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禮儀式

 

耶穌只為教會賜下兩種聖禮:洗禮(參考太二十八19)和主餐(參考林前十一23-26)。我們首先會查考水禮。

在新約之下,信徒也應會經歷三種不同的洗禮:歸入基督身體的洗禮,水的洗禮和聖靈的洗。

人們重生時,便會自動受了歸入基督身體的洗禮,成為基督身體即是教會的肢體:

(我們)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林前十二13,同參考羅六3;弗一22-23;西一18、24)

聖靈的洗是得救後的經歷,也是所有信徒都應得著的。

最後,信徒悔改相信主耶穌後,也應該盡可能接受水的洗禮,洗禮應是初信者第一個順服的表演:

他(耶穌)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可十六15-16)

初期教會十分看重耶穌叫人受洗的命令,初信者也都立即受洗,幾乎沒有例外(參考徒二37-41,八12-16、36-39,九17-19,十44-48,十六31-33,十八5-8,十九1-5)。

一些不合聖經的洗禮觀念

有些人會為初信者灑水施洗,這樣做是否正確?新約中翻作受洗的希臘文是baptizo,直譯解作「浸入」,因此,受洗的人應該浸入水中,而不要單單灑水,我們很快會查考一下基督教洗禮的象徵意義,這象徵也支持浸禮的觀念。

有些人會施行嬰兒洗禮,然而聖經卻沒有這種例子,這種洗禮是源自「受洗得救」的假教義——認為人受洗的一刻便重生了。聖經清楚地教導我們,人們應先信耶穌,才接受洗禮。因此,孩子長大一些,懂得悔改和跟從主時,才可以接受洗禮,嬰兒和小孩子不應該受洗。

有些人教導說,就算人們信了耶穌,若未受洗,還不算為得救。根照聖經,這種想法並不正確,使徒行傳十章44至48節中,我們讀到哥尼流一定未受水的洗禮以先,已經得救,且受了聖靈的洗,除非人們首先得救,否則不可能領受聖靈的洗(參考約十四17)。

有些人則教導,人們若不按著特定的公式受洗,便不是真正得救。然而,聖經沒有特別地指出一些形式,才看為是正確的洗禮。舉一個例子,有些人說人們若沒有「奉父、子和聖靈的名」受洗(太二十八19),只單單「奉耶穌的名」受洗(徒八16),便無法得救,這些人無異於法利賽人,蠓蟲就濾出來,駱駝倒吞下去。世界還等待聽見福音,基督徒卻為了洗禮時怎樣說才是正確,而議論一番,這是何等的悲劇。

洗禮的聖經象徵

洗禮象徵一些新約信徒生命中已經發生的事,最簡單來說,洗禮象徵我們已洗去自己的罪,現在在神面前得潔淨,保羅信主後不久,亞拿尼亞差遣掃羅(保羅),向他說:

現在你為什麼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二十二16)

第二,洗禮也象徵我們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又同復活。我們重生,進入基督的身體後,從那時起,我們便算為「在基督裏」。因為耶穌是我們的代表,所以神也把耶穌所成就的一切也歸到我們身上,故此「在基督裏」,我們受了,埋葬了,又復活了,成為新造的人:

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羅六3-4)

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裏復活神的功用。(西二12)

初信者接受水禮時,也應該學習這些重要的真理。人們信了耶穌後,也應該盡快接受洗禮。

主餐

主餐源自舊約中的逾越節晚餐,在那一夜,神拯救了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奴役,又叫每家每戶宰殺一隻一歲的羊羔,把羊血灑在門楣和門檻上,「滅命的使者」當夜走過埃及,擊殺埃及人的長子時,看見以色列人門上的血,便會「逾越」而過。

此外,以色列人當夜也會吃那逾越節的羊羔,又會吃無酵餅七天,慶祝這節日,這是以色列人永遠的定例,每年也會守(參考出十二1-28)。明顯地,逾越節的羊羔代表基督,哥林多前書五章7節中也這樣稱呼基督。

耶穌和門徒守逾越節時,耶穌設立了聖餐,耶穌是在逾越節期間被釘上十字架,也真實地應驗了他的呼召:「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

我們所吃的餅和所喝的葡萄汁,也是象徵耶穌為我們擘開的身體,為洗淨我們的罪而流出的血: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裏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太二十六26-29)

使徒保羅也如此說: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十一23-26)

時間和方式

聖經沒有告訴我們多久才領受一次聖餐,不過,明顯在初期教會中,人們常常會在家中聚會,領受聖餐,也會一同用飯(參考林前十一20-34),因為主餐源於逾越節晚餐,耶穌定立主餐時,主餐也是正餐的一部分,初期教會也會在用飯時領受主餐,我們今天也應該這樣行,然而很多教會仍只跟從「人的傳統」。

我們應該懷著敬畏的心領受主餐,使徒保羅教導我們,干犯主餐是很嚴重的罪:

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林前十一27-32)

保羅勸誡我們,領受主餐以先要省察自己,若發覺自己有罪,就要悔改認罪,否則,我們可能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因著耶穌受死流出寶血,叫我們從罪裏得釋放,所以我們肯定不想帶著一些未認的罪,來領受這代表他身體和血的聖餐。若我們這樣做,就可能是吃喝自己的審判,招致患病和早死,就如哥林多的信徒一樣,我們要「分辨自己」,即是承認和悔改自己的罪,才不致受到神的管教。

哥林多信徒最大的罪是愛不足。他們彼此爭論,彼此不合,事實上,他們領受主餐時,有些人飢餓,有些人卻喝醉,也顯出他們缺乏體諒和關心(參考林前十一20-22)。

我們所吃的餅代表基督的身體,就是今天的教會,我們一同領受一個餅,代表我們合一為肢體(參考林前十17),人們領受這代表基督一個身體的餅時,卻彼此相爭不和,這是何等大的罪!我們領受主餐以先,需要肯定自己與主內的弟兄姊妹有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