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正確

如果你想確保內容準確無誤,歡迎登入[1],這人受到委任,要專心事奉一間特定的地方教會。如果這人要造就一些順服耶穌所有命令的門徒,他首要的責任應該是甚麼呢?自然來說,我們會想到教導,耶穌叫我們藉著教導,使人作門徒(參考太二十八19-20),作長老/牧師/監督也要求「善於教導」(提前三2),那些「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配受加倍的敬奉」(提前五17)。

因此,牧師應該問問自己:「這篇講道如何幫助完成使人作門徒的使命?」以衡量自己的講道。

可是,牧師單單在主日或週末講道,是否已經履行了他們教導的責任?如果牧師這樣想,便忽略了一個事實,聖經指出,牧師所過的生活和所作的榜樣,才是最首要的教導。公開作出的教導,不過是補充他日常生活的教導例子,所以,作長老/牧師/監督的條件,很多也與個人的性情和生活方式有關,多於人們的說話技巧。提摩太前書三章1至7節中,列出十五項作監督的要求,其中十四項與品性有關,只有一項關乎教導的能力。提多書一章5至9節中,列出十八項長老的條件,十七項與品性有關,只有一項關乎教導的能力。保羅先提醒提摩太,「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接著又說「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提前四13),因此,保羅先提到提摩太的品性,才說到他公開的教導事奉,突出品性更為重要。

彼得同樣寫道:

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1-3)

誰會激勵我們背棄自己,順服基督?豈不是那些我們敬佩的講道和敬佩的生命麼?牧師若不委身,又軟弱不堪,便不能激勵任何人背起自己的十架。當這類牧師偶爾傳講一篇叫人委身基督的道,一定會用一些含糊籠統的話,否則,聽眾可會質疑這牧師是否真心。我們記念過去一些最偉大的基督徒領袖,不是由於他所講的道,乃是由於他所作出的犧牲。他們離世後,他們的榜樣,仍然會長久地激勵我們。

如果牧師身為耶穌基督的門徒,卻沒有作好順服的榜樣,他講多少篇道,也是浪費時間。牧師,你的榜樣比你講道的聲音強大十倍有多!你自己是否背棄自己,跟隨基督,好激勵別人也背棄自己,跟隨基督呢?

不過,如果人們主要只知道牧師是主日早上的講員,這牧師如何透過自己生活方式的榜樣教導別人呢?實際上,人們頂多只在牧師站在教會出口,跟他們握手道別的幾秒鐘時間內,才看到牧師的生命如何。可能,現代的牧養模式有些東西不太對勁

每星期的主日崇拜講道

如果牧師以為自己主要的教導責任,是每星期傳講一篇公開講道,那又是想錯了。耶穌的教導職事,除了公開講論(很大程度上,這些講論也相當短), 還有很多私下的對話,都是由他那些好奇的門徒主動發問。此外,這些對話不僅僅限於每星期用一個半小時在教會建築物內傾談,在海邊、在家中、在沙塵滾滾的路上,都會發生,因為耶穌的門徒可以完完全全看到耶穌如何生活。五旬節以後,十二門徒「在殿裡、在家裏」不住的教訓人(徒五42),天天與信徒群體交通。保羅也「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裏」教導別人(徒二十20)。

說到這裏,如果你是一個牧師,可能會比較一下自己的事奉與耶穌和初期使徒的事奉,甚至可能會開始懷疑,自己一直所作的,是否神希望你去作的?還是,你只是正在做數百年以來教會傳統教導你去作的事情?如果你現在感到懷疑,這是好事,是很好的事,這是走回正確方向的第一步。

可能,你會想得更遠,或者會對自己說:「如此事奉會需要很多時間,我哪裏可以找到這些時間,在各人家中教導人,與他們一同生活,好叫我能夠主要以自己的榜樣影響他們?這是一個奇妙的問題,因為這問題可以引導你,叫你質疑究竟現代對牧師角色的觀念,是否有點兒不對勁。

或者,你心中甚至想到:「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願意與自己教會中的會眾如此親近地生活,神學院教導我們,牧師不應與自己的會眾走得太近,必須保持幾分距離,好維繫別人對他專業的尊重,牧師不可與會眾成為密友。」

這類想法顯出,現代教會中通常的做事方式有些非常不對勁的地方,耶穌與十二門徒走得很近,其中一位更在用飯的時候,把頭靠向耶穌的胸膛(參考約十三23-25),他們確實地一同生活了幾年。故此,為了成功地牧養人們,刻意保持一種專業的距離,這種想法到此為止吧!

比較一下古時和現代的方法

如果我們的目標就是順服耶穌,使人作門徒,我們跟從耶穌使人作門徒的方法,豈不是更有智慧嗎?耶穌的方法相當可行,那些跟隨他的使徒也用得很好。

現代使人作門徒的方法,叫人成為順服基督一切命令的門徒,又做得有多好呢?舉一個例子,一些對美國基督徒的研究一再顯示,大多數聲稱自己是基督徒的人所過的生活,與非基督徒所過的生活,實質上沒有分別,可能這是時候,我們要提出一些問題,重新查考聖經。

以下有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可以問問自己:初期教會既沒有任何教會建築物,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教牧同工,又沒有神學院,沒有詩集、投影機、無線麥克風、錄音機、主日學課程、青年事工、敬拜隊、詩班、電腦、影印機、基督教電台和電視台、數以萬計的屬靈書藉,甚至個人也沒法擁有一本聖經,他們為何可以這樣成功地使人作門徒?初期的信徒和耶穌也不需要這些東西,來使人作門徒,因為這些東西當時都不重要,現在也不重要,這些東西可能有用,卻並不是必要。事實上,很多這類東西更可能會攔阻我們使人作門徒,讓我給你兩個例子吧。

我們先想想一個情況,現代教會認為必須有受過神學院訓練的牧師,才能帶領教會。在保羅看來,這種觀念真是聞所未聞,在一些城市中,保羅建立教會以後,便離開幾星期或幾個月,再回來委任一些長老指導他們(例如,參考徒十三14-十四23),這表示有幾星期或幾個月,這些教會既沒有保羅同在,也沒有正式的長老管理,而大多數的長老受到任命時,也只是相當年輕的信徒,沒有接受過兩至三年的正式神學教育,以裝備他們的工作。

因此,按著聖經的教導,牧師/長老/監督也不需要兩至三年的神學教育,才能有果效地事奉,沒有人能夠用理性駁斥這事實。然而,現代教會的要求不斷地向信徒傳遞一個信息:「如果你希望成為教會的領袖,便要接受幾年正式的教育。」[2] 這種要求會減慢產生領袖的過程,因而減慢使人作門徒和教會擴展的過程。我心裏懷疑,如果一些像安利(Amway)一樣的美國公司要求所有傳銷員搬到另一個城市中,接受三年正式的訓練才可以出來售賣肥皂或香水,這些公司還會否可以佔據了他們的目標市場?

有些人說:「但是,牧養教會是一種又艱難、又複雜的使命!聖經說,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參考提前三6)

第一,這關乎到初入教的定義。保羅的觀念顯然跟我們的不同,因為他委任一些只是相信了幾個月的人,擔任長老/牧師/監督。

第二,現代牧養教會如此困難和複雜,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整個教會架構和事奉制度,也遠離聖經的模式。我們把教會變得這樣複雜,以致只有少數的超人才能夠勉強達到牧會的要求!

另外有一些人會說:「可是,神禁止一切未有受過聖經或神學院教育的人管理教會!這些未有受過訓練的人,可能會帶領會眾相信一些假教義!」

這顯然不是保羅所關心的事。事實上,今天很多受過神學訓練的教牧,連童女生子也不相信,又同意同性戀,教導人們神希望人人也可以開一輛名貴房車,又說神預定一些人滅亡,或毫不畏縮地說人們不用順服基督,也可以得進天國。現代的神學院不時增長了一些假教義,受過專業訓練的教牧便會進一步傳開這些假教義。

教會的「平信徒」不敢挑戰這些牧師,因為他們是專家,受過神學教育,又能拿出更多的「文本證據」。此外,這些教牧也用一些自己獨有的教義,定義自己的教會,叫教會與其他的基督肢體分裂,到一個地步,甚至為他們的教會建築物加上一些名稱,宣傳自己的不同之處,向世人發出一個信息:「我們與別的基督徒並不一樣。」人們若不同意他們那些又脆弱又分裂教會的教義,就會被標籤為「分裂教會」,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到了今天,異端裁判所仍然很活躍,它們是由一些滿有外交手段的牧者操縱。那些人本應使人作門徒,因著彼此相愛而被世人認出來,耶穌豈是希望為他們作出這樣的榜樣嗎?

現今的基督徒會選擇一些建基於一些特定教義的教會,認為有正確的神學觀念,比起有正確的生活方式來得更加重要,這一切也由於人們廢棄了一種聖經模式。

一種可供選擇的聖經模式

我是否在提倡選立一些才信主三個月的信徒,由他們管理教會(正是保羅所作的事)?是的,不過這些信徒必須符合聖經對長老/監督的要求,他們所管理的教會也必須跟從一種聖經模式。這是說,這些教會必須是一些新建立的聚會所,都委身一位成熟的植堂牧師,可以由他作出一些監管。[3] 如此,新委任的長老便不是完全一力承擔。

第二,會眾的人數必須不多,可以在家中聚會,如同初期教會的情況一樣[4]。這樣做,教會會更容易管理。長老/監督的其中一個要求之所以是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家(參考提前三4-5),大概就是這個原因。管理一間「家庭教會」,比起管理一個家,更富挑戰性。

第三,會眾必須是一些聽到恪守聖經的福音後,願意悔改的人,因為這樣的人都是主耶穌基督的真門徒。這樣可消除一切因牧養一些貌似綿羊、實際上是山羊的人所帶來的麻煩。

第四,牧師/長老/監督必須要按照聖經的角色行事,而不要按著文化的角色行事。這是說,他們一定不可以像大多數現代教會中牧師/長老/監督所作的,處身最關鍵、最重要和最矚目的位置[5]。相反地,他們要成為整個身體的獨立肢體,成為以言教和身教去教導別人的謙卑僕人,不單作主日早上的講員,卻要跟從耶穌的方法,達成使人作門徒的目標。

我們若跟從這種模式,那麼有些就算只信主三個月的信徒,也能管理教會。

教會建築物

教會的建築物又如何?建築物是另一種現代教會「不可或缺」,但初期教會卻沒有也安好的東西。教會的建築物是否對使人作門徒的過程有幫助呢?

我還作牧師的時候,不時覺得自己更像一個地產經紀、銀行家、建築承包商和籌款專家,教會的建築物有任何破損漏水,我便要造夢也想著建築物,拼命尋找建築物,裝修舊的建築物,租借建築物,興建新的建築物,維持這些建築物。建築物消耗我很多時間和精力,我這樣關心建築物,因為我好像大多數牧師一樣,認定除非有一座建築物給教會聚會,否則便不可能會成功。

建築物也消耗大量金錢(在美國,有些會眾花在建築物上的金錢多達數千萬美元),我希望得到建築物的夢想達到後,便不時夢想有一天,建築物的供款會還清,那時候我們便能夠用那些錢作教會事工。有一次,我教導會眾作好管家,不要欠債,卻發覺自己使到全會眾也一同欠債!(我肯定是以榜樣教導人了。)

大多數教會的建築物每星期也只會使用幾個小時,世界上有甚麼別的機構,會興建一些使用得這樣少的建築物?(答案:只有邪教和假宗教。)

這個吞錢的黑洞會造成很多問題,牧師擁有一座建築物,便常常需要資金周轉,這樣會影響他的工作。牧師會容易想去討好有錢人(這些人通常不會作出任何犧牲),妥協不作一些可能會得罪某些人的教導,扭曲聖經,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牧師的講道會受制於一些不會阻礙資金周轉、鼓勵人們奉獻金錢的主題。因此,基督徒有時會開始覺得,作信徒最重要的幾方面是(1)給十一奉獻(順帶一提,耶穌只看這是一條次要的命令)和(2)出席教會(每個主日收集十一奉獻的地方),這幅絕對不是建立門徒的圖畫。可是,很多牧師夢想有這樣一群會眾,當中人人也只是做這兩件事便足夠。如果一個牧師有半數以上的會眾願意做這兩件事,便可以寫書,向千千萬萬其他牧師分享他的秘訣!

事實勝於雄辯:使徒行傳中沒有記載有任何會眾購買或興建一座建築物,很大程度上,信徒恆常在家中聚會[6] ,從來不用為建築物籌募經費,新約書信中也沒有任何關乎教會建築的指導。此外,基督教發展的前三百年,沒有人會想興建一座教會建築物,但後來在君士坦丁(Constantine)的命令下,教會與世界聯合起來。試想想三百年有多久!初期教會就算遭到激烈的逼迫,也以幾何級數的程度發展和倍增,全都用不著建築物。在隨後多個世紀中,這類現象也一再重複發生,最近在中國也發生了。在中國,很可能有超過一百萬間家庭教會。

主日早上十一時是人們最疏離的時間

一些抄襲美國模式的現代教會設施,最低限度,準會有足夠的空間,提供一些獨立的房間服事不同年齡組別的人。不過,在初期教會中,為男、女和不同年紀的兒童提供一些特別分開的事工,真是聞所未聞。初期教會每一方面也都合一,每一方面也不抽離,家庭單位也同在一起,由於教會的架構,父母的屬靈責任來得更重,不像在現代教會的架構下,父母的屬靈責任黯然失色。

教會的建築物是否有助使人作門徒,還是會妨礙這事?從歷史來看,貫穿這些世紀,教會沒有建築物,反而能夠更成功地使人作門徒,其中有很多不錯的理由。

如同首三百年的初期教會一樣,在家中聚會,大家大概有三到五個小時,快樂地一同用飯,彼此教導,一同唱詩,分享各人的屬靈恩賜,這提供了一個讓信徒靈命真正成長的環境。基督身體的肢體,會感到自己是參與者,因為他們彼此面對面而坐,不像現代教會的會眾所感到的——感覺自己是劇院的觀眾,坐下來看著對方的背,又怕錯失台上的演出。一同用飯的氣氛,可帶來透明度、真正關心的關係和真正的團契,這是現代教會的「團契」無法相比的,因為他們通常都在牧師提醒以後,才與坐在自己附近的陌生人握握手,十分空洞。

教導應該更像是答問時間、同輩之間的公開討論,而不是由一些身穿古怪服裝的人,站在高處,以舞台劇的聲調對那些文靜(通常也感到很沉悶)的聽眾,作出一些講課。牧師不用「預備每星期的講章」,所有人(當然包括長老/牧師/監督)也可領受一些聖靈所賜的教導。

家庭教會的地方不夠用的時候,長老不會想去找一座更大的建築物,相反,人人也知道他們可以分成兩間家庭教會,人們只需要尋求聖靈的意思,看看應該在哪裏進行新的聚會,應該由誰人來監管。幸運地,他們不需要收集一堆陌生人的履歷表和教會增長理論,以細察他們的哲學和教義看法;他們中間已經有一些熱心的監督,受過在職培訓,也已認識他們將要牧養的小羊。家庭教會有機會到一個新地區傳福音,向未信的人顯出基督徒是一些彼此相愛的人,又可以邀請未信的人參加他們的聚會,就如邀請他們吃一頓飯那麼容易。

蒙福的牧師

家庭教會的牧師/長老/監督也不會由於過度沉重的牧養責任,慘遭事奉「燒盡」,如現代教會廣泛會有的情況(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每月有一千八百個牧師離職)。家庭教會的牧師,只須牧養一小群的羊,如果那些會眾供應他的經濟需要,好叫他可以全職事奉的話,他實際上有時間祈禱、默想、向未信者傳福音、幫助窮人、探訪病人,為他們禱告,花上有質量的時間去裝備一些新門徒,叫他們與自己一起做上述的事情,教會行政也十分簡單。

家庭教會的牧師,可以與自己區內其他長老/牧師/監督同工,不須爭作「市內最大的教會」,或與其他牧師爭奪「最佳青年事工」或「最精彩兒童教會計劃」。人們不會到教會聚會去評一下敬拜隊的演出如何,牧師的娛樂性又有多高。這些牧師都是重生得救,熱愛耶穌和自己的會眾,喜愛一同用飯,分享一切神賜了給他們的恩賜,他們的目標是順服耶穌,準備好站在耶穌審判的大寶座前。

當然,家庭教會中也有一些問題,新約書信也曾說出這些問題。不過,許多無可避免地荼毒現代教會、又阻礙門徒造就的問題,都沒有出現在初期教會中。這單單是因為初期教會的模式,相當有別於第三世紀後和黑暗時期中所演化出來的教會模式。再者,我們要接受一個事實:主後第四世紀以先,教會仍然沒有出現建築物。假如你活在首三個世紀的話,你的事奉與現在的事奉會如何不同?

總結來說,我們越貼近聖經的模式,便越會有果效地成就神叫人作門徒的目標。今天教會中建立門徒的最大攔阻,是來自一些不符合聖經的架構和操練。


[1] 看來很清楚,牧師(希臘文是poimain,解作牧羊人)、長老(希臘文是presbuteros)和監督(希臘文是episkopos,KJV譯本翻作主教)也都同等,舉一個例子,保羅教導以弗所的長老presbuteros),說聖靈立他們作全群的監督episkopos),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希臘文動詞poimaino)神的教會(參考徒二十28),提多書一章5至7節中,保羅也把長老presbuteros)和監督episkopos)看作同義詞使用,彼得也勸長老(presbuteros)牧養(poimaino)群羊(參考彼前五1-2)。主教(KJV對episkopos這字的翻譯)比牧師或長老的職位更高,要監察多間教會,這種想法是由人創造出來。

[2] 從很多方面來說,現代教會很著重教牧要接受專業訓練。 這是一種更嚴重災病的病徵,這災病便是把知識的增長,等同於靈命成長。我們以為人們知道得越多,靈性便越成熟,可是,這人可能會更不成熟,會以自己所知道的東西自高自大。保羅確實寫道:「知識叫人自高自大。」(林前八1)肯定地,如果人們有二至三年在神學院中天天聽一些沉悶的講論,將來也只會成為一些每週沉悶地講道的人。

[3] 提摩太前書和提多書中,保羅說到由他們在教會中委任一些長老/監督,所以提摩太和提多有一段時間要監管這些長老/監督,很可能會定時與這些長老/監督見面,造就他們作門徒,因為保羅寫道:「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

[4] 參考徒二2、46;五42;八3;十二12;十六40;二十20;羅十六5;林前十六19;西四15;門一2;約貳一10。

[5] 值得留意,保羅寫給眾教會的信,是寫給不同教會中的每一個人,而不是寫給一些長老或監督,也只有兩封寫給教會的信中,保羅才有提到長老/牧師/監督。其中一次,保羅在信一開始的問安中提到監督,但似乎是為了免得人們以為他們不是收信人之一(參考腓一1)。另一次,保羅列出一些裝備聖徒的人,當中提到牧師(參考弗四11-2)。特別值得留意的是,保羅說出一些我們以為一定牽涉到長老的教訓時,好像帶領聖餐,調解基督徒之間的衝突等,卻沒有提到長老的角色。這一切也指出,長老/牧師不佔有大多數現代教會中那種關鍵、重要的地位。.

[6]參考徒二2、46;五42;八3;十二12;十六40;二十20;羅十六5;林前十六19;西四15;門一2;約貳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