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的职事

在这一章中,我们会看看教导职事许多的方面问题。使徒、先知、传道人[1]、牧师/长老/监督、教师(当然了)和某程度上所有跟从耶稣的人,也有责任作教导,因为我们也应该建立门徒,教导我们的门徒顺服基督所有的命令。[2]

我之前也强调过,使人作门徒的牧师或事奉人员先以身教,其次才是言教,言行一致,使徒保罗很成功地使人作门徒,他写道: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林前十一1)

这应该成为所有事奉人员的目标——能够坦然地向自己所带领的人说:「效法我所行的事,如果你想知道跟从基督的人如何生活,就只管看着我。」

作为比较,我还记得自己曾向从前自己牧养的会众说:「不要跟从我……跟从基督!」虽然当时人们没有跟从我,但是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值得跟从的榜样。事实上,我当时实际上是承认自己没有按着自己应该那样跟从基督,却要叫其它人做一些我自己没有做的事!保罗所说的话却是多么不同。说真的,如果我们不能叫别人效法我们,因为我们效法基督,便不应该参与事奉,因为人们会以事奉神的人为他们的榜样,领袖如何,教会也如何

透过榜样,教导合一

让我们把这身教的观念应用在其中一个教导的主题上:合一的主题。所有牧师/长老/监督也渴望自己的羊群合一,讨厌自己的教会中出现分裂,明白主非常憎恨信徒结党。始终,耶稣嘱咐我们,要彼此相爱,如同他爱我们一样(参考约十三34-35),我们彼此相爱,便在观看我们的世人面前显出我们是耶稣的门徒。这一切既是这样,大多数教会领袖也会劝勉会众彼此相爱,追求合一。

然而,事奉神的人应理先以身教为主,我们在生活上却不时做不到自己所教导的爱和合一。举一个例子,当我们表现不爱其它牧师,不与他们合一时,就是向会众传递一个与自己所传相反的信息,我们期望他们这样做,自己却又不去这样行。

事实上,耶稣论到合一时,最主要是向领袖说的,提到他们与其它领袖的关系。举一个例子,最后晚餐时,耶稣为门徒洗脚后,向他们说:

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约十三13-15)〔留心耶稣也用身教〕

牧师不时会引用这段经文,教导会众要彼此相爱,这是很合宜的。不过,这段经文其实是说给十二门徒听的。耶稣知道,如果教会的领袖彼此分裂,彼此竞争,他将来的教会便不太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于是他清楚地指出,自己希望信徒领袖要谦卑地彼此服事

在当时的文化处境中,耶稣透过洗脚这最低下的家仆工作,显出谦卑的服事。假如耶稣在历史中一个不同的时间到访一个不同文化的地方,便可能是为门徒洗厕所或倒垃圾。有多少耶稣现代的信徒领袖会愿意彼此流露这种爱和谦卑呢

耶稣在一小时之内,多次强调这重要的信息。他为门徒洗脚后不久,便向这群未来的信徒领袖说: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4-35)

耶稣所说的话肯定可以应用在所有基督的门徒身上,不过他本来是向领袖说这一段话,论到他们要怎样相处

一会儿以后,耶稣再一次说: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十五12-13)

留心,耶稣又再向领说话。

片刻以后,耶稣再说:

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约十五17)

几分钟后,耶稣的门徒听到耶稣为他们祈祷:

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约十七11)

最后,一会儿以后,耶稣继续祷告,门徒听见他说:

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十七20-23)

因此,在一小时之内,耶稣六次向他未来的领袖强调他们合一的重要,叫他们彼此谦卑相爱,彼此服事,以表现这种合一。很明显,耶稣看这事十分重要,他们彼此合一,是世人会否相信耶稣的关键。

我们做得好吗?

不幸地,我们一面希望自己的会众彼此相爱的同时,我们许多领袖却又彼此争竞,为求建立自己的教会,不惜用一些不道德的方法,牺牲其它的教会。我们很多领袖,都跟那些持不同教义的牧师不相往来,甚至还会在自己教会的建筑物外面,放上一些标记,向世人宣传自己的不合一,向所有人发出一个信息:「我们不像其它教会建筑物中的基督徒。」(我们实在成功地叫世人知道我们有多不合一,因为大多数非信徒也知道基督教是一个很分裂的宗教。)

简而言之,我们没有行出自己所传的,可是我们的榜样,比我们的讲道更能教导会众何为合一。如果信徒领袖言行不一,便不要以为大众基督徒会彼此合一和相爱。

当然,我们唯一的出路便是悔改,必须承认自己在信徒和世人面前所作的坏榜样,除去这些叫我们分裂的栏阻,开始如耶稣所吩咐的一样彼此相爱。

这是指到,我们一定要先与其它牧师和事奉神的人接触,包括一些相信一些不同教义的牧师。我不是叫大家与一些未重生、不顺服的牧师或为私利而事奉的人相交,这些人是披着羊皮的狼,耶稣正正教导我们如何认出他们,从他们的果子便可认出他们。

然而,我所指的牧师和事奉神的人,是竭力持守耶稣的命令,一些真正的主内弟兄姊妹。如果你是一个牧师,便应该立志与其它牧师彼此相爱,在你的会众面前,实际地流露这份爱。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去找区内的其它牧师,承认自己没有按着本分去爱他们,请他们宽恕自己,这样做应该可以拆毁一些围墙。然后,立志与其它牧师定时聚餐,彼此勉励和劝戒。这样做的时候,你们便可以凭爱心讨论一些叫大家容易分裂的教义,无论你们最后是否同意彼此所谈论的东西,仍然竭力追求合一。在我的人生和事奉中,当自己最后愿意聆听一些与自己的教义并非同一阵线的人所说的话时,便得到很大的造就,这是之前很多年来自己自我封闭时,所失去了的祝福。

你可以邀请其它牧师到你的教会或家庭教会聚会,显出你们的爱和合一。你的教会也可与其它教会或家庭教会合办一些聚会。

你可以改变自己教会的名称,避免向世界宣传你与其它基督肢体有多不合一。你可以抽离自己的宗派或特定的机构,看自己为基督的身体,告诉所有人你相信耶稣只是在建立一间教会,而不是很多不同又无法融洽共处的教会。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激进,但为何我们坚持一些耶稣明显从没想到要发生的事呢?为何我们要作一些耶稣不喜悦的事呢?圣经中没有提到任可宗派或特别机构,当哥林多人为自己所爱的师傅发生分裂时,保罗严厉地责备他们,指出他们如此分裂,便显出他们是属肉体的,只是属灵的婴孩(参考林前三1-7),我们的分裂岂不是也显出同样的东西吗?

我们应该避开一切会叫我们彼此割裂的东西,家庭教会不应该为自己起名,或加入任何有名义的机构。在圣经中,个别教会只以他们聚会的房子来作出辨别,而市内各间教会只会以这些教会所位于的城市作出辨别,全部教会也看自己为同一间教会,那就是基督的身体。

君王只有一位,国度也只有一个。任何人想抬高自己,好叫信徒或教会认同他的地位,这人只是在神的国中建立自己的国,这人最好预备好站在神面前,神说:「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别人。」(赛四十八11《新译本》)

说出这一切,也是为了说明,事奉神的人应该在各人面前作出顺服基督的正确榜样,因为人们会跟从他们的榜样。他们在别人面前所活出的榜样是他们最有影响力的教导工具,就如保罗写信给腓立比的信徒:

弟兄们,你们要一同效法我,也当留意看那些照我们榜样行的人。(腓三17)

教导的内容

造就门徒的牧师也像保罗一样,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一28下)所以,这牧师也会像保罗一样,「用诸般的智能,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西一28上)留心,保罗没有教导我们单去教育或娱乐别人。

造就门徒的牧师可以与保罗一同说:「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提前一5)这是说,保罗想自己所服事的人真正活像基督、生活圣洁,所以才教导信徒顺从基督一切的命令。保罗教导真理,劝戒各人,叫他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

造就门徒的牧师明白,耶稣吩咐他的门徒,教导他们的门徒顺从基督一切嘱咐他们的事,而不是只单单顺从一部分的事(参考太二十八19-20)。保罗为了保证不会遗漏任何基督嘱咐要教导门徒的东西,便定时透过福音书和书信,逐节地教导这些事,所以福音书和书信中,一再记下和再次强调耶稣的命令。

这种解经式的教学也确保保罗所作的教导可以平衡。我们教导一些主题信息时,很容易只专注在人们热门的主题上,而忽略一些不太热门的题目。然而,保罗逐节地教导神的爱,也教导神的管教和忿怒,除了教导基督徒的祝福,也会说到基督徒的责任,所教的很少因小失大,强调一些不太重要的,却忽略一些最重要的。(耶稣说这正是法利赛人所犯的错;参考太二十三23-24)

不要怕解经式的教学

很多牧师害怕逐节逐节地教导,因为他们不明白圣经中很多的东西,也不希望会众知道自己不明白!当然,这是自高了,因为世上没有人可以完全明白圣经中所有的东西,甚至彼得也说,保罗所写的信中,有好些难明的地方(参考彼后三16)。

牧师逐节地教导,遇上一节或一段经文不太明白时,便应告诉自己的会众他不明白那段经文,暂且略过不查,也可以叫会众为他祷告,求圣灵帮助他明白那经文。牧师的谦卑会为会众定下一个好榜样,这本身已是一篇活道

家庭教会的牧师/长老/监督也额外地有责任在一些非正式的环境中,教导小组。因为他教导的时候,人们便可以发问,这样做也可以给圣灵有机会就着他们所查考的圣经,把亮光赐给各人,叫大家也能更有果效地学习圣经。

我们可以先从马太福音五章至七章耶稣的登山宝训中,开始教导耶稣的命令。在这两章经文中,耶稣说出很多命令,帮助他的犹太跟从者正确地理解摩西所颁布的律法。在往后的地方,我会逐节地教导登山宝训,示范如何正确地教导。

预备讲道

新约中没有证据显出牧师/长老/监督会每星期预备一篇讲道/讲章,及以大纲的形式写下一些整齐的重点和例子,就如很多现代牧师所作的。无疑我们没有人会想象耶稣会这样做!初期教会中的教导是更加即兴和互动,这是依循犹太人的风俗,不像希腊或罗马人一般运用讲论,但是教会后来变得制度化后,才采纳了这种模式。如果耶稣叫门徒当被召到法庭时,不要思想如何辩护,并且应许圣灵会实时赐给他们无人能驳倒的话,我们也可预期,某程度上,神也会帮助在教会聚会中的牧师!

这不是说牧师自己不应借着祷告和研经,来预备讲道,保罗提醒提摩太:

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二15)

牧师可依照保罗的指导,「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16),叫自己充满神的话语,能够从心中「涌流」神的话语教导别人。所以,亲爱的牧师们,你自己要浸浴在圣经的话中,这十分重要。如果你对自己所教的东西十分熟悉,又满有负担,在传达神的真理时,实在不必再作出很多预备。此外,如果你逐节地教导圣经,便可用各节连续的经文作为你的大纲,你所作的预备应该包含自己对将要教导的经文所作出的祈祷默想。如果你是一个家庭教会的牧师,教导可以十分互动,可以减少预备讲道大纲的需要。

牧师教导圣经时,相信神会帮助他,便会得着神的帮助。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预备和笔记,却要更相信主。渐渐地,随着你得到信心和自信时,便可预备少一些讲道笔记,直到你可以只运用一点大纲或完全不用大纲为止。

那些在人前介意自己的人,才最会依赖笔记,因为他们害怕公开地出错。这些人要明白,自己的恐惧是由于骄傲,最好不要太担心自己在人前是怎样的,却要更关心自己和会众在神眼中看来是怎样。人们无论怎样预备,也及不上讲道时有圣灵临在更能触动人心。想一想,如果人人也要预备笔记才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会何等受阻!沟通都会失败!没有采排过的沟通方式比起一篇预备的讲道,听起来更为真诚。教导不是演出,却是传授真理,我们也清楚知道,当自己只是在听一篇讲道,我们很容易会自动分心。

再来四个想法

(1)有些牧师就像鹦鹉一样,从其它人所写的书中收集自己一切讲道材料,他们不但失去个人能得着圣灵教导的奇妙祝福,如果所抄袭的是错误的教导,那他们更加是在传播有关作者的谬误。

(2)很多牧师会模仿其它牧师的讲道和教导方式,通常这些方式也是完全传统的。举一个例子,在一些教会圈子中,人们认为讲道一定要又大声又快,才算有圣灵恩膏,教会会众于是从首至未也要听一些大声呼喊的讲道。事实上,过多的大喊大叫往往会令人自动地分心,就像听见一些单调的说话一样,声调变动更能吸引人。再者,因为讲道是要教训人,自然会大声一点,而教导是为教导别人,通常是用一种较保守的声调进行。

(3)我在数以百计的崇拜中观察了那些听道的人,叫我惊奇的是,很多牧师和教师也忽略一些显示人们感到沉闷/没有留心听的讯号。牧师,那些人看上去感到沉闷,他们是真的感到沉闷!你讲道的时候,那些未有看着你的人,大概没有留心听你所说的东西,人们没有留心听,最后也不会得到帮助。如果连有心的人也感到沉闷或不留心听,你便要改善一下自己的讲道了。举一些例子:说些相关的故事,举些比喻,保持笑容,从心而发地教导圣经,心要真诚,不要装假,语调要多变,要尽可能与最多听众保持眼神接触 ,运用面部表情,多用双手,可四处走走,不要讲道太长,如果人数不多,可让会众适当地发问。

(4)讲道应该分成三点的想法,也是由人想出来。然而,目标是要造就门徒,而不是为跟从一些现代的教育理论。耶稣说:「喂养我的羊。」而不是说:「叫我的羊毕生难忘。」

教导的对象

造就门徒的牧师要按照耶稣的模式,某程度上是会选择教导的对象。这样说可能叫你吃一惊,但却是真的。耶稣不时会用比喻向群众说话,这样做有一个原因:耶稣不希望人们都明白他所说的东西,圣经明说: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太十三10-13)

那些悔改了又决定跟从基督的人才可以明白基督的比喻,神同样会抗拒那些不肯把握机会悔改、拒绝神旨意的人。神抵挡骄傲的人,却赐恩给谦卑的人(参考彼前五5)。

同样地,耶稣教导他的门徒:「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他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太七6)明显地,耶稣当时是用象征说话,意思是:「不要把一些宝物送给一些不会欣赏的人。」猪不会明白珍珠有多贵重,同样地灵性上的猪听到神的话语时,也不会明白神话语的价值。如果他们相信自己所听到的真是神的话语,便会摆上一切的注意力,也会顺服这些话。

你如何知道谁人是灵性上的猪?你可以把一颗珍珠丢在这人跟前,看看他会如何对待这珍珠,如果这人轻视这珍珠,你便知道他是灵性上的猪;如果这人顺服这些话,你便知道他不是灵性上的猪了。

不幸地,太多牧师正在做一些耶稣叫他们不要做的事,仍旧把珍珠丢在猪前,教导一些拒绝神话语的人,这些事奉只是浪费神所赐的时间。这些牧师一早应如耶稣所命令的,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各走各路。

山羊、绵羊和猪

事实上,你无法使一些不想接受门徒训练的人成为门徒,这些人不想顺服耶稣,很多教会正充满这样的人。这些人只是表面的基督徒,很多人以为只有相信一些关于耶稣或基督教的神学事实,自己便已经是重生得救,这些人是山羊和猪,不是绵羊。可是,很多牧师把自己90%的时间用来讨悦这些猪和山羊,却忽略了真正的绵羊,就是他们本来可以在属灵层面上给予帮助和应该服事的人!牧师们,耶稣想你们喂养他的绵羊,而不是山羊和猪(参考约二十一17)!

但是,你如何知道谁是绵羊呢?绵羊是一些最早来到教会,又最迟才离开的人。他们逼切渴求明白真理,因为耶稣是他们的主,他们想讨主的喜悦。他们不单在星期日才到教会,何时有聚会也会出现,他们会参与小组,不时会提出问题,又会为主的事兴奋不已,总是寻找机会服事别人。

牧师们,请把你大部分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这些人身上吧,他们才是门徒,至于那些来到你教会的山羊和猪,若果他们受得了,便向他们传福音,但若你所传的是真正的福音,这些山羊和猪定会受不了多久,他们多半会离开教会。若他们有一些势力,便会尝试把你铲除,如果他们成功地对付你,便把你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各走各路吧。(在家庭教会中,这种事不会发生,尤其是在你的家中聚会的话!)

同样地,传道人也不必觉得自己有责任不断向一些一再拒绝福音的人传福音,由得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参考路九60),你是基督的使者,传扬万王之王的重要信息!你在神国中的地位是高的,责任是大的!不要浪费时间再次传福音给一些已经听过福音的人。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造就门徒的牧师,便应选择你教导的对象,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在一些不想顺服耶稣的人身上,保罗向提摩太写道: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二2)

达到目标

试想象一下,一些耶稣事奉时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却每时每刻发生在现代的教会中,想象一下耶稣复活后,倘若仍然留在地上,建立一间如同现代制度教会的教会,然后牧会三十年,想象一下,耶稣每个主日向同一群会众讲道,想象一下彼得、雅和和约翰坐在第一行椅子上,听耶稣讲道,如此坐了二十年,想象一下彼得挨近约翰,在他耳边低声地说:「我们听过这篇道十次了。」

我们知道这种情景很荒谬,因为我们也知道耶稣一定不会叫自己和使徒处于这种境地。耶稣来使人作门徒,所用的时间并不多。在只有三年多的时间里面,他教导彼得、雅各和约翰作门徒,绝不是在星期日在教会建筑物内,向他们讲讲道就了事。耶稣是与他们一同生活、回答他们的问题、给他们事奉的机会,来造就他们作门徒。当他完成自己的使命后,便功成身退。

那么,为甚么我们去做一些耶稣从没做过的事呢?为甚么我们用几十年向同一群人讲道,以此企图完成神想成就的事呢?我们何时才会完成自己的使命?为甚么几年后我们的门徒还末预备好自己亲自去使人作门徒?

我是想指出,如果我们是正确地去做自己的工作,有一天我们的门徒应该会变得成熟,不再需要我们服事他们。他们应该学会自己亲自去使人作门徒。我们理应达到神给我们设下的目标,而耶稣已经向我们显明该怎样做。顺带一提,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教会中,人们不断需要使人作门徒和造就门徒领袖,一间健康的家庭教会不会堕入一个无止境的循环,几十年只向同一群会群讲道。

正确的动机

要成功地教导别人使人作门徒,没有其它东西比正确的动机更为重要了。当有人带着错误的动机去事奉,便会做出一些错事。今天的教会充斥了许多错误和不平衡的教导,正是因为这原因。如果牧师的动机是想要得到名气,在世人眼前成功,或要赚得很多金钱,那在神眼中,便注定是失败的。最难过的,莫过于这牧师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得到名气,在世人眼前成功,赚得一大笔钱以后,那一天来到时,他错误的动机就在基督的审判大宝座前显露出来,他不会因着自己所行的得到半点赏赐。如果这牧师可以得进天国[3] ,各人也将会明白他的本相如何,因为他没有得着赏赐,在天国中的地位也很低。天国中肯定有不同的等级,耶稣曾警告我们:

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太五19)

当然,一些真正顺服又教导基督命令的牧师,会为此在地上受苦片时。耶稣说凡顺服他的人也会受苦(参考太五10-12;约十六33),他们很可能不会取得属世的成功、名声和财富,可是他们将来会得到神的赏赐和称赞。你想要得到那一种?就这方面,保罗写道:

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象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三5-15)

保罗把自己比作一个建造根基的工程师,亚波罗是一个教师,来到保罗之前所建立的哥林多教会,保罗把他比作一个在根基以上建造的人。

留心保罗和亚波罗最后也会因着他们工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而得赏赐(参考三13)。

象征性地说,保罗和亚波罗可以用六种不同的材料建造教会,三种是普通的材料,相对地较为便宜和易燃,另外三种是特别的材料,非常昂贵,但不易燃。有一天,他们各自的建筑材料都会遭受神审判的火,而草木、禾、秸会被烈火烧尽,显为价值不大,只有短暂的品质,而金、银、宝石也代表一些在神看为贵重和永恒的工作,可以遭受这烈火的考验。

我们肯定那些不符合圣经的教训将会在基督审判时焚烧净尽,一切靠着血气的能力、方法或智能或带着错误动机所作的事,也必如此。耶稣警告我们,一切由于想得人的赞美而作的事,也不会得到赏赐(参考太六1-6、16-18)。保罗警告我们,虽然现在人们看不出这些无价值的工作,但是将来便必会显露出来。在我看来,如果我的工作只是草木、禾秸的话,我宁可现在便发现,不要将来才知道。现在是时候悔改,不然便会太迟。

察看我们的动机

我们很容易自欺,不知道自己的动机,我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如何能够知道自己的动机是否纯正?

最好的方法是如果我们的动机有错,便求神显明出来,然后察验我们的心思和行为。耶稣告诉我们要暗地里做好事,例如祈祷和赒济穷人,而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肯定我们所做的好事是为了得着神的称赞,而不是人的称赞。如果我们只在众人看见我们时才顺服神,便显明我们有些地方大大错了。或是,我们只逃避一些被人知道便会损失名声的罪,却纵容自己犯一些不会有人知道的罪,也显出我们的动机不对。如果我们真的想讨神喜悦——神知道我们所有心思、话语和行为——便会每时每刻、在大小事上也竭力顺服祂,不管有没有人知道。

同样地,如果我们的动机正确,便不会依从那些教会增长的潮流,只为增加教会的出席人数,而不去叫人成为顺从耶稣所有命令的门徒。

我们会教导所有神的话语,而不会专注在一些吸引属世和不属灵之人的话题。

我们不会曲解神的话语,或以一种与整本圣经矛盾的方法教导经文。

我们不会求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会求不被人知晓。

我们不会迎合富有的人。

我们不会积蓄财宝在地上,却愿意朴素地生活,奉上我们一切可献上的,在羊群前作一个好管家的榜样。

我们会更关心神如何看我们的讲道,多于人们如何去看。

你的动机如何?

一种打击建立门徒的教义

造就门徒的牧师永远不会教导一些妨碍使人作门徒这目标的东西,因此,这牧师不会说出一些叫人觉得不顺服主耶稣是没有问题的话来,不会把神的恩典当为犯罪后不需惧怕神的审判的工具,相反地,这牧师会看神的恩典为悔改和过得胜生活之道。我们也知道,圣经宣告唯有得胜的才能承受神的国(参考启二11;三5;二十一7)。

不幸地,有些现代的牧师却持守一些有损使人作门徒这目标的教义,在美国变得很流行的其中一种这类教义,就是「无条件的永恒保障」,即是「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义,这教义坚持一些已重生的信徒不管他们如何生活,也永远不可能会丧失救恩。他们认为得救既然是本乎恩,那些最初祈求得救的人本乎恩典被拯救,同样的恩典也会继续持守他们得救。他们认为其它的观点,都是在说人们是靠行为得救。

自然地,这种观点严重妨碍人们追求圣洁。既然人们可否进天国,与顺服基督的关系不大,人们便没有动力顺服耶稣,而且顺服的代价沉重。

我在这书开始的时候说过,神向人施恩典,但没有除去人们顺服祂的责任。圣经说得救不单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参考弗二8),得救同时需要恩典和信心,信心是对神恩典的适当响应,而真正的信心往往会带来悔改和顺服,按雅各的看法,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并没有用处,无法叫人得救(参考雅二14-16)。

所以,圣经一再宣告,人们要持守信心和顺服,才能继续得救,有很多经文证明这是真的。举一个例子,保罗写信给哥罗西的信徒,说:

你们从前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他为敌。但如今他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至被引动失去福音的盼望。这福音就是你们所听过的,也是传与普天下万人听的,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执事。(西一21-23)

这样说清楚不过,只有神学家才会误解或扭曲保罗的意思。我们继续相信,耶稣才看我们为无罪,这同一个真理也一再见于罗马书十一章13至24节、哥林多前书十五章1至2节和希伯来书三章12至14和十章38至39节,这些经文也清楚说明人们持守信心,最终才会得救,这些经文全都有这个带有条件性的字。

圣洁的必要

信徒犯罪,能否叫他们失去永生?答案可见于很多经文中,以下将会列出一些经文,都肯定那些犯这些罪的人不会承受神的国,如果一个信徒再次犯下列保罗所列出的罪,最终便会失去救恩: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林前六9-10)

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分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加五19-21)

因为你们确实的知道,无论是淫乱的,是污秽的,是有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是无分的,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不要被人虚浮的话欺哄;因这些事,神的忿怒必临到那悖逆之子。(弗五5-6)

留心每段经文中,保罗也是写信给信徒,警告他们。他两次警告他们不要受骗,指出他非常担心,因为有些信徒以为就算他们犯了保罗所列出的那些罪,也仍然可以承受神的国。

耶稣警告自己最贴身的信徒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如果他们不预备好迎接他再来,也有可能会落在地狱。请留心,以下的话是耶稣向他们所说的(参考可十三1-4),并不是向未信的人说的: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那一天来到。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警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所以,你们(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也要预备,因为你们(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主人来到,看见他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倘若那恶仆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就动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重重的处治他,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二十四42-51)

这故事有甚么教训?「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不要像这比喻中那不信的仆人一样。」[4]

耶稣为了突出他刚向自己最贴身的门徒所说的话,便立即再说出十童女的比喻,十个童女最初也预备好迎接自己的新郎,可是后来有五个没有再作准备,便不得进入婚宴。耶稣结束这比喻时,说:「所以,你们(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太二十五13),耶稣是叫他们:「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不要像那五个愚蠢的童女。」如果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不可能没有预备好,耶稣便没必要向他们发出这警告。

耶稣马上向他们说才干的比喻,这也是同一个信息:「不要像那个有才干的恶仆,主人回来时,完全没有管理好主人所交托他的东西。」在这比喻结束时,主人说:「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太二十五30)耶稣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只有神学家才能扭曲他的意思。如果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在耶稣回来时没有持守顺服,便也有可能会下到地狱。如果连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也有这危机,我们便都有这危机。耶稣应许,惟独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参考太七21)。[5]

那些教导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人,显然是敌挡基督,助长撒旦,他们所教导的正正与耶稣和使徒所教导的相反。他们有效地抵消了耶稣的命令,就是造就门徒、叫他们顺服耶稣所有命令的命令,拦阻了别人进到窄门得永生,开阔了那通向地狱的大道。[6]

另一种妨碍建立门徒的现代教义

人们除了会受到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导所骗,以为圣洁不是最终得救的重要条件以外,神的爱也不时会成为阻碍人们建立门徒的原因。会众常常会听到牧师说:「神无条件地爱你。」人们便会以为:「不管我是否顺服神,神也会接纳又悦纳我。」可是,这肯定不是真的。

很多这些牧师也相信神会把一些未重生的人判到地狱,他们这样相信十分正确。现在,让我们思想这一点。明显地,神不悦纳那些下到地狱的人,所以怎能说神爱他们呢?难道神也爱那些下到地狱的人?你觉得这些牧师会否说神爱这些人?当然不会!神憎恶这些人,才把他们送到地狱,绝不悦纳或爱这些人。

这样来看,神爱世上的罪人,显然是一种暂时的怜悯之爱,并非悦纳之爱。神怜悯他们,延迟自己的审判,叫人们有机会悔改。耶稣为罪人死,叫他们有方法可得赦免。从这样的举动、这么重的代价来看,也可以说神爱罪人。但是神从不悦纳罪人。神对罪人感到的爱,不像父亲对孩子所感到的爱。反之,圣经说:「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诗一零三13)因此,人们可以说神不会同样地怜悯一些不敬畏祂的人,神对罪人的爱更像一个法官怜悯一个被判死刑的罪囚,因而改判他为终生监禁。

使徒行传中,传道的人从来没有向一些未得救的听众说神爱他们,相反却通常会警告他们神的忿怒将临,叫他们悔改,好叫他们知道神并不悦纳他们,叫他们知道自己身陷险境,生活必需有巨大的改变。假如这些传道人只告诉人们神爱他们(如同很多牧师现在所作的),这些人便会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不知道自己正越发挑起神的忿怒,也不知道自己须要悔改。

神恨恶罪人

今天人们不时宣告神爱罪人,可是相反地,圣经却常常说神恨恶罪人:

狂傲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恶的。说谎言的,你必灭绝;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诗五5-6)

耶和华试验义人;惟有恶人和喜爱强暴的人,他心里恨恶。(诗十一5)

我离了我的殿宇,撇弃我的产业,将我心里所亲爱的交在他仇敌的手中。我的产业向我如林中的狮子,他发声攻击我,因此我恨恶他。(耶十二7-8)

他们一切的恶事都在吉甲;我在那里憎恶他们!因他们所行的恶,我必从我地上赶出他们去,不再怜爱他们;他们的首领都是悖逆的。(何九15)

留心上述的经文也不是说神恨恶人们所行的——而是说神恨恶他们,可见人们经常说神爱罪人,却恨恶罪恶,实在值得斟酌。我们不能把罪人和罪行分出来,人怎样行,便显出他是怎样的人,因而神正确地恨恶一些犯罪的人,而不只是恨恶他们所犯的罪。如果神喜悦一些行祂所憎恨之事的人,神自身便十分矛盾。在人的法庭中,人们因着自己所犯的罪受审,他们也得到应得的报应,我们不会恨恶罪行,却悦纳罪犯。

神所憎恨的人

圣经除了肯定神恨恶一些人,也指出神恨恶那一种罪人,那种罪人是神所憎恨的。请留心,下列的经文不是说神憎恶这些人所行的事,却是说神憎恶这些人本身,经文不是说神恨恶他们的,却是说神恨恶他们[7]

妇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妇女的衣服,因为这样行都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申二十二5)

 

因为行非义之事的人都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申二十五16)

并且你们要吃儿子的肉,也要吃女儿的肉,我又要毁坏你们的邱坛,砍下你们的日像,把你们的尸首扔在你们偶像的身上;我的心也必厌恶你们。(利二十六29-30)

狂傲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恶的。说谎言的,你必灭绝;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诗五5-6)

因为,乖僻人为耶和华所憎恶;正直人为他所亲密。(箴三32)

心中乖僻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完全的,为他所喜悦。(箴十一20)

凡心里骄傲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虽然连手,他必不免受罚。(箴十六5)

定恶人为义的,定义人为恶的,这都为耶和华所憎恶。(箴十七15)

 

 

我们如何把这些经文与一些肯定神爱罪人的经文作出调和呢?神既恨恶又憎恶罪人,如何能说神也爱他们呢?

我们一定要明白,爱不都是一样的,有些爱是无条件的,可称为是「怜悯之爱」,这种爱是「不管怎样也会爱你」,无论人们怎样行,仍然会爱他们,神就是用这种爱去爱罪人。

怜悯之爱的相反是条件之爱,可称之为「悦纳之爱」,是赚得或配得的,这种爱是「我爱你因为……」

有些人认为如果爱是有条件的,爱便不是爱了,不然便是轻视这种爱,认为这种爱纯粹自私,不像神的爱。

不过,真理却是,神实在有有条件的爱,我们稍后会看看这些经文。因此,我们不应轻视悦纳之爱悦纳之爱是神对自己真正孩子所怀的第一种爱,我们应该竭力追求神悦纳的爱,多于神怜悯的爱。

悦纳之爱是否为次一等的爱?

停下来,问问自己这问题:「我希望别人以那一种爱待我——怜悯之爱,还是悦纳之爱?」我相信你会选择人们爱你,「因为你……」,多于「怎样也算吧……」。

你希望听到自己的配偶说:「我没有理由爱你的,你没有甚么叫我特别喜欢你。」还是希望听到:「我爱你有很多原因,因为你有很多地方,我很仰慕。」当然,我们宁愿自己的配偶以悦纳之爱去爱我们,这种才是最大的爱叫夫妇走在一起,终生不离。如果有人对自己的配偶没有半点仰慕,慢慢失去所有悦纳之爱时,大多数婚姻便会告吹。就算这段婚姻持续下去,也只是由于怜悯之爱,这是源于那位赐下爱者的属灵性情。

这样来看,我们见到悦纳之爱条件之爱)不是次一等的爱,怜悯之爱是最受歌颂的所给予的爱,而悦纳之爱是最受歌颂的所得到的爱。此外,父神只会以悦纳之爱对待耶稣,提升他到应得的崇高地位,绝对不会用怜悯之爱来看耶稣,因为基督没有一点不可爱的地方,耶稣也作见证说:

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约十17)

所以,我们看到天父爱耶稣,因为耶稣顺服至死,悦纳之爱肯定没有不对,必然正确,耶稣赚得又配得天父的爱。

耶稣也宣告,自己持守天父的命令,所以常在父神的爱里:

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爱里。(约十五9-10)

此外,圣经也指出,我们必须跟从耶稣的榜样,持守他的命令,常在他的爱里。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明显地说到悦纳之爱,告诉我们自己能够赚得耶稣的爱,也应该这样做。然而,若我们不顺从耶稣的命令,便会叫自己离开他的爱,我们只有持守耶稣的命令,才能常在他的爱里,今天却只有很少人教导这事,但却应该教导,因为耶稣是这样说的。

耶稣肯定只有持守他命令的人,才能得到神悦纳的爱

父自己爱你们;因为你们已经爱我,又信我是从父出来的。(约十六27)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十四21、23)

留心在经文下半节,耶稣不是应许那些不委身的信徒,如果他们开始持守他的话,耶稣便会特别地亲近他们。不,耶稣是应许所有爱他又持守命令的人,天父也会爱这人,而耶稣和天父也会来住在这人里面,明显地指到重生得救。所有重生的人也会借着内住的圣灵,有天父和耶稣住在他们里面(参考罗八9),所以我们再次看到真正重生的人是会悔改,开始顺服耶稣,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得到天父的悦纳之爱

当然,耶稣仍为那些信他的人保留一份怜悯之爱,信徒不顺服他时,如果他们愿意承认自己的罪,也宽恕别人,耶稣便也会宽恕他们。

结论

说这一切,也是为了指出,神对自己顺服的儿女所怀的爱,是与神对罪人所怀的爱不相同。神只是以怜悯之爱去爱罪人,这种爱不过暂时,他们死后便不会再有。虽然神以怜悯之爱去爱他们,但同时也恨恶他们,因为神不喜悦他们的性情,这是圣经所教导的。

另一方面,神爱自己的子女,一定比爱一些未重生的人还多。神主要会以悦纳之爱去爱他们,因为这些人已经悔改,又竭力顺从神的命令。他们越发成圣的时候,神要以怜悯之爱待他们的原因便越来越少,这也是他们心里正正渴求的。

这是说,很多现代牧师和教师所描写的神之爱,也会误导人,又不正确。按着圣经的话,花一点时间,衡量下列一些耳熟能详对神之爱的谬论:

(1)你无论做甚么,也不能增加或减少神现在对你的爱。

(2)你无论做甚么,也不可能叫神不再爱你。

(3)神的爱是无条件的。

(4)神同样地爱每一个人。

(5)神恨罪恶,却爱罪人。

(6)你无论做甚么,也不能赚得或配得神的爱。

(7)神爱我们,与我们的表现没有关系。

上述的说法也有机会误导人,甚至彻底错误,因为大多数这些话也完全地否定神悦纳的爱,很多也曲解神怜悯的爱

论到第一点,信徒实在可以做一些事,叫神更悦纳地爱他们:他们可以更顺服。信徒也可以做一些事,叫神更少悦纳地爱他们:不顺服。罪人可以做一些事,叫神爱他们更多:悔改,然后便能得到神悦纳的爱。罪人也可以做一些事,叫神爱他们更少:死在罪中,便会失去神唯一对他们显出的怜悯之爱

论到第二点,基督徒再次犯罪,便会失去神悦纳的爱,回到只能经验神怜悯之爱的地步。 而非信徒也可以死在罪中,阻止神对他们唯一的怜悯之爱

论到第三点,神悦纳的爱肯定是有条件的,即使神怜悯的爱也是有条件的:这人必须仍然活着,人们死后,神怜悯的爱便会终止,这爱既然有时间性,所以也是有条件的。

论到第四点,神不是同样地爱每一个人的可能性可能更大,因为无论是罪人或是圣徒,神对他们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悦纳或反对。神对罪人和圣徒的爱肯定也不会一样。

论到第五点,神恨恶罪人,恨恶他们的罪,说得准确一点,神用怜悯之爱对待罪人,却恨恶他们的罪,而从悦纳之爱的角度来看,神更是恨恶罪人。

论到第六点,所有人也能赚得神悦纳的爱,也应该这样行。当然,没有人能赚得神怜悯的爱,因为这爱是无条件的。

论到最后一点,第七点,神怜悯的爱并不基于人的表现,但是神悦纳的爱肯定需要。

说这一切,也是为了说明,造就门徒的牧师应该正确地说出神的爱,按着圣经所描述的去说,因为牧师也不想欺骗任何人吧。只有得到神悦纳之爱的人才能进到天国,神也只会悦纳地爱一些已重生又顺服耶稣的人。造就门徒的牧师不会教导一些可能叫人不求圣洁的事,他的目标要与神的目标一样,就是使人成为一些顺从耶稣一切命令的门徒。

 


[1] 传福音的人宣讲福音,也可看为是一种教导形式,而传道人肯定要传讲一种圣经正确的福音。

[2] 不是所有信徒也有责任公开地教导众人,但是所有信徒建立门徒时,也有责任以一对一的形式教导别人(参考太五19、二十八19-20;西三16;来五12)。

[3] 我说「如果」,因为那些披着羊皮的狼,明显是一些动机自私的「牧师」,他们将会被丢在地狱里。我猜想他们之所以跟那些动机错误的真牧师有分别,是在于他们动机上的错误程度,有所不同。

[4] 神奇地,有些圣经教师无法不承认耶稣实在是警告一些与自己最亲密的门徒,那不信的仆人也明显代表一个信徒,但他们却认为那哀哭切齿的地方只不过是天国的外边,那些不忠心的信徒会在天国外边逗留片时,为自己失去赏赐哀哭,不过之后耶稣会擦去他们的眼泪,欢迎他们回到天国!

[5] 当然,基督徒若只犯罪一次,不会立刻失掉救恩,人们若求神赦免,便会得着赦罪(但这些人也必须宽恕那些得罪他们的人),人们若不求神的赦免,便会有可能受到神的管教。神不断地管教,信徒却仍旧硬心,才会有机会失去救恩。

[6] 人们若仍然不相信基督徒可能失去救恩的话,应看看下列的新约经文:太十八21-35,二十四4-5、11-13、23-26、42-51,二十五1-30;路八11-15,十一24-28,十二42-46;约六66-71,八31-32、51,十五1-6;徒十一21-23-6,十四21-22;罗六11-23,八12-14、17,十一20-22;林前九23-27,十1-21,十一29-32,十五1-2;林后一24,十一2-4,十二21-十三5;加五1-4,六7-9;腓二12-16,三17-四1;西一21-23,二4-8、18-19;帖前三1-8;提前一3-7、18-20,四1-16,五5-6、11-15,六9-12、17-19、20-21;提后二11-18,三13-15;来二1-3,三6-19,四1-16,五8-9,六4-9、10-20,十19-39,十二1-17、25-29;雅一12-16,四4-10,五19-20;彼后一5-11,二1-22,三16-17;约壹二15-二28,五16;约贰6-9;犹20-21;启二7、10-11、17-26,三4-5、8-12、14-22,二十一7-8,二十二18-19。一些教导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师所引用的支持经文,也不过是突出神在人得救的信实,而没有论到人的责任。因此,这些经文也必须与我所列出的经文彼此调和,作出诠释,单单因为神应许祂必信实,并不保证人也会信实,例如,我答应自己的妻子永远不会离开她,也持守诺言,但并不保证她永远不会离开我。

[7] 人们可争议,所有指出神恨恶罪人的经文也出自旧约,不过,从旧约到新约,神对罪人的态度从没有改变。马太福音十五章22至28节中,耶稣遇到一个迦南的妇人,这是一个很好的新约例子,说明神对罪人的态度。起初,耶稣没有应允那妇人所求的事,甚至更把她比作狗,那妇人却持守信心,最终耶稣向她显出怜悯。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态度也很难看为是一种悦纳的爱(参考太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