住在空中的邪灵,这些邪灵帮助撒旦管理自己的幽暗国度。这些邪灵是「地域性的」,只统治一个地域,这观念也可在圣经中看到(参考但十13、20-21,可五9-10)。圣经也说到基督徒有权柄赶出别人身上的鬼,有责任抵抗魔鬼(参考可十六17,雅四7,彼前五8-9)。然而,基督徒能否打倒各城的邪灵呢?答案是不能,这样做只是浪费时间。

就算我们能够赶鬼,也不应该以为自己可以打倒各城的邪灵。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也有很多人们赶鬼的例子,但是,你可以想起哪一个例子说到有人可以打倒城中或地域上的邪灵吗?圣经没有这些例子,所以你也不能这样做。新约书信中,你可以想起哪一个指示说到我们有责任打倒空中的邪灵吗?没有,因为没有这种事。因此,我们没有圣经根据去相信我们能够或应该与空中的邪灵展开「属灵争战」。

比喻解释得过火

基督徒读一些带有象征语言的经文,不时会犯了一个毛病,就是在圣经中读到神原意以外的意思出来,一个典型的曲解象征语言的例子,就是很多人曲解了保罗说到「攻陷坚固的堡垒」的意思:

因为我们虽然在血气中行事,却不凭着血气争战,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并且我已经预备好了,等你们十分顺服的时候,要责罚那一切不顺服的人。(林后十3-6)

《英王钦定译本》不翻作「攻破坚固的营垒」,而是翻成「攻陷坚固的堡垒」。从这一句象征句子,实际上人们基于这节经文发展整套神学,好维护「属灵争战」是为了「攻陷」天空中有着各样邪灵的「堡垒」的观念。然而,《英王钦定译本》和《新美国标准译本》都说得很清楚,保罗不是论到天空的邪灵,而是说到人们心中所存错谬信念的堡垒,保罗要消灭人们的计策,而不是空中的邪灵。

我们看上下文时,这点便更加清楚,保罗说:「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保罗象征性地写到的争战,是与认识神相违的心意和思想的争战。

保罗运用军事的比喻,说明我们和一些相信了撒旦谎话的人展开一场思想之战。我们在这战争中的主要武器是真理,所以我们才要奉命去到全世界传福音,用这可以释放人的福音侵入仇敌的领土。我们要攻破的,就是以谎话加上欺诈而筑成的营垒。

神的全副军装

以弗所书六章10至17节中保罗所写的经文,也不时会被人曲解。保罗写到我们要穿上神的全副军装,虽然这段经文肯定是说到基督徒与魔鬼和邪灵的争战,但是经文没有提到要打倒各城各市的邪灵。我们更仔细地查考这段经文时,便会清楚看到,保罗主要是论到每个基督徒也有责任运用神的话语,以真理抵抗撒旦在自己生命中的诡计。

我们读到这段经文时,要留心其中清楚可见的象征语言。保罗明显不是说到基督徒要按着字面穿上一些实质的军装,相反,他所写的军装是象征性的,这些军装代表基督徒应该用来抵抗魔鬼和邪灵的圣经真理。基督徒借着知道、又相信、又活出神的话语,从象征的角度来看,便是穿起神的全副军装。

让我们逐节地看以弗所书的这段经文,同时问问自己:保罗其实想向我们说甚么

我们属灵能力的源头

第一,经文说我们要「倚赖主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弗六10),重点在于我们不应依靠自己的力量,却是要依靠神的力量,在下一节中,保罗进一步带出这重点:「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弗六11上)这是的军装,不是我们自己的,保罗不是说神自己穿上军装,乃是说我们需要神所赐给我们的军装。

我们为何需要神所赐的军装呢?答案是:「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六11下)这军装主要是用来防守,不是用来进攻,所以我们不能出去打倒各城的邪灵,只能抵挡魔鬼的诡计。

我们知道魔鬼会用诡计攻击我们,除非我们穿上神的全副军装,否则便会不堪一击。也要留心,穿起军装是我们的责任,而不是神的责任。

继续看下去:

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六12)

这节经文说得清楚透彻,保罗不是说一场有血有肉的战争,而是说属灵的战争。我们要与邪灵的诡计争战,就是保罗所列出的各种邪灵。很多读者会以为,保罗是从下而上地说出邪灵的等级,「执政的」是最低级,而「天空属灵气的恶魔」是最高级。

我们如何能够与这些灵界活物争战呢?要知道答案,可以问一下自己:这些灵界活物如何攻击我们呢?这些灵界活物主要会以有违神话语和旨意的试探、思想、建议和意念,来攻击我们,因此,我们的防守便是去学习、相信又顺服神的话。

所以,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弗六13)

留心,保罗的目的是要装备我们起来抵挡撒旦的攻击,而不是叫我们出去攻击撒旦,打倒空中的邪灵。保罗在这段经文中,三次叫我们站稳,可见我们的位置是防守,而不是进攻。

真理——我们主要的防卫工具

所以要站稳了,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弗六14上)

真理——用来固定我们的全副军装。真理是甚么?耶稣向天父说:「你的道就是真理。」(约十七17)我们必须认识真理,才能抵抗撒旦的谎话,否则,便不能在撒旦面前站稳。耶稣在旷野受试探的时候,已经漂亮地演绎出如可使用真理——以「经上记着说……」来响应每个由撒旦发出的建议。

保罗继续说:

……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弗六14下)

我们身为基督徒,应该很熟悉两种的义,第一种是神所赐给我们的义,是恩赐,就是基督的义(参考林后五21)。基督的义会赐给所有相信耶稣的人,因为耶稣在十架上承担了他们的罪,这种义救了我们脱离撒旦的权势。

第二,我们也应该公义地生活,遵从耶稣的命令,这很可能是保罗写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时,所指的意思,我们借着顺服基督,不给魔鬼留地步(参考弗四26-27)。

靠福音的鞋站稳

……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弗六15)

我们又知道、又相信、又按着福音的真理而行的时候,便能够站稳抵抗撒旦的攻击,罗马兵丁所穿的鞋底有钉子,叫他们可以在战场上站稳,而耶稣是我们的主,我们也要站稳抵挡撒旦的谎话。

……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弗六16)

留心,保罗这处强调我们是处于防守状态,不是说到我们去打倒各城的鬼魔,而是说到我们要相信神的话语,抵挡魔鬼的谎话。我们相信又遵行神的话,神的话便好象盾牌般保护我们,免受撒旦谎言的迷惑,「那恶者一切的火箭」就是谎言的象征。

我们的灵剑——神的话语

……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弗六17)

圣经写到救恩,是包括我们从撒旦的奴役中得着释放,神「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爱子的国里」(西一13),知道这事,犹如戴上一个头盔,叫我们的心意不致相信撒旦撒谎,以为自己仍然在撒旦的掌管之中。撒旦不再是我们的主——耶稣才是我们的主。

此外,按着保罗所说,我们要拿起「圣灵的宝剑」,这是象征神的话语。我之前也提过,耶稣是属灵战士的最佳榜样,他有技巧地挥动自己的灵剑。在旷野受试探的期间,耶稣每次也引述神的话来回答撒旦,所以如果我们要在属灵战事上打败魔鬼,也一定要认识和相信神的话语,以免会听信撒旦的谎言。

也要留心,耶稣是用「圣灵宝剑」来作防守,有些人喜欢向一些坚持保罗所写的军装主要是用作防守的人指出,宝剑肯定是攻击性武器,然后,他们就靠这么一个无力的论点,尝试为自己的理论辩护,说以弗所书六章10至12节的经文,可以应用为我们有责任作出进攻,「攻陷空中邪灵的堡垒」。

明显地,我们读一下保罗说基督徒应该穿上神全副军装的原因(就是叫他们「能抵挡魔鬼的诡计」),便知道保罗说到这军装主要是用作防守的。此外,虽然剑可以看为是攻击性武器,但也可以看为是防守的兵器,用来格挡敌人的剑击。

再者,我们一定要小心,不要歪曲整个比喻,因为我们正企图把军装义意中的其中一部分曲解,析出比喻中根本不存在的意思。当我们争论到底剑是用来防守还是进攻的时候,很容易会「过份解释比喻」,因为我们把一个简单的比喻切开分析,而作者从没有想过要这样剖析出来。

但是耶稣不是教导我们要「捆住那壮士」吗?

我们在福音书中看到,耶稣三次提到要捆住那壮士,不过,在这三次中,没有任何一次是耶稣叫门徒去「捆住那壮士」。就让我们查考一下耶稣究竟说了甚么,也读一遍经文的上下文吧:

耶稣叫他们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若一国自相分争,那国就站立不住;若一家自相分争,那家就站立不住;若撒但自相攻打分争,牠就站立不住,必要灭亡。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鬼附着的。」(可三23-30)

留心,耶稣没有教导门徒要捆住所有壮士,相反,他是用一个无可置疑的逻辑和一个清楚的比喻,来响应耶路撒冷的文士所作的批评。

这些文士指控耶稣是靠着魔鬼的能力赶鬼。耶稣回答,撒旦不致会如此失常,跟自己作对。在场没有人可以理智地驳斥这话。

如果耶稣不是借着撒旦的能力赶鬼,又是靠着谁的能力呢?这一定是比撒旦更强的能力,一定是的能力,圣灵的能力,因而耶稣象征性地说到撒旦,把牠比作一个壮士看守自己的财物,有人若能够夺去这壮士的财物,必定是比这壮士更强壮,这就是耶稣自己,这才是耶稣说到自己如何赶鬼的正确解释。

这段提到壮士的经文与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见到两段相似的经文,都不可以用来支持我们「捆住各城中的壮士」。此外,我们查考其它新约经文时,不曾发现有人「捆住各城中的壮士」,也未有经文指示我们要这样做。我们可以安全地推论,基督徒试图捆绑各城中或地域里一些「强壮的邪灵」,叫牠们减少能力,这样做不合圣经。

「捆绑在地上和天上的」又如何呢?

我们在福音书中只有两次见到耶稣说:「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这段经文也见于马太福音。

耶稣是否教导我们,我们能够「捆绑」空中的魔鬼,也应该这样做呢?

第一,我们想想耶稣的话:「捆绑释放。」明显地,耶稣是象征性地运用这些话,因为他肯定不是指到门徒会拿起绳子,按着字面捆绑一些东西,或是按着字面释放一些被绳子捆绑的东西。那么,耶稣是指到甚么呢?

要寻找答案,我们应该看看上下文,知道耶稣当时在说甚么,如何运用捆绑释放这两个词语。耶稣是否在说到邪灵呢?若是的话,我们才可推论捆绑这两个字是指到捆绑邪灵。

我们查考第一段耶稣提到捆绑和释放的经文:

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十六15-19)

无疑地,人们之所以用了许多不同的方式去解释这段经文,是因为这段经文最少带有五个象征表达:(1)「血肉」,(2)「盘石」,(3)「阴间的权柄」(权柄:原文作门),(4)「天国的钥匙」和(5)「捆绑/释放」。这些表达都是象征性的,所说的是别的事情。

阴间的门

不管这些意象的准确意思是甚么,你也能看到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没有提到邪灵,最接近的只是说到「阴间的权柄」,这当然是象征,因为阴间的门不可能拦阻教会。

「阴间的权柄」到底代表甚么?或者是象征撒旦的能力,而耶稣指到撒旦的能力不能阻止教会建立,又或者是耶稣指到自己所建立的教会,将会救人们脱离下到阴间的命运。

有些人认为耶稣说到阴间的门,是代表教会拯救人们脱离阴间的角色,然而留心,耶稣实际上指到两种门:阴间的门和天国的门(耶稣把「天国的钥匙」交给彼得,便暗示天国有门),与这种想法相反。

即使耶稣确是指到「撒旦一切的权能也不会停止教会」,我们也不能马上作出结论,耶稣是叫我们应该捆绑和释放各城中的邪灵,理由很简单,我们在福音书或使徒行传中,找不到任何有人捆绑各城中邪灵的例子,在新约书信中也找不到叫人们这样做的指示。不管我们如何解释基督论到捆绑和释放这话,我们的解释也要有其它新约经文的支持。

在缺乏任何圣经例子的情况下,却不时有基督徒会说「我奉耶稣的名捆绑魔鬼」或「我释放辖制那人的天使」等,实在令人讶异。你在新约中找不到一个人会这样说,使徒行传和新约书信的重点不是魔鬼,或捆绑和释放邪灵等,而是在于传扬福音和向神祈祷。举一个例子,保罗不断受到一个使者(直译作「天使」)搞扰,却没有尝试「捆绑」这使者,只是为此向神祈祷(参考林后十二7-10)。

天国的钥匙

我们进一步看看耶稣论到捆绑和释放的上下文吧,留心耶稣提到捆绑和释放之前,说到他会把「天国的钥匙」交给彼得。彼得从来没有按字面得着一条天国之钥,而我们必须从象征的角度看耶稣所说的话。「钥匙」代表甚么?钥匙代表一些开锁的工具,有钥匙的人可以打开一些其它人无法打开的门。

当我们看使徒行传中所载彼得的事奉,可以找到彼得做了甚么事,可比作为别人打开一些锁上的门吗?

主要来说,我们发现彼得在传福音,而福音会为所有相信的人打开天国的门(也会关上阴间的门),从这角度来看,我们所有人也得着了天国的钥匙,因为我们都是基督的使者。天国的钥匙只可能是指耶稣基督的福音,这福音可以打开天国的门

捆绑和释放的意思

最后,耶稣应许把天国的钥匙交给彼得后,便说到捆绑和释放,是这段经文中的第五个象征表达。

按着我们已经看过的上下文,耶稣是指到甚么?彼得如何把这捆绑和释放的应许,应用到建立耶稣的教会,救人们脱离阴间和传扬福音呢?

这实在只有一个可能,耶稣只是指到:「我委任你成为天国的代表,履行你在地上的责任吧,天国会在背后支持你。」

假如有一个雇主向自己的员工说:「无论你在曼谷作甚么,总公司也会一样作。」这员工会如何理解这上司的说话?这员工会认为自己得到授权,在曼谷作总公司的代表。而耶稣所指到也是一样,彼得是得到授权,在地上代表天上的神。彼得开始在耶路撒冷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这些人以为自己才是神授权的代表,彼得从前也以为他们确是)监视下传福音时,这应许可以坚固他的信心。

如此解释耶稣所说的话,与耶稣第二次用到这表达的手法一致,见于马太福音前一段经文的两章后: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十八15-20)

在第二段提到捆绑和释放的经文中,上下文完全不会叫我们相信,耶稣是说到捆绑邪灵。耶稣说到教会纪律的问题后,便立即说到捆绑和释放。

这段经文提到捆绑和释放,耶稣看来是指到:「我把谁人应该留在教会的责任交给你,这是你的职务,而你履行自己的责任时,天国会在背后支持你。」

更广义地应用,耶稣只是说到:「你得到授权在地上作天国的代表,而你履行自己在地上的责任时,天国会在背后支持你。」

上下文中的捆绑和释放

这解释十分切合这段经文的上下文和整卷新约的背景。

从这段经文的上下文来看,我们发现耶稣说到捆绑和释放后,便说:「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太十八19)

「你在地上作甚么,天上也会支持你」的主题再次出现,我们在地上得到授权,有责任祷告。我们祷告时,天国便会响应,耶稣说:「我告诉你们……」,看来耶稣是要进一步解释捆绑和释放的意思。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最后说到:「因为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这话也支持「天国会支持你」的主题。信徒奉主的名聚会时,住在天上的主便会显现。

即使你完全不同意我对这段经文的解释,也难以合理和忠于圣经地指出,耶稣所说的,是捆绑各城里的邪灵!

神的计划包含撒旦

撒旦和牠的天使也是叛逆的天使,却并非不受神的掌管,这些叛逆天使也是神所创造的(然而这些天使受造时未曾叛逆),保罗写道:

因为万有都是靠他(基督)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 西一16).

耶稣创造所有不同等级的灵界活物,连同撒旦在内。神是否知道有些天使会背叛自己?当然知道。然而,为甚么神又创造这些天使呢?因为神会使用这些天使来成就自己的计划。如果神用不着这些天使,就会干脆把这些天使囚禁起来。圣经也告诉我们,神已经囚禁了一些叛逆天使(参考彼后二4),有一天也会囚禁撒旦(参考启二十2)。

因着一些原因,神容许撒旦和众邪灵在地上运行。假若神不许,撒旦和众邪灵也要彻底离开大地,然而神为何容许撒旦在地上运行?我不认为有人可以知道所有原因,不过圣经中启示了一些原因。

第一,神只容许撒旦有限度地在地上工作,以完成神要试验人的计划。撒旦成为人类另一个可以选择效忠的对象,不管人们知道与否,他们不是属乎神,便是属乎撒旦。神许可撒旦试探亚当和夏娃,乃是要试验他们,因为他们拥有神所赐的自由意志。而所有拥有自由意志的人也必须受到试验,以验明他们的内心,到底是顺服还是叛逆。[1]

第二,神容许撒旦在地上有限度地工作,成为神向恶人发烈怒的媒介。我前面已列出一些特定的经文,当中神借着邪灵向一些应得救的人施行审判,证明了这说法是可信的。事实上,神准许了撒旦统治世界上未得救的人,便指明神的怒气已经临到这些人身上。神容许恶人统治恶人,也容许邪灵支配他们,以审判他们,叫他们活得苦不堪言。

第三,神容许撒旦在地上有限度地工作,好叫自己得荣耀,「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壹三8),神每次破坏撒旦的作为,也显出神的能力和智能。

耶稣管辖掌权的和有能的

按照圣经,我们身为基督徒,在应付魔鬼和邪灵的责任分作两方面:在生活上抵挡魔鬼和邪灵(雅四7),与及赶出希望得救的人身上的鬼(可十六17)。有赶鬼经验的基督徒也知道,普遍来说,除非被鬼附的人想得拯救,否则,人们也不能赶出他们身上的鬼[2]。神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如果人们想被邪灵附体,神不会阻止这人。

这是另一个原因,为何我们不能打倒各地区的地域邪灵。那些邪灵在那地方辖制人们,因为那地方的人选择了被邪灵辖制。我们借着向他们传福音,可以给这些人一个选择,如果他们选择正确,就可以从撒旦和邪灵的捆绑中得着释放,可是,如果他们选择错误,不肯悔改,神便会容许撒旦俘掳他们。

圣经说到耶稣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西二10),虽然希腊文执政(arche)和掌权(exousia)有时会用来形容地上的政治领袖,在新约中,这两个名称却指到恶灵的领袖,以弗所书六章12节论到基督徒与执政(arche)和掌权(exousia)的争战,这是一节有代表性的经文。

我们按照哥罗西书二章10节的上下文,读一下保罗如何写到耶稣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时,看来十分清楚,保罗是说到灵界的势力。举一个例子,同一段经文的四节后,保罗写到耶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西二15)

如果耶稣是各样灵界领袖和掌权者的元首,便可以掌管这一切。基督徒活在一些异教多神的文化中,从前因着惧怕他们所认识的邪灵管辖他们,便要敬拜这些邪灵,对他们来说,这个圣经启示真是多么的奇妙。

唯一脱离的方法

唯一可以脱离被邪灵奴役的方法,只有悔改相信福音,这是神所预备的出路,没有人可以捆绑一个城市里的邪灵力量,叫你得自由或某程度上得释放。人们未曾悔改相信福音以先,神的忿怒仍然在他们身上(参考约三36),包括受制于鬼魔的势力之下。

所以,那些举办了大型属灵争战聚会和会议的城市,实在没有重大的改变,因为人们这样做根本影响不了支配那些地区的鬼魔。基督徒可以日日夜夜向那些执政的和掌权的鬼魔叫喊,可以试图用所谓「争战方言」折磨鬼魔,可以说一百万次「我捆绑各城里的邪灵」,甚至可以在飞机上和摩天大厦的天台上这样做(有些人真的这样做),邪灵所会受到的唯一影响,就是会因着这些愚昧的基督徒而捧腹大笑一场吧。

神话六:「与地域邪灵展开属灵争战,可以更有效地传扬福音。」

很多基督徒热心地与地域邪灵展开争战,因为他们想看到神的国扩展,为此他们也值得欣赏,基督徒也应该渴望看到人们脱离撒旦的魔掌。

不过,我们要用神的方法建立神的国度,这十分重要。神知道怎样做行得通,怎样做是浪费时间,论到扩展神的国度,神已清楚告诉我们自己的责任。如果我们以为做一些圣经中找不到的事情,一些耶稣、彼得和保罗在事奉中也从没作过的事,就可以更有效地传福音,这实在是愚昧。

为甚么很多基督徒认为属灵争战可以推动更有效的福音工作?他们的思路通常是这样:「撒旦已弄瞎了很多未得救之人的心思,因此我们必须与撒旦展开属灵争战,阻止撒旦蒙蔽人们,只要蒙蔽人心的东西被除去,便会有更多人相信福音。」这话当真?

无疑地,撒旦蒙蔽了很多未信者的心眼,保罗写道:

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后四3-4)

问题是:保罗向哥林多的基督徒说出这话,是否想叫他们作出属灵争战,打倒那些地域邪灵,以致未得救的人可以更加接受福音?

答案是,有几个明显的原因:

第一,因为保罗接着没有说:「因此哥林多的信徒啊,因为撒旦蒙蔽了未信者的心思,我想你们作出属灵争战,打倒那些地域邪灵,好除去那些蒙蔽人心的东西。」相反地,保罗马上提到自己传讲基督,这除去属灵蒙蔽的方法。

第二,保罗所有书信中,也没有指示信徒要去攻陷他们城里的坚固堡垒,好叫福音工作更有果效。

第三,我们从保罗书信中得知,保罗不相信人们不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撒旦蒙蔽人心。撒旦的蒙蔽是一个诱因,却不是主因或唯一的原因,人们不得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硬心,这点相当明显,理由十分简单:撒旦不能蒙蔽所有人的心,有些人听到真理,便会相信,又拒绝从前所相信的一切谎话。人们不信,主要不是由于撒旦蒙蔽造成,却是由于人们不信,才任由撒旦蒙蔽自己。

心里刚硬

以弗所书中,使徒保罗明确地解释为何非基督徒不信:

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或者是指撒旦的捆绑),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弗四17-19)

保罗说,未得救的人与神的生命隔绝,乃因「自己无知」,但为甚么他们会这样无知呢?为甚么他们的「心地昏昧」?答案是「因他们心里刚硬」,变得「硬心」,这是人们不得救的根本原因[3],人们难辞其疚,撒旦不过是说出一些人们想要信的谎话。

耶稣的撒种比喻可以很好地说明这观念: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这比喻乃是这样:种子就是神的道,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路八5、11-12)

留心,种子(代表福音)落在路旁,被人践踏,无法在人们经常走过的硬土上生根,因而飞鸟(代表魔鬼)便很容易吃掉种子。

这比喻的重点是把人们的心(人们接受神话语的程度)比作不同的土地,耶稣解释为何有些人会相信,有些人却不信:全在乎人们的心如何。

撒旦在这比喻中怎样扮演牠的角色呢?撒旦只可以从那些硬心的人心中夺去神的话,比喻中的飞鸟只是第二个种子不发芽的原因,主要问题在于土地;事实上,因着土硬,飞鸟才可吃掉种子。

传福音的情况也是一样,真正的问题是有自由意志的人心里刚硬,人们拒绝福音时,选择自己被蒙蔽,宁愿相信谎话,也不信真理。耶稣这样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约三19)

圣经没有引导我们相信世人都会真挚待人,心地善良,若撒旦不蒙蔽他们,他们便一定会相信福音。相反地,圣经描绘出人性黑暗的一面,神也会要人们为自己犯罪的选择负责,神坐在审判的宝座上,不会听人们的借口,说「魔鬼使我这样做」。

撒旦如何蒙蔽人心

撒旦如何蒙蔽人心?撒旦是否拥有一些神秘力量,在人们头上施法,便会叫他们心思昏昧?鬼魔是否把魔爪钻进人们的脑袋里,便可叫人们的理性思维失常?不,撒旦只是向人们说出一些谎话,叫他们相信,来蒙蔽他们。

明显地,如果人们真心相信耶稣就是神的儿子,为了他们的罪而死;又如果人们真心相信自己有一天会站在神面前,向神交代自己的一生,便会悔改成为基督徒。可是人们却不相信,反而相信另一些东西。他们可能是相信神不存在,或是相信死后没有生命,也可能相信轮回,或以为神不会叫任何人下地狱,或觉得自己的宗教行为可以叫自己进天国等。然而,不管人们所相信的是甚么,若相信的不是福音,就可以把他们所信的归纳为一样东西:谎话。人们不相信真理,因而撒旦借着谎话,蒙蔽他们。不过,如果人们谦卑自己,相信真理的话,撒旦便不能够再蒙蔽他们。

黑暗的谎言

圣经把撒旦的国度称为「黑暗的权势」(西一13),当然,黑暗代表没有真理——没有光明或光照。你身在黑暗里时,便会靠着自己的想象而行,往往最终会受到伤害,撒旦黑暗的国度也是这样,人们在撒旦的国度里依靠自己所想的而行,他们所想的却充满撒旦的谎话,处于属灵的黑暗中。

撒旦的国度不是一个有清楚界线的地理国家,最好的定义可能是一个信仰之国,就是信仰谎言之国。黑暗的国度和光明的国度位于同一个地方,相信真理的人与相信谎话的人一同生活[4],我们主要的使命是去向一些已经相信谎话的人传讲真理,若有人相信真理,撒旦便会失去一个俘虏,因为撒旦不能再欺骗这人。

因此,我们要使未得救的人脱离撒旦的控制,不是靠「捆绑」管辖人们的邪灵,而是靠传讲福音,耶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真理可除去属灵上的蒙蔽。

约翰福音的同一段经文中,耶稣向一些未得救的听众说: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牠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牠心里没有真理,牠说谎是出于自己,因牠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此不信我。(约八44-45)

留心,耶稣把自己和魔鬼作出比较,耶稣说出真理,撒旦则说谎。

也要留心,即使耶稣向那些人说他们的父是魔鬼,又指出魔鬼是说谎的,却仍然认为人们有责任相信他所说的真理,他们受到蒙蔽,不是魔鬼之过——而是他们自己之过,耶稣也要他们为此负责。撒旦帮助一些「爱黑暗」的人留在黑暗里,向他们说谎,但是撒旦不能欺骗任何会相信真理的人。

这样看来,我们唯一可以打击黑暗国度的方法,便是传递光——神话语的真理之光。所以耶稣没有向我们说:「所以你们要去,捆绑魔鬼。」却是说:「所以你们要去传福音。」耶稣告诉保罗,他传道是为了叫人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徒二十六18),清楚地说明,人们听到福音,决定从黑暗归向光明,相信真理,不信谎话时,便可脱离撒旦的权势,我们唯一要攻陷的堡垒,就是人心中用谎话所筑成的堡垒。

这是神的计划

不要忘记,神把撒旦从天上赶到地上,也能把撒旦赶到宇宙任何的地方,或是永远地囚禁牠,但是神没有这样做,为甚么呢?因为神想使用撒旦成就自己终极的心意——就是有一天可组织一个大家庭,当中有自由意志的人也愿爱祂,选择了服事祂。

如果神想组织一个大家庭,儿女也都爱祂,便要求两件事:第一,神必须创造一些有自由意志的人,因为爱的基础是自由意志,机械人不懂得爱。

第二,神必须在一个环境中试验人们,叫他们选择顺服或不顺服,爱神或恨神,有自由意志的人必须经过试验,而若果这是一个忠心与否的测试,便必须存在一个不忠的试探。因此,我们了解为何神把撒旦赶到地上,撒旦可作为人类另一个效忠的对象,又得到神的许可(但有一定的限制),可以影响一些接受撒旦谎话的人。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一个选择:我会相信神,还是相信撒旦?我会事奉神,还是事奉撒旦?不管人们知道与否,也已经作了一个决定,我们的任务是去鼓励一些作了错误决定的人悔改相信福音,作回正确的决定。

这事岂不曾在伊甸园中发生吗?神把分别善恶树立在园中,禁止亚当和夏娃吃树上的果子,假如神不想他们吃这树的果子,为甚么又把树立在园中呢?答案是这树是作试验之用。

我们也看到,神允许撒旦试探夏娃,而若要测试一个人是否忠诚,便一定要存在不忠的试探,撒旦向夏娃说谎,而夏娃相信了牠,所以同时间,夏娃决定了不信神所说过的话。结果如何?第一个有意志自由的人显出心里不忠于神。

同样地,所有拥有自由意志的人一生中也会受到试验。神借着所造之物显明自己,叫人们知道有一位大而可畏的神存在(参考罗一19-20),神把良心赐给了所有人,我们在自己心中知道对与错(参考罗二14-16),撒旦和众邪灵也得到许可,有限度地向人们说谎,试探各人,结果全部有自由意志的人也得到试验了。

可惜,所有拥有自由意志的人也都叛逆,「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罗一25)。然而,我们感谢神,神为我们的罪提供了赎价,叫我们可以重生进到神的大家庭,我们的问题唯有靠着耶稣的牺牲受死,才能完全解决。

撒旦现在和将来的欺骗

故此,我们最少明白一个原因,解释为何神容许魔鬼和牠的叛军在地上工作:为了欺骗那些爱黑暗的人。

按照启示录,撒旦有一天会被一位天使捆绑,囚禁一千年,我们想到这点,便可进一步证实上述的真理。撒旦为何被囚一千年呢?「使牠不得再迷惑列国」(启二十3),在这一千年期间,耶稣会亲自在耶路撒冷统治全世界。

不过,一千年之后,撒旦会被释放一段短时间,结果如何?撒旦会「出来要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国」(启二十8)。

如果神不想撒旦在那时迷惑人们,为何又释放牠?特别是神已经按照本意囚禁撒旦,「使牠不得再迷惑列国」?

当然,神宁愿撒旦不再迷惑任何人,但是神也知道只有那些不信祂话语的人,才会被撒旦迷惑。撒旦只可以迷惑一些拒绝真理的人,所以神许可撒旦现在横行,然后在将来再许可撒旦横行。撒旦迷惑人的时候,人内心的情况便会显明出来,神便可以分出「麦子和稗子」(参考太十三24-30)。

千禧年结束,撒旦得释放时,正正会发生这事。撒旦会迷惑所有爱黑暗的人,这些人会在耶路撒冷四周招集军队,试图推翻基督的统治。神会知道那些人爱祂,那些人恨祂,因而立即会叫「火从天上降下来」,好「消灭他们」(启二十10),撒旦会成就神的目的,正如现在也是一样。基于这个和其它已说的原因,若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打倒地域邪灵」,便很愚昧了。神因着自己的理由,容许这些邪灵工作。

符合圣经的福音工作

有一个清楚的事实是,耶稣和所有新约的使徒也没有作出这种属灵争战,但是今天有些人却声称这种争战是有果效布道的关键。我们从没有见到耶稣、彼得、约翰、士提反、腓力或保罗在自己传道的各城里「攻陷堡垒」或「捆绑壮士」。相反地,我们发现他们跟随圣灵,去到圣灵想他们去的地方传道;发现他们只传讲简单的福音——叫人们悔改相信基督——与及发现他们得享非凡的成果。在另一些例子中,他们向不信福音的人传道,遭到拒绝以后,我们没有见到他们「展开属灵争战,好叫撒旦不能继续蒙蔽人心。」反倒发现他们按着耶稣的吩咐,「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便到另一个城去(参考太十14,徒十三5)。

教会历史上有数以千计大复兴的例子,当中人们从来没有作出「属灵争战」,可是,有些人竟然说成功布道的先决条件是「攻陷堡垒」和「捆绑壮士」,这实在叫人讶异。

有些人会说:「但是我们的策略行得通!自从我们开始这种属灵争战,信主得救的人便相比之前的多了很多。」

若果这是真的,我可告诉你原因,这是由于同一时间内,有更多人按着圣经祷告和布道,或是由于有一群人突然变得更接受福音。

如果有一个传道人告诉你:「今天晚上,我在奋兴会讲道之前,暗地里吃了三条香蕉,然后我讲道时,有十六个人信主得救了!我发现有效传福音的秘诀了!从今以后,我讲道之前也肯定会吃三条香蕉!」你可会怎样回答?

你肯定会向那传道人说:「你吃了三条香蕉,与那十六个人得救无关。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你传讲福音,而那十六个听道的人也接受福音。」

神看重自己的话,如果神作出一个应许,而有人符合这应许的条件,神便会信守自己的应许,就算那人在做一些不合符圣经的事。

今天属灵争战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你到城里各处派发小册子,又「捆绑壮士」,有一部分的人便会得救。然而,如果你只派发小册子,而不捆绑壮士,也会有同样数目的人得救。

如何按着圣经祈求属灵大丰收

我们应该如何为未得救的人祈祷呢?第一,我们应该明白新约没有指示我们,要祈求神去拯救人,也没有记载初期教会有人这样祈祷。因为从神的角度来看,神已经做了一切自己需要作的事,好叫世界所有人也可以得救。神渴望人们得救,甚至到了一个地步,把自己的独生子赐给他们,死在十字架上。

但是,为甚么不是所有人都已经得救呢?因为不是所有人也相信福音。为甚么这些人不信呢?只有两个原因:(1)他们从未听过福音,(2)他们听过福音,却拒绝了。

所以圣经中为未信者代祷的方式,是祈求他们会有机会听到福音,举一个例子,耶稣告诉我们:「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路十2)为了让人听福音而得救,便要有人向他们传福音,所以我们应该祈求神差派一些人去找他们。

初期教会祈求属灵大丰收时,祷告说:「现在求主鉴察,一面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来医治疾病,并且使神迹奇事因着你圣仆耶稣的名行出来。」(徒四29-30)

他们祈求(1)有机会放胆传福音 ,或是(2)在他们知道自己会有机会时,可放胆地传福音,又期望神会用医治和神迹奇事叫人相信福音。这些都是符合圣经的祷告,同时要留心祷告的目的,是叫人们有机会听到福音。神应允他们的祷告:「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徒四31)

保罗认为基督徒应该如何祈求属灵大丰收呢?保罗是否指示人们祈求神救多些人呢?不,我们读一下他所说的话: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请你们为我们祷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开,得着荣耀,正如在你们中间一样。(帖后三1)

也为我祈求,使我得着口才,能以放胆开口讲明福音的奥秘,我为这福音的奥秘作了带锁炼的使者,并使我照着当尽的本分放胆讲论。(弗六19-20)

人们现在是否已经得救,是取决于他们自己,多于取决于神。所以我们的祷告,应该是为了人们可以听到福音,为了自己可以得到神帮助去传福音。神会应允我们的祷告,但是不会保证谁人必然得救,因为神赐给人们有权作出自己的决定,人们得救与否,在乎于他们怎样响应福音。

神话七:「基督徒犯罪时,便会叫魔鬼得以进到那人内心,住在里面。」

没错,基督徒犯罪时,可能是因为那人抵受不住从邪灵而来的试探,不过,人们受不住试探,不等于邪灵能够住在信徒里面。我们基督徒犯罪时,因为我们不顺服神,便与神中断相交(参考约壹一5-6),会感到罪疚,然而,却没有中断了我们与神的关系,我们仍然是神的儿女。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我们与神的相交便会恢复。留心,约翰没有说到我们感到罪疚时,便要除去我们内心的魔鬼。

基督徒每天也会面对从世界、肉体和魔鬼而来的试探。保罗写到我们确是与各样邪灵争战(参考弗六12),因此,某程度上,信徒也会受到邪灵搞扰,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有责任信靠神的话语,抵挡魔鬼(参考彼前五8-9),我们相信又按着神的话语而行时,便是在抵挡魔鬼。

举一个例子,如果撒旦带来沮丧的思想,我们便应该思想一段化解沮丧的经文,顺服神的话语,要「常常喜乐」(帖前五16),又「凡事谢恩」(帖前五18)。我们有责任按着神的话语而行,以神的思想取代撒旦的思想。

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是有自由意志的人,可以思想一切自己想要思想的东西。如果一个信徒不断地选择听从邪灵的建议,便肯定会打开自己的思想受到压迫,这纯粹是一种更接受错误思想和更受这些思想主导的状态。如果这基督徒进一步屈服,便会受到某种错误思想困扰。虽然这情况极少会发生在基督徒身上,却是有这个可能。然而即或如此,如果那个受到困扰的基督徒渴望得着自由,便只需要定意思想和顺服神的话语,抵挡魔鬼。

不过,这基督徒可不可能被鬼附呢?只要如果这人没有受到任何压迫,在自愿的情况下,由心而发的决定拒绝基督,完全背弃基督,这才可能会被鬼附。当然,这人也不再是基督徒了[5],所以才有可能被鬼附——若果这人进一步委身那正在压迫自己的邪灵。不过,人们犯了罪便会有邪灵内住的想法,与上述的情况相距甚远。

事实上,新约中没有任何基督徒被鬼附的例子,没有警告关乎基督徒有可能会被鬼附,也没有任何指示说到如何赶出基督徒身上的鬼。

真理是我们是基督徒,不用赶鬼,只需要按着神的话语,更新自己的思想。保罗写道: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

只要我们的思想除去了旧有的思想模式,被神的话语更新了,就可以得胜一些犯罪的习惯,活出基督的样式,真理会叫我们得自由(约八32),心意更新,生命便会转变,用不着赶出身上的鬼。

为甚么这么多基督徒见证自己的身上可赶出鬼来呢?其中一个可能,是他们只是幻想有鬼从他们里面被赶了出来。很多基督徒也很易受骗,不认识神的话语,以致很容易跌入「赶鬼服事」的圈套,心理上被操纵,以为自己被鬼附。只要人们相信自己里头有鬼,就自然地可以与任何相信自己能够赶鬼的人合作。

另一个可能是,那些身上赶出鬼来的人就算他们以为自己是信徒,可能当时还不是真正的基督徒。现代的福音和圣经的福音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叫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是基督徒。然而,这些人却与非基督徒无异,耶稣也不是他们的主。圣经中,我们见到人们相信福音,重生之时,他们身上的鬼会自动被赶出来(参考徒八5-7)。魔鬼不能附上有圣灵内住的人,圣灵会住在所有重生的人里面。

神话八:「我们借着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便可以定出是那一种邪灵在控制这城,因而可以更有力地展开属灵争战,最终更有效地传福音。」

这神话是以几个没有经文支持的想法作为基础,有一种想法是地域邪灵会留在一处地方很久,可能会在一处住上好几百年。因此,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城市过去有很多贪婪的人,便可以推断今天有贪婪的灵在支配那城,如果那城曾是印第安人的古城,我们便可推断今天有沙曼教和巫术的灵在支配那城,如此类推。

不过,同一群执政的和掌权的邪灵是否真的会在一个地区住上几百年以后,到今天还在呢?或许吧,但不是必然。

想一想我们之前在但以理书第十章看过的故事,那无名的天使得到米迦勒帮助,与「波斯魔君」争战,那天使向但以理说:「现在我要回去与波斯的魔君争战,我去后,希利尼(希腊)的魔君必来。」(但十20)历史告诉我们,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帝国征服了波斯,然而这无名的天使察觉到灵界正面临改变——希腊的魔君快来了。

希腊的魔君来到时,会否在灵界中统治希腊帝国,正如波斯的魔君之前在灵界统治波斯帝国一样?这看来是一个合理的推论,若是这样,一些高阶的邪灵会改变属地,如同希腊帝国实际上盖过了波斯全国地土一样,地上的政权有变,可能黑暗国度也会发生改变,不过,事实是除非神向我们发出启示,否则我们不会知道。

无论如何,那一种邪灵在支配那一处地方,也没有太大的分别,因为我们之前已经证明了,我们借着「属灵争战」不能作成甚么。

过度区分邪灵

此外,不同的邪灵擅长使人犯特定的罪,这只是我们的假设:「贪心的灵」、「欲望的灵」、「虔诚的灵」、「争竞的灵」等,圣经不支持这个观念,也绝对没有说到统治黑暗国度的高级邪灵存在不同的类别。

对一些从没仔细地查考四福音的人来说,可会惊讶耶稣只曾赶出三种特定种类的鬼魔:一次提到「哑巴的鬼」(路十一14),一次我们读到「聋哑的鬼」(可九25),及多次说到「污鬼」,这似乎包括所有耶稣赶出的鬼魔,连同「聋哑的鬼」在内(参考可九25)。

「聋哑的鬼」不可能做到叫人又聋又哑以外的事吗?这种鬼肯定能够,因为这鬼使到马可福音第九章的那小男孩大大抽疯,因此「聋哑的鬼」可能不是指到一个等定种类的鬼,却是说到这鬼如何伤害某一个人。我们有些人一说到鬼,就变成「分类狂」,超过了圣经的启示。

在整卷旧约中,有名称而又可以看为是一种特定邪灵的,只有三种:「谎言的灵」(王上二十二22-23)、「乖谬的灵」(赛十九14)、「淫乱的灵」(何四12,五4《吕振中》)。论到第一种和第二种,其实一切邪灵也被称作「谎言的灵」和「乖谬的灵」;论到第三种,「淫乱的灵」这话不一定指到一种特定的邪灵,可能不过是一种人心的态度。[6]

整卷使徒行传中,唯有使徒行传十六章16节提到某种特定的邪灵,我们读到有一个少女被「巫鬼」所附。在所有新约书信中,只提到一种邪灵,就是「虚谎的邪灵」(提前四1《新译本》),这也可以形容一切的邪灵。

按照圣经所记,特定种类的鬼魔寥寥无几,现代的人却可以列出数以百种可能住在人们里头或控制城市的鬼魔,实在叫人惊讶。

我们不应假设可借着不同的罪,来区分不同等级的邪灵,若说:「因为这城里有很多人赌博,这城一定是受到赌博的灵控制。」这只是假设。

吸烟的灵?

若有人说:「这城里一定有很多吸烟的灵,因为这里很多人也吸烟。」想想这样说是多么的愚昧。这些城市还没出现以先,这些「吸烟的灵」是甚么东西?那时候身在何方?烟草还未用来制造香烟之前,这些灵会做甚么?人们现在减少吸烟,这是因为那些古老的「烟鬼」死掉,或是搬到别处去了?

我们若说:「这城市受到欲望的灵所控制,所以这里有很多妓院。」你可否看到这样说多么愚昧?真相是那里有人不事奉基督,那里便存在黑暗国度。很多邪灵会在那黑暗国度中运行,引诱那里的人犯罪,继续叛逆神。那些邪灵会在各处引诱人犯各样的罪,在某些地方,人们可能会特别抵受不住众罪中的其中一种。他们唯一的希望,便是神呼召我们所传讲的福音。

即使确是有一些特定种类的邪灵擅长叫人犯某些罪,控制某些地域,我们知道这事也于事无补,因为我们做甚么也不能赶走那些邪灵,我们的责任是(按着圣经的方式)为那些被迷惑的人祈祷,向他们传福音。

我们找出某个城市中最猖獗的罪恶,唯一的好处是叫我们可以向那里未得救的人传讲一些更扎心的信息——说出那些叫他们在神面前惭愧的罪。不过,我们不用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也能知道那是甚么罪,人们只要到访当地一会,细心地观察和聆听,很快就会知道那里最猖獗的罪是甚么了。

最后,新约中没有任何例子,指到有人定出「属灵蓝图」,好预备展开属灵争战或布道,新约书信也没有指示要这样做。在新约中,使徒跟随圣灵,去到自己应该传道的地方,忠心地传讲福音,叫人悔改,依靠主用随之而来的神迹叫人相信福音,他们的方法相当有效。

神话九:「有些基督徒需要从世代或撒旦的咒诅中得释放。」

这整个「世代咒诅」的想法也只是从四段旧约的经文而来,基本上也是说相同的东西,分别是出埃及记二十章5节、三十四章7节、民数记十四章8节和申命记五章9节,我们看一看民数记十四章18节吧: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段经文呢?这段经文是否指到,神会因着某人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或曾曾祖父母的罪,而咒诅这人?我们应否相信人们相信耶稣时,神便会赦免这人的罪,却又会因着这人祖父母的罪而作出惩罚?

绝对不会,否则人们便可以有理地指责神极其不义,又假冒为善。神自己说过为人们父母的罪而惩罚子女,在道德上是错的:

「你们(以色列人)还说:『儿子为何不担当父亲的罪孽呢?』儿子行正直与合理的事,谨守遵行我的一切律例,他必定存活。惟有犯罪的,他必死亡。儿子必不担当父亲的罪孽,父亲也不担当儿子的罪孽,义人的善果必归自己,恶人的恶报也必归自己。』」(西十八19-20)

此外,在摩西律法之下,神命令父亲或儿子也不应承担对方犯罪的惩罚:

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凡被杀的都为本身的罪。(申二十四16)

神是慈爱和公义的,不可能会为某人祖宗的罪而诅咒或惩罚这人[7],那么经文说到神「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时,究竟是甚么意思呢?

这只可能是指到神要人们承担自己在自己后代面前所作出的犯罪榜样,因而也要他们承担自己后代犯罪的一部分责任,神要他们为自己的曾曾孙子的罪负上责任,因为他们作出了恶的影响!圣洁的神就是这样,没有人能说神这样做不公平。

留心这段经文说到,神会「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神所追讨的,是他(那父亲)的罪。

因此,整个「世代咒诅」的想法也只是迷信,也很差劣,因为这想法叫神陷于不义。

撒旦的咒诅?

但是,「撒旦的咒诅」又如何?

第一,整本圣经也没有指出撒旦能够「咒诅」人,也没有任何撒旦有这样做过的例子。无疑地,我们在圣经中看到撒旦折磨人,却从不看到撒旦「咒诅」一个家庭,使到这家庭一连几代也遭逢不幸。

基督徒一生也会(某程度上)受到撒旦和众邪灵滋扰,却不等于我们从父母继承了诅咒,需要有人「解开这撒旦的诅咒」。我们只需在神话语上站稳,凭信心抵挡魔鬼,如同圣经吩咐我们那样做(参考彼前五8-9)。

在圣经中,有能力作出祝福和咒诅的,是(参考创三17,四11,五29,八21,十二3,民二十三8,申十一26,二十八20,二十九27,三十7,代下三十四24,诗三十七22,箴三33,二十二14,哀三65,玛二2,四6)。其它人可以用嘴巴咒诅我们,但这些咒诅不能伤害我们:

麻雀往来,燕子翻飞,这样,无故的咒诅也必不临到。(箴二十六2)

巴勒付钱叫巴兰咒诅以色列人,巴兰却说得对:「神没有咒诅的,我焉能咒诅?耶和华没有怒骂的,我焉能怒骂?」(民二十三8)

马可福音十一章23节中,耶稣说到:「我实在告诉你们,无论何人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里不疑惑,只信他所说的必成,就必给他成了。」 有些基督徒基于这节经文,过份地担心会被别人咒诅。

不过留心,人们单单说出一些话,若不是从心中相信这些话,这些话也没有能力。人们不可能相信自己咒诅别人,可以实际上伤害到那人,因为信心是肯定的确据(来十一1),信心是单单从听神的话语而来(罗十17)。人们可能希望自己咒诅某人,可叫那人倒霉,却永不可能相信这事必会成真,因为神没有赐下关乎咒诅人的应许,叫这人可有信心。

唯一例外的情况是,如果神赐给了某人「信心的恩赐」和「预言的恩赐」(九种圣灵恩赐的其中两种),便可能会用祝福或咒诅的形式说出来,我们看到神在一些旧约人物的生命中,偶而也会这样做(参考创二十七27-29、38-41,四十九1-27,书六26及王上十六34,士九7-20、57,王下二23-24)。但即使这些例子中,祝福或咒诅也是来自,不是来自人。因此,人们可以「咒诅」别人的想法,只是迷信,所以耶稣没有教导我们「破解人们说出来攻击我们的咒诅」,却是说「咒诅我们的,要为他祝福」,我们不用害怕别人的咒诅,害怕别人的咒诅,就显得我们对神缺乏信心。不幸地,我常常会遇到一些牧师,他们相信撒旦的能力,似乎比相信神的能力还多。虽然我每个月也会去到一些不同的国家,做很多事破坏撒旦的国度,但是,我一点也不怕撒旦或任何向我发出的咒诅,根本没有理由害怕。

神秘宗教的咒诅?

若果我们曾参与神秘宗教,是否可能会受到一些撒旦的咒诅呢?

我们一定要记得自己重生的时候,就已经得着拯救,得以脱离撒旦的权势和黑暗的国度(参考徒二十六18,西一13),除非我们投向撒旦,否则撒旦也不再可以控制我们。虽然圣经指出,以弗所的基督徒在信主前曾沉迷行法术(参考徒十九18-19),却没有说到保罗要破除任何「撒旦的咒诅」,或要在人们重生之后捆绑撒旦的能力,因为从他们相信耶稣的一刻开始,便已自动从撒旦的权势中得着释放了。

此外,保罗写信给以弗所的基督徒时,没有指示人们要释放别人脱离世代或撒旦的咒诅,只是告诉他们「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四27),「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叫他们「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六11),这些都是所有基督徒的责任。

但是,为甚么在一些情况中,人们破除一些基督徒身上所受的「世代咒诅」或「撒旦咒诅」时,有些基督徒显然会得着了帮助呢?可能是由于那个需要帮助的人相信,只要破除了「咒诅」,魔鬼便会离开。叫魔鬼逃跑的,是信心。每一个基督徒在抵挡魔鬼的时候,都应该清楚,他能够有、也应该有信心去抵挡,这样,魔鬼便会逃跑。为了赶走撒旦,没有必要召来「赶鬼专家」。

最后,圣经告诉我们,基督「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三13),我们从前因犯了罪,全都在神的咒诅之下,但是因着耶稣承担了我们的惩罚,我们便脱离了那咒诅。赞美神!我们不再受咒诅,并且能因着「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弗一3)而得以喜乐。

圣经的属灵争战

我们已揭示很多属灵争战的现代神话,不过,有没有一种属灵争战是合符圣经的呢?有的,我们现在会看一下。

或者,我们首先要知道关乎属灵争战的东西,就是属灵争战不应成为我们基督徒生命的焦点,我们应该专注在基督身上,跟随和顺服他,渐渐地长成基督的样式。圣经中只有很少篇幅说到属灵争战,向我们指出这不应是基督徒生命的焦点。

我们其次要知道关乎属灵争战的东西,便是圣经告诉我们要知道的东西,我们不需要特别的分辨能力(也不需有一个称自己有特别分辨能力的牧师),才能悉透「撒旦的奥秘」,圣经的属灵争战十分简单,圣经已清楚地写出撒旦的计谋,也直接地列出我们的责任,只要你知道又相信神所说的话,便保证可以在这场属灵争战中得胜。

回到起初

让我们回到创世记,就是初次见到魔鬼之时。创世记头几章中,撒旦以一条蛇的形状出现,若有人怀疑这条蛇是否魔鬼,启示录二十章21节可清楚证明:「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

创世记三章1节告诉我们:「耶和华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若你想到神所造的生物中,有些为了求生猎食,也相当狡猾,这便可助你明白撒旦有多狡猾。另一方面,撒旦并不如神一样无所不知,智能无限,所以我们也不应假设自己的智能一定比不上牠,耶稣教导我们要「灵巧像」(太十16)。保罗说他并非不晓得撒旦的诡计(参考林后二11),他说我们是有「基督的心」(林前二16)。

撒旦发动第一次记载下来的攻击时,问夏娃神说过甚么。撒旦透过夏娃的响应,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迷惑她,叫她叛逆神。人若相信又顺服神所说过的话,撒旦是没法迷惑这人的,所以,撒旦全盘策略,都是以一些有违神话语的思想来扰乱我们

蛇对女人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创三1)这话听来好象撒旦无意地问到一个天真的问题,然而撒旦完全清楚自己的目的。

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创三2-3)

夏娃差不多说对了,实际上,神没有禁止他们触摸分别善恶树,只是禁止他们吃树上的果子。

夏娃肯定认识足够的真理,认出撒旦的谎话来:「你们决不会死!」(创三4《新译本》)。当然,这话完全违反神所说过的话,夏娃未必会信以为真,所以撒旦按着自己的一贯作风,用一些真理掩饰自己的谎话,叫人们较容易受落,撒旦便说:「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

撒旦说谎之后,确实说了三样真事,我们知道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后,眼睛便如撒旦所说,明亮起来了(参考创三7),此外,神自己后来说人已变得像神一样,已懂得分辨善恶(参考创三22),留心:撒旦为了迷惑人,通常会在错谬中混合几分真理。

也要留心,撒旦抹黑神的性情:神为了叫亚当和夏娃幸福快乐,才禁止二人吃禁果,可是撒旦的话说起来,却好象是神不准他们得到一些好东西,撒旦的谎话大都会抹黑神的性情、心意和动机。

可惜,地上第一对夫妇竟然拒绝真理,相信谎话,并且要承担后果。不过,留意一下这事迹里面的所有现代属灵争战的元素:撒旦唯一的武器,就是以真理掩饰的谎话。人类面对一个选择,要相信神所说过的话,还是相信撒旦所说的话。人若相信真理,本可以以真理作为他们「信心的盾牌」,可是,他们却没有举起这面盾牌。

耶稣的属灵争战

当我们读到耶稣在旷野受试探遇见撒旦时,很快就看到撒旦几千来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策略,撒旦攻击的方法是叫人怀疑神所说过的话,因为撒旦知道唯有说服自己的敌人不再相信和顺从真理,才能打败他们,神的话语再次成为争战的核心。撒旦说出谎话,耶稣则用真理弹开这些谎话,相信又顺从神所说过的话,这才是圣经的属灵争战。

耶稣像夏娃、亚当和我们所有人一样,面对同一个境况,必须决定自己是听从神,还是听从撒旦。耶稣用「圣灵宝剑」,就是神的道,在自己的属灵战争中作战。从这场耶稣与撒旦的属灵争战中,让我们看看可以学到甚么。

马太重述耶稣第二次受到试探,对我们说: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太四5-7)

此处的核心问题也是神所说过的话,撒旦甚至引用诗篇九十一篇,却稍作扭曲,为了加入一些不是神所想表达的意思。

耶稣引用了另一节经文,平衡地理解诗篇九十一篇中神保护的应许。神会保护我们,却不是在我们愚昧地行事,即「试探神」的时候。我圣经旁边的脚注也是这样写。

所以,我们一定不可把经文抽离整本圣经,每一节经文也一定要与其它经文所说的互相平衡。

扭曲圣经是撒旦在属灵争战上最经常采取的招数,可悲的是,撒旦一直以来都能够成功地运用这策略,攻击很多参与现代属灵争战运动的基督徒。人们引用「攻陷堡垒」这节经文,支持要打倒空中邪灵的想法,就是一个典型曲解圣经的例子。我之前已经指出,我们按着上下文来读这节经文时,这节经文根本完全不能应用在打倒空中邪灵的想法上,可是,撒旦却喜欢我们这样想,好叫我们浪费时间向空中执政的和掌权的大声喊叫。

我们读到马太记载耶稣第三次受到试探: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耶稣说:「撒但,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祂。』」(太四8-10)

这是一个权力的试探,假如耶稣敬拜撒旦,而撒旦也信守诺言,耶稣便会得到黑暗王国第二把交椅的地位,可以统治所有未得救的人和所有邪灵,拥有从前只有撒旦才有的世界权柄。我们只能在恶梦中猜测,假若耶稣抵受不住这试探,可会发生甚么事。

也要留心,耶稣用圣经的话来驳斥撒旦的建议,在这三次试探期间,耶稣凭着「经上所说」得胜,如果我们不想受到迷惑,跌入撒旦的陷阱,便一定要认识和相信神的话语,圣经的属灵争战就是这样了。

争战的战场

很大程度上,撒旦和牠的鬼魔唯一拥有的能力,就是把一些想法放在人们心中(然而也是受到神所限制,参考林前十13),我们心中记着这点,看看以下的经文:

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 (徒五3)

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 (约十三2)

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提前四1)

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林后十一3)

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以后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着你们情不自禁,引诱你们。(林前七5)

为此,我既不能再忍,就打发人去,要晓得你们的信心如何,恐怕那诱惑人的到底诱惑了你们,叫我们的劳苦归于徒然。(帖前三5)

……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后四4)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启十二9)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牠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牠心里没有真理,牠说谎是出于自己,因牠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这些经文和其它经文也清楚说明,圣经属灵争战的主要战场就在我们内心和思想中,撒旦会用一些想法攻击我们——邪恶的建议、错误的思想、虚假的哲学、试探、各样的谎话等,我们防守的方法是认识和相信神的话语,又按着神的话语行事。

你必须明白,不是一切你怀有的想法也一定是来自你的内心,撒旦有很多帮助牠的发言人,把一些想法放进人们的心中,透过报章、书籍、电视、杂志、电台、朋友和邻居、甚至牧师,来影响我们。使徒彼得也曾经一次无意成为撒旦的代言人,劝告耶稣神的心意不是要他受死(参考太十六23)。

不过,撒旦和邪灵也可以直接在人的思想上工作,不用其它人作中介,而所有基督徒也会不时发现自己受到撒旦直接攻击,这时争战便开始。

我记得有一位亲爱的基督徒姊妹有一次来找我,向我承认一个问题,说到自己每次祷告时,脑海中也会有一些亵渎的想法和咒骂,这姊妹是我教会中最可爱、良善和委身的姊妹之一,然而却有这种可怕思想的问题。

我向她解释,这些想法不是来自她内心,她是受到撒旦攻击,撒旦想破坏她的祈祷生活。这姊妹告诉我,她停止了每天祷告,因为她害怕自己会记起那些想法,撒旦得胜了。

所以,我叫她再次开始祷告,若果那些亵渎的思想卷土重来,她便应该用从神话语而来的真理作出反驳,如果有一个声音向她说:「耶稣真是——」,她便应该说:「不,耶稣是神的儿子。」如果有一句咒骂来了,她便应该还以一个赞美耶稣的句子,如似类推。

我也告诉她,她越害怕自己会想起那些错误的想法,实际上越会招来那些思想,因为恐惧可算是逆向的信心——相信魔鬼。我们要尝试不想起某事,就必须要思想那件事,叫自己尝试不再思想那件事。

举一个例子,如果我向你说:「不要想起你的右手。」当你尝试听我的话的时候,便会立刻想起自己的右手来。你越努力去尝试,便会越糟糕,而唯一可以不想起右手的方法,便是有意识地思想另一些东西,像是你的鞋子,只要你专心想着鞋子,就不会想起你的手来。

我也鼓励那位亲爱的姊妹「不要怕」,如同圣经所吩咐我们的,她何时察觉到有任何违背神话语的想法,也应该用合符神话语的想法取而代之。

我很高兴告诉大家,这位姊妹已经接受了我的建议。虽然她祷告的时候受到了不少攻击,但是也完全得胜了她的问题,她在圣经的属灵争战中得胜了。

我调查了一些教会后,有趣地发现这位姊妹的问题原来十分普遍。在我调查过的基督徒当中,超过半数的人在祷告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亵渎思想。撒旦并不太创新。

「你们所听的要留心」

我们不能阻止撒旦和邪灵攻击我们的思想,却是可以不容这些思想成为我们的思想,这是说,我们不须沉迷这些魔鬼的想法和建议,不须留住这些想法,俗话有云:「你无法避免鸟儿在你头上飞过,但你能够避免鸟儿在你头上筑巢。」

此外,我们应该小心在自己控制范围内,不要叫自己的思想受到不敬虔的影响。我们坐在电视机前面一小时,或阅读报章时,也是由得自己被一些思想影响的时间,但这些思想可能是从撒旦而来的。耶稣说了撒种的比喻后,便警告说:「你们所听的要留心。」(可四24)耶稣知道人们若听从了谎话,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若容许撒旦在心中播下「种子」,这些种子会长成「荆棘」,最终会把神的话语挤出我们的生命以外(参考可四7、18-19)。

彼前论到属灵争战

使徒彼得明白何为正确、合符圣经的属灵争战,他所写的书信中,从来没有教导基督徒要打倒各城里执政的和掌权的。然而,彼得教导他们,要抵挡撒旦向他们生命发出的攻击,又告诉他们应该如何抵挡:

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牠,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彼前五8-9)

留心,彼得首先指出我们的位置是防守,不是进攻,遍地游行的是撒旦,不是我们,撒旦在找寻我们,不是我们在寻找牠,我们的任务不是进攻,而是防守。

第二,留意撒旦好象一头狮子,寻找可吞吃的人,撒旦怎可能吞吃基督徒?彼得是否指到撒旦可以按着字面好象狮子一样吃掉基督徒?明显不是。撒旦唯一吞吃基督徒的方法,是去迷惑他们,叫他们相信谎话,摧毁他们的信心。

第三,留心彼得告诉我们要用信心抵挡魔鬼,我们的争战不是肉体的争战,不能向撒旦挥拳攻击,撒旦会用谎话攻击我们,而我们要相信神的话语,来抵挡这些谎话,这才是圣经中的属灵争战。

彼得写信给一些受着大逼迫的基督徒,他们因着逼迫而面临试探,挣扎是否离弃自己的基督信仰。我们身处一些恶劣环境时,撒旦便会用怀疑和谎话攻击我们,这时候,你便要用信心站稳。保罗写道,在现今的「世代邪恶」,你需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六11)

雅各论到属灵争战

使徒雅各也在自己的书信中提到属灵争战,他是否告诉基督徒,祈祷可以决定天使争战的结果呢?不是。雅各是否叫他们打倒各城里欲望的灵、冷漠的灵和醉酒的灵呢?不是。雅各是否叫他们研究各城市的历史,好叫他们可以定出那一种邪灵从起初便在那里出现呢?不是。

雅各相信圣经中的属灵争战,所以他写道:

故此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雅四7)

再一次,请留心基督徒的位置是防守——我们要抵挡,而不是进攻,我们抵挡时,雅各应许我们撒旦便会逃跑。若一个基督徒不相信撒旦的谎语,不听从牠的建议,又不向牠的试探屈服,撒旦没有理由会纠缠这样一个基督徒的。

也要留心,雅各首先指示我们要顺服神,我们遵守神的话,便是顺服神,遵从神的话语,便可以抵挡撒旦。

约翰论到属灵争战

使徒约翰也在约翰一书中写到属灵争战,他是否叫我们走到高处,好要击倒魔鬼的堡垒?不是。约翰是否告诉我们如何赶出基督徒身上不时叫他们生气的鬼呢?不是。

相反地,约翰好象彼得和雅各一样,只相信圣经中的属灵争战,同样教导:

亲爱的弟兄啊,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神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神的灵来;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神,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你们从前听见他要来,现在已经在世上了。小子们哪,你们是属神的,并且胜了他们,因为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他们是属世界的,所以论世界的事,世人也听从他们,我们是属神的,认识神的就听从我们,不属神的就不听从我们,从此我们可以认出真理的灵和谬妄的灵来。(约壹四1-6)

留心,约翰在这几节经文中都是论到撒旦的谎话和神的真理,我们凡灵也要试验,看看这些灵是否出于神,而这试验是以真理作为基础,邪灵不会承认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只会说谎。

约翰也告诉我们,我们已胜过了邪灵。这是说,我们是属于光明的国度,已不再受到魔鬼的控制。耶稣是更大的那位,已住在我们里面,人们有了基督住在里面,便不应该害怕魔鬼。

约翰也说到世人会听从邪灵,指到这些邪灵是会说话,我们知道邪灵不是说出声音来,却是把一些谎话放在人们心中。

我们是跟随基督的人,不应该听从邪灵的谎话,约翰指到认识神的人会听从我们,因为我们有真理;我们有神的话语。

再一次留心,撒旦的策略是要叫人相信牠的谎话,如果我们认识又相信真理,撒旦就不能打败我们,圣经中的属灵争战正是这样。

信心就是关键

只认识神的话语,还不足以在属灵争战中得胜,关键是真正相信神所说过的话,在抵挡魔鬼和赶鬼的事上也是一样。举一个例子,再想一想我们之曾经前查考过的一个例子,耶稣赐给十二门徒「权柄,能赶逐污鬼」(太十1),我们却发现在七章之后,他们无法赶出一个癫痫小孩身上的鬼[8]。耶稣知道他们失败了的时候,便叹气道:

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太十七17)

耶稣哀叹他们不信,再者,门徒后来问他,何以他们无法赶出那鬼时,耶稣回答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太十七20),因而,我们看到门徒若失了信心,也不能行使赶鬼的权柄。

我们能否成功地赶鬼和抵挡魔鬼,视乎我们有多相信神的话语。如果我们真正相信神所说过的话,我们的一言一行也会表现出这份信心。恶狗只追赶逃跑的人,而魔鬼也是一样,如果你逃跑,魔鬼便会穷追不舍,若是你用信心站稳,魔鬼便会离你而去(参考雅四7)。

使徒设法赶出那小孩身上的鬼,却失败了,难怪人人也可以看出他们是缺乏信心。如果那鬼把牠在耶稣面前所作的把戏,作在门徒面前,叫那小孩「重重的抽疯」(路九42),口吐唾沫(参考可九20),可能会叫门徒由相信变成害怕,也可能被自己所见到的事吓呆了。

不过,人们若有信心,就不会因所见的事而动摇,只会跟从神的话语,「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五7),神不能说谎(参考提一2),所以即使我们的环境看来与神的话互相矛盾,我们也应该坚定相信。

留心,耶稣只用了几秒钟便赶出那小孩身上的鬼,是靠着信心,不用浪费时间做些「赶鬼程序」。人们相信自己有神所赐下的权柄,便不用花上几小时来赶鬼。

此外,圣经没有记载耶稣向鬼魔叫喊,人们若有信心,何用叫喊。耶稣也不用多次吩咐那鬼出来,一次吩咐便足够,第二次吩咐,便显明自己有怀疑了。

结论

造就门徒的牧师用自己的榜样和说话教导合符圣经的属灵争战,好叫门徒能够站稳,抵抗魔鬼的诡计,顺服耶稣的命令而行,不会引导门徒随从今世的「异教之风」,鼓吹一些不符合圣经的属灵争战,知道这些做法是出于焦点不对,实际上是受到撒旦迷惑,不过,人们却以为自己是得胜了。

 

 


[1] 我所写的书《神的试炼》(God’s Tests)对这观念有更仔细的讨论,英文版可在我们的网页 www.shepherdserve.org中免费阅读。

 

[2] 这规则有一个例外情况,就是人们被鬼附得太利害,以致无法说出自己想得自由,在这些情况中,必需圣灵特别的恩赐才能赶出鬼来,而圣灵恩赐则随着圣灵的意思运行。

[3] 罗马书一章18至32节中,保罗说到未信的人,也支持这种想法。

[4] 当然,在一些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比例的人口处于光明或黑暗国度。

[5] 那些持守「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人无疑会反对这种看法,我会鼓励他们读一下罗马书十一章22节,哥林多前书十五章1至2节,腓立比书一章21至23节和希伯来书三章12至14节,请特别留心当中的条件句。

[6] 民数记五章14至30节说到「疑恨的心(或作灵)」,而箴言十六章18节说到「狂心(或作灵)」,这两个例子也可以好好说明「灵」这字可用来表示一种主要的态度,而不是说到真实的邪灵。民数记十四章24节中,我们读到迦勒另有一个「心志(或作灵)」,明显是指到迦勒的良好态度。

[7] 这不是说儿女不会因着父母的罪受苦,因为儿女不时会因着父母的罪而受苦。不过,儿女受苦时,不代表神正在因着父母的罪惩罚儿女,只显出人们多么邪恶,明知自己的罪会使到自己的儿女受苦,仍要犯罪。圣经清楚指明,神会施怜悯延后一个人的审判,向这人同样或更加应受审判的后代施行审判;同样地,神也会施怜悯延后一个世代人民的审判,然而却会向随后同样或更加应受审判的世代施行审判(参考耶十六11-12),这情况与因着人们祖父母的罪而惩罚那人,大不相同。

[8]我们若假定所有癫痫症都是由内在的邪灵产生时,必须要非常小心。

 

To subscribe to David Servant's periodic e-teachings, click here.


结果子和倍增的圣经原则 » 属灵争战的现代神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