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委身的「基督徒」(The Uncommitted “Christian”)

第四章(FOUR)

有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刚出狱,便写信给他的未婚妻,与她解除婚约:

我们共产党员经常不死即伤,会遭人枪击,问吊,耻笑,失业,最差劲的事都会发生。我们不少人被杀或监禁,生活一贫如洗。我们就算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仍然会将自己赚得的金钱全数贡献给党。我们共产党员没有时间或金钱看很多电影、听音乐会、吃T骨牛排,也没有象样的家或新车子。人家形容我们是狂热份子,我们确实狂热。我们一生只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活:争取全世界奉行共产主义。我们共产党员有一套生活哲学,非金钱所能买得。我们有奋斗的理想,有人生的目标。我们把自我都投于人类伟大的运动中,纵使一生看来艰苦,自觉参与共产党受苦,但每当想到各党员也都为全人类贡献了一点点更美好和真实的东西时,心里便感到安慰。

世上有一件事叫我至死忠心,就是共产党的理想,这是我的生命、呼吸、宗教、嗜好、恋人、妻子、主人、气息和骨肉。我白天为共产主义奋斗,晚上做梦也离不开它。时间过去,我只会越来越支持共产党,热心并不减退。所以,我无暇兼顾友情和爱情,甚至与人交谈,我也不能不提到这主导和引领我人生的思想。我会因应共产主义的理想衡量人、书籍、思想和行动,也会留心这些人和事对共产主义的态度。我已因着自己的理想被囚禁、进监狱,如果有需要的话,也已经准备好为此而死,在所不惜。

虽然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被人瞒骗和迷惑了,却是拥有一样很多自称基督徒的人所没有的东西:委身。我们见到那年青人如此执迷不悟,可能会摇头叹息,但最少他用行动证明了他真心相信自己的信念,而这却是自称基督徒的人不常可以有的表现。

行动总是可以表明真信心,信心与行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马可路德撰写罗马书注释的序言时,写道:「行为与信心根本不可能分割,就如热与光是不可能分割一样。」1

你怎样知道某人相信你告诉他的事?你会介意那人的举动是否像是相信你。若你告诉他有一只毒蜘蛛爬在他的脚上,于是他微笑,继续与你交谈,你便可肯定他并不相信你。同样,人若相信耶稣的话,便会相应行事,那人顺服便显明他的信心。

很多声称的基督徒虽然说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但他们行事为人表明却自己根本不相信。保罗写道:「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背。」(多一16)

董事长耶稣(President Jesus)

想象一下你在一间跨国企业公司中工作,有一天,你于自己的岗位工作时,有一位衣冠楚楚的人从门外进来,与你素未谋面,但走到你的桌子,向你说:「史密斯先生,我是这间公司的董事长,请你立即清理自己凌乱的桌子!」你会怎样做?当然,会取决于你是否相信那人真是董事长。董事长是全公司中权力最高的人,地位凌驾众人,你决不会希望得罪他。所以,如果你相信那人是董事长,就会马上服从他的话。如果你不服从他,便表示你根本不信那人是董事长。

这模拟很清楚,人若相信耶稣,便会顺从他。我们是因信耶稣得救,但那信心必须是顺服的信心,不然就根本不是信心。故此,保罗于罗马书中两次提到「相信而顺服」(参罗一5,十六26,新译),他事奉的目标全是为了叫外邦人都「相信而顺服」(参罗一5)。

有些人会争论:「你的模拟有缺陷,因耶稣不像公司的董事长那样可畏。」

这种反对正揭示出问题的核心所在。如果公司董事长的模拟有缺陷,那缺陷就只是由于耶稣远超过任何董事长。耶稣是万人的创造主,将来会审判活人死人,又有超过万名之上的名。

可是在很多声称的基督徒心目中,耶稣只是救主,而不是主宰;只是友善的邻居,而不是教会的头。耶稣带着一切的爱,却并非有着天上地下一切权柄。耶稣是好朋友,却不是万王之王;是有趣的玩伴,却并非万膝所下拜的那位。耶稣良善,却不是神。可是,实际上那样的耶稣并不存在,若有人以为耶稣是那样,就是最差劲的拜偶像者–这些人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另一位神明。

使徒雅各布一再警告人不要被迷惑,以为信心可以没有顺服的行为: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甚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么?(雅一22、26,二14,加上强调)

雅各布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信心没有行为不能救我们。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反映出自己相信甚么。此外,我们是可能会于这方面瞒骗了自己的心,接受了没有意义的信仰。

雅各布再说:

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么?……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二18~20、24、26,加上强调)

雅各布指出甚至魔鬼也有某程度上的信心2,也用行动表明牠们的信心:牠们恐惧战惊。可是,有几多声称的基督徒显出自己比魔鬼更没信心,对神毫不显得畏惧? 3

耶稣叫非信徒相信而顺服(Jesus Called Non-Believers to Obedient Faith)

请留意雅各布也挑战人表现出没有行为的信心(参二18)。真信心不可能与行为分割,故此真正得救的信心往往是由悔改开始。正是如此,耶稣呼吁人悔改得救时,往往是叫人委身和顺服。耶稣叫人相信而顺服,又懊恼很多人割裂信心与行为,故呼吁人悔改得救时,通常完全不会论到信心。真正跟随耶稣的人会用行为显明自己的信心。

令人惊讶的是,声称的基督徒不时会忽视耶稣叫人付代价委身,仍不知羞愧。即或有承认的,也会认为耶稣只是向与他进到更深关系的信徒发出这要求,并不是向未得救的人说,乃是向已领受神救赎恩典的人说。可是,很多所谓「信徒」既是如此解释耶稣的话,认为耶稣是叫他们付代价委身,而不是要求未得救的人那样做,他们却仍然不按自己的解释而行,实在令人悲哀。那些人认为自己可以选择不顺服,也从不肯顺服。

第一步还是进深一步?(First Steps or a Deeper Walk?)

让我们想一想耶稣叫人悔改得救的邀请,声称的基督徒却不时会误解这段经文是叫人与耶稣进到更深的关系:

于是(耶稣)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能拿甚么换生命呢?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可八34~38)

这段经文是邀请未信者悔改得救,还是叫信徒与主建立更深的关系?我们若诚实作出解读,答案会是一清二楚。

第一,留心耶稣是同时向「众人」和「门徒」说话(34节),显然「众人」不等于耶稣的「门徒」。事实上,耶稣「召集」那些人来听他说话,希望不论是信徒或寻道者都明白他要讲论的真理。请也注意耶稣先是说「若有(任何)人」(34节,参NIV的译法),故他那段说话适用于所有人。

我们再读下去,便会更清楚耶稣是向甚么人说话。特定来说,耶稣是向四种人说话,分别是(1)「要跟从」他的人,(2)「要救自己生命」的人,(3)不想「赔上自己生命」的人,(4)「人子在荣耀里与圣天使降临时」不想被耶稣当作可耻」的人。上述四种表达方式也表示,耶稣是形容到渴望得救的人。难道我们认为会有必然可进天国的人会不想「跟从」耶稣,不想「救自己的生命」?难道我们认为真信徒会「丧掉生命」,又以耶稣和他的说话为耻,于耶稣再来时也被耶稣当作可耻的?清楚看来,这段经文中耶稣是论到如何得着永恒的救恩。

留意这段经文共有五节,后四节经文都是以「因为」这字作为开始(译按:参NIV的译法),故此上一节经文都有助解释和扩充下一节经文的意思。我们解释这段经文时,必须考虑其它几节经文如何阐明经文之间的意思。让我们逐节思想一下耶稣的说话吧。

第一句经文(Sentence #1)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可八:34)

请再次留心,耶稣是向凡想跟从他作门徒的人说话,耶稣一开始只容许人们与他建立这种关系–作跟从他的门徒。

很多人只想与耶稣做朋友,却不想跟从他,但这种选择并不存在。除非人们顺服耶稣,否则耶稣不会视那人作朋友。耶稣曾说:「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十五14)

很多人想作为耶稣的弟兄,却不想跟从他,可是耶稣也没有向人提供这种选择。除非人们顺服,否则耶稣不会看那人作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太十二50,加上强调)

很多人想与耶稣同进天国,却不想跟从他,耶稣却表明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只有顺服的人才可进天国:「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

这节经文中,耶稣告诉凡想跟从他的人,除非他们背乎自己,否则便不可能跟从他。他们必须愿意撇下自己的欲望,完全顺服耶稣的旨意。跟从耶稣最重要就是背弃自己和顺服。

不过,耶稣期望人们要多大程度背弃自己?耶稣是否论到天主教大斋期不准吃糖果的那等程度?第一节经文中,耶稣用上决不令人误解的表达方式:「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耶稣原来的说法可能不是这样,但却是他当时流行运用的说法。这话是甚么意思?

耶稣的时代中,只有哪种人才会背十字架?死囚。当然,当时任何人都决不想背十字架,因那会是他人生所能作的最后一件事。死囚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时,就是背着那根自己快要被钉在上面的木头,历尽痛苦缓冲死去。那是惨绝人寰的时刻,却是无可奈何要去面对。

故此,「背起某人的十字架」这说法等于是指进行某些人天性不想作的事,象征极高程度的自我否定,进行自己厌恶的事。如果这是耶稣时代流行的用语,我们就几乎可以想象父亲劝戒顽劣儿子的情景:「儿子,你知道用完厕所自己有责任清理,现在背起你的十字架,去清洁厕所。」或妻子会向丈夫说:「亲爱的,我知道你不想听,但今天是我们交税给罗马政府的日子,我们又确实有钱交税,好交给那欺诈人的税吏。我们实在没有选择,你为何不背起你的十字架,今早前去交税?」”4

第二句经文(Sentence #2)

耶稣说出第二句经文,进一步说明第一句经文的意思: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八35)

再次,请留意这句经文是以「因为」这字作为开始,与上一句经文有关,用作澄清。耶稣当下比较两种人,乃是前一句中暗示到的同样两种人–有一种人愿意背弃自己,背起十字架跟从耶稣,另一种人则不肯。当下,有一种人被比作为基督和福音失去生命,而另一种人则不会那样做。如果我们看看这两种人有何关系,便必定会推论上一句经文中不肯背弃自己的人,就相当于第二句经文中想救自己生命、却必丧掉生命的人。而上一句经文中愿意背弃自己的人,就相当于第二句经文中丧掉生命、却救了自己生命的人。

耶稣并非论到失去或救回自己肉身的生命,大部分与耶稣最密切的信徒也较预期英年早逝,因他们跟从耶稣,为他殉道。另外,这段经文后来的内容表明,耶稣是想到永恒的损失和得益。约翰福音十二章25节中,耶稣相似论到:「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加上强调)

第一句经文中那不肯背弃自己的人,就相当于第二句经文中那想救自己生命的人,因而我们可以合理推断,「救自己生命」的意思是「为自己的人生作计划」。我们对比另一个「为基督和福音失去生命」的人时,那意思就变得更清楚。那人愿意背弃自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放弃自己的计划,当下为了基督的旨意和遍传福音而活。那人最终会「救了自己生命」,另一个人最终则会失去生命。那人努力讨基督喜悦,而不讨自己喜悦,最终会在天国里找到快乐,可是另一人仍旧讨自己喜悦,最终会发觉在地狱中悲惨不已,更失去一切掌管人生的自由。

第三和第四句经文(Sentences #3 & 4)

现在是第三和第四句经文:

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能拿甚么换生命呢?(可八36~37).

上述经文强调那人不肯背弃自己,想救自己生命,最终却失去生命。当下两节经文论到那人追求世界提供的东西,最终却「赔上自己的生命」。耶稣揭示这种人有多愚蠢,以全世界的价值与那人的灵魂作出比较。当然,根本不可比较。理论上某人可以赚得全世界提供的东西,可是如果他最终会永远下到地狱,就是犯了最糟糕的错误。

从第三和第四句经文中,我们也可洞悉到人们何以会不肯背弃自己跟从基督。他们渴望满足自己,接受世界所给的满足。不肯跟从基督的人受自私心驱使,追求罪中之乐,真正跟从基督的人却出于爱主和顺服逃避那些罪恶。人若想赚得世界所给的满足,就会追求财富、权力和名誉,但真正跟从基督的人会先追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即或得到财富、权力和名誉,都会看为是神交托给他管理,用来荣耀神,并不自私。

第五句经文(Sentence #5)

最后,我们看到全段经文中的第五句,请再注意这一句也是用「因为」作连接词:

(因为)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可八38)

这人也是不肯背弃自己,希望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追求世界提供的东西,因而最终会失去生命,赔上自己的灵魂。当下经文形容那种人的特征是以耶稣和他的说话为耻,他会引以为耻,固然是由于他的不信。假如那人真心相信耶稣就是神的儿子,就肯定不会以耶稣和他的说话为耻。但那人是属于「淫乱罪恶的世代」,耶稣再来时也会把那人看作是可耻的。显然,耶稣不是论到已得救的人。

上述一切带来甚么结论?整段经文不可看为是呼召已走上天路的人更立志委身,这样解释并不合理,反而明显是透过比较真正得救和未得救的人,揭示得救的方法。虽然某人不肯背弃自己,仍旧追求世界叛逆基督,完全是因着那人没有真心相信基督,但是,耶稣并没有论及信心或相信的方面。人若不信,就不会顺服。耶稣并非宣告靠行为赚得救恩,却是说人真心相信的时候,救恩便会带来行为。按照耶稣的定义,根本就没有「不委身的基督徒」这回事。

尼泊尔式的洗礼(Baptism, Nepalese Style)

呼召人悔改得救,就是呼召人委身基督。世界各地很多国家仍有逼迫,那些地方的初信者自然会深明大义,知道自己跟从基督,就必会付代价。

撒巴(Sundar Thapa)是一位尼泊尔的基督徒,已于信奉佛教的尼泊尔中建立了超过一百间教会。撒巴向我分享八个问题,是他向希望接受洗礼的初信者所问的问题:

1.)你是否愿意被迫离开家园和父母?

2.)你是否愿意失去父亲会留给你的产业?

3.)若别人知道你是基督徒,你是否愿意失去工作?

4.)你是否愿意坐牢?

5.)你是否愿意被警察殴打和折磨?

6.)有必要的话,你是否愿意为基督而死?

7.)你是否愿意向别人分享耶稣?

8.)你是否愿意作十一奉献给神的家?

如果初信者回答上述问题时都表示愿意,他就必须签订一份同意书,才可以受洗。若我们身在尼泊尔,多少人够资格成为基督徒呢?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来站在耶稣面前,又有多少人仍然会被看为是基督徒呢?

「信徒」不是门徒(”Believers” Who Aren’t Disciples)

现代的神学把「信徒」和「门徒」作出划分,可能就最能说明人们如何把耶稣叫人悔改得救的呼吁,误解为是叫人建立更「进深关系」的邀请。教会中很多人也确信不用成为基督的门徒也必能进天国。耶稣要求配称为他门徒的人有极高的委身程度,以致很多声称的基督徒会欣然承认自己不合资格。但他们却不会担心,因为他们认为作门徒的一步是可有可无的。那些人不明白何为得救的信心,便推断作门徒不等于作基督徒,因为作门徒须要付代价,然而救恩是白白得来的。

但如此理解实在有严重错谬。任何人只要诚实查考一下新约,便会发现门徒都是极度委身的信徒–也唯有这些人才是真信徒。初期教会根本不存在「信徒」和「门徒」的现代划分,凡相信耶稣的人就是他的门徒。事实上,「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十一26,加上强调)。

当时的人要相信耶稣,就要顺服跟从他,如今仍然是一样。救恩的确是人不配受的恩典,唯有靠活生生的信心才能领受。人若有这种信心而作出委身,他并没有甚么功劳,不过却证明了他的信心。恩典赦免我们的罪,也同样转化我们的生命。

耶稣叫人作门徒的要求(Jesus’ Requirements for Discipleship)

就让我们再次分析耶稣对于人要作他的门徒时所列出的要求,同时间也想一想圣经是否教导所有真信徒都是门徒。

路加福音十四章25节中,我们读到「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但耶稣并不满足于此。那大群人可以与他共富贵,却不可共患难,这并不合耶稣的心意。耶稣要求的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委身,期望有最高程度的效忠和投入。于是,耶稣向他们说: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26)

释经的人若是明智,就不会主张耶稣是指到人必须按照字面的意思,要憎恶自己最亲爱的人才能作他的门徒。耶稣明显是运用夸张法的修辞技巧,就是夸大说话的重点。耶稣的意思,只可能是指到我们对自己最亲爱的人所流露的爱,相比起我们对耶稣的爱,就如同恨一样。耶稣必须是我们最爱的对象,他的门徒必须爱他超过一切,甚至超过自己的性命,愿意为他死。

耶稣再说:「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27)

耶稣说出这段话,明显也不是按照字面理解。他不会期望门徒背着木十字架四处走。「背起某人的十字架」必定是象征某些东西,而不管是象征甚么,谁都不会猜想耶稣是论到某些很容易或愉快的事情吧?耶稣所指的,最低限度是要求门徒作自我牺牲的立志。

同时请留意,耶稣要求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正是要求所有愿意跟从他的人也要那样做,我们前面研究马可福音八章34至38节时,已明白了这方面。马可福音八章34至38节中,耶稣清清楚楚定出得救的要求,清楚证明得救的要求与作门徒是同一件事。

耶稣继续论到作门徒,劝告各人决定作他的门徒之前,要先计算代价:

你们那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 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么? 若是不能,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路十四28~32)

按照上述的经文,谁有理由指出作基督的门徒无需付代价?

耶稣总结说:「这样,你们无论甚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33)我们要成为耶稣的门徒,就必须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全都交给耶稣管理。我们成了管家,一切都属于耶稣,又要按着他的旨意运用自己的财富,否则便不算是他的门徒。

清楚看来,耶稣是想表明作他的门徒是代价极重的委身。耶稣必须是我们生命中的首位,我们必须爱耶稣过于爱自己的生命和任何一切。

另一个要求(Another Requirement)

另一个场合中,耶稣又解释作他门徒的意思。约翰写道,耶稣在圣殿里教导人: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就有许多人信他。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0~32)

留意约翰两次特别告诉我们,耶稣是向信他的人说出那段话。耶稣不是向那些初信者说:「你们最后会考虑要成为委身的门徒。」不,耶稣马上要求他们作门徒,指出相信他就等于要作他的门徒。事实上,耶稣首先向初信者澄清的,就是如何可以弄清楚自己是不是他真正的门徒。他们的信心是否真实的?他们若遵守耶稣的道,就会晓得自己的信是真实的。

人遵守耶稣的道,等于活在耶稣的道中,对这道寸步不离,同时也暗示他渴望认识和服从耶稣的道,正如耶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加上强调) 耶稣特别论到的是从罪中得释放的自由(参约八34~36),并再次向我们说明,耶稣的真门徒会真正相信他,因而得着重生,生命的特征就是不断变得圣洁。

门徒的洗礼(The Baptism of Disciples)

马太福音的结尾记下大使命,耶稣用上门徒这词,他的用法绝对清楚表明了这词的定义。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9~20,加上强调)

我们首先看到,耶稣要的是门徒,并且要求这些门徒受洗。然而,我们又知道耶稣和新约的众作者都异口同声地指出,凡相信耶稣的人认信基督以后,都应该尽快受洗。因而再一次证明,真正的基督徒都是信徒。耶稣于大使命中肯定不是说我们只应为踏出一步立志委身作门徒的人受洗,而不应为凡相信基督的受洗。

从大使命中清楚可见,耶稣眼中的门徒,是渴望学习他一切的命令,并且立志遵守(参太二十八20)。学习显然是一个过程,故此门徒不会一下子凡事顺服。不过,真门徒都会服从基督,立志学习和遵行他的旨意,真信徒也会这样,因为真信徒都会是门徒。

约翰的见证(John’s Testimony)

约翰福音和约翰壹书进一步证明了作信徒和作门徒是同一回事。请比较以下的经文: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4~35,加上强调)

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约壹三14)

基督的真门徒会以无私的心爱弟兄,已经出死入生、已经重生的人也会有这特征。理由十分简单,因为只有基督的门徒才是真正重生了的人。5

枝子连于葡萄树(Abiding Branches in the Vine)

约翰福音十五章中最后一段呼吁人得救的经文,不时被解释为叫人「进深与主同行」的呼召。耶稣在这段经文中具体说明了何谓他的门徒: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甚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五1~8,加上强调)

有多少篇讲道是劝募那些声称的基督徒「更靠近耶稣」,常在耶稣里面,好叫他们能多结果子?但是,耶稣并不想我们以为「常在耶稣里面」是必定进天国的人可以考虑的选择。「常在耶稣里面」就是等于得救,因为耶稣清楚指明:「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约十五6)「不常在耶稣里面」的人是会沉沦。6 「常在耶稣里面」的人会结果子,证明自己是耶稣的门徒,就如耶稣所说一样(参约十五8)。我们再次看到,真正得救的人是会结果子的门徒。

枝子唯有连于葡萄树,才能结出葡萄。枝子从葡萄树得着生命之源和一切结果子需要的养分,葡萄树与枝子的模拟多能说明我们与基督的关系!我们相信基督时,便成了基督里面活生生会结果子的枝子。葡萄树的树汁是枝子能结果子的泉源,同样地,内住的圣灵也是信徒结果子的源头。

圣灵会结出怎样的果子?圣灵自然会结出圣洁的果子。加拉太书第五章中,保罗列出圣灵的果子,先提到爱,上文已经指出爱是基督真门徒的记号。保罗再列出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参加五22),都是内住的圣灵会结出的果子,某程度上也是真信徒都会有的特征。例如,我们读到初期的门徒都「满心喜乐,又被圣灵充满」(徒十三52)。7

当然,果子需要时间变得成熟,圣灵的果子也是一样。年轻基督徒的果子通常仍未成熟,但如果圣灵内住在某人里面(圣灵确实内住在所有信徒里面,参罗八9),就必定会结出圣灵的果子。

基督里不结果子的枝子又如何?(What About the Fruitless Branch in Christ?)

不过,耶稣岂不是论到「在他里面的」枝子也可能会不结果子吗?是的,耶稣确有这样说。可是,我们必须依照葡萄树与枝子的模拟,来解释耶稣这段话。第一,留心「在他里面」「不结果子的」枝子会被「剪去」(约十五2)。最低限度来说,这必定是指那本来连于葡萄树的枝子,已不再连于葡萄树。枝子被「剪去」后到底会怎样,实在备受争议。不过,枝子一旦被「剪去」,不再连于葡萄树,便明显不再「在葡萄树上」。枝子若不「在葡萄树上」,会发生甚么事呢?耶稣在几节经文后指明出来: 「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约十五6)。

当然,我们解释任何模拟、比喻或暗喻时,也必须小心。比喻的定义是把两样基本上相异的东西作出比较。我告诉自己的妻子她的眼睛好像水池,是指她的眼睛又深又黑,黑而且蓝,很是吸引。但相似的地方只在于此,我并不是说鱼儿能在她眼内游泳,或鸭子可浮在上面,或她的眼睛冬天会结冰。

耶稣作出的模拟也没有分别,我们可能会错误从细节中寻找属灵意义,远超过那模拟打算提出的相似之处。举一个例子,我不会用耶稣「葡萄树与枝子」的模拟来证明基督徒在夏天会结出多些果子,就像葡萄树一样。若我这样说,便是把没有根据的意义读进那模拟中。

同样,我也不会妄下判断,断定耶稣是想指出在他里面的真信徒也可能会从不结果子,尤其是我们知道这整个模拟的重点正是与这种想法相违。「在他里面」不结果子的枝子代表离弃信仰的信徒(比较路八12~13),因而不能结果子,最终与基督断绝关系,这才是最自然的推论。根据圣经的教导,这种事确实可能发生(我稍后的篇章中会再证明),尽管很多人认为不会。另一种唯一的可能性是,不结果子的枝子代表假信徒,看起来像是连于基督,明显却是死的,无法从基督支取生命,从不结果子上就显明出来。不过,耶稣没有指出枝子包括声称自己在耶稣里面、实际上却不在他里面的人。清楚看来,耶稣是指出枝子是那些在他里面的人。

神应许会亲自修剪凡结果子的枝子,耶稣可能是论到人重生时,为要显出最初相信和悔改的果子所必需要作的修剪。8 或是,耶稣是描述于愿意配合神心意而行的信徒的生命中,神不断进行的成圣过程(参腓二13)。无论如何,神被比喻为栽培葡萄树的人,是指到神会除掉我们生命中祂不喜悦的东西,若有任何东西拦阻内住的圣灵结果子,都会被神剪下来。

小反对(A Small Objection)

偶尔有人会从鸡蛋里挑骨头,问到关于亚利马太的约瑟,圣经论到他是耶稣「秘密的门徒」(参约十九38)。如果亚利马太的约瑟只是暗地里忠于耶稣,又怎可以将他称为门徒?岂不是与我写到关乎真门徒所显出的委身相矛盾?

先容许我说,我提出一段又一段经文证明某个真理以后,有人就会找出一段含糊的经文,似乎与我的教导互矛盾,这种事总是叫我烦恼。那人会引用那段经文,得意洋洋,彷佛那一段经文可以抵消所有我们已经仔细看过的经文一般。上述的反对就是其中一例。我写到作门徒要付代价委身,完全是根据圣经。我说的话都是出自圣经。故此,要把亚利马太的约瑟似乎秘密作门徒一事,跟耶稣教导作门徒要付代价委身一事调和起来,是大家的责任,而不是我一人的担子。

现在,回答一下这反对吧:根据圣经记载,亚利马太的约瑟非常忠于耶稣,「为人善良公义」(路二十三50)。不过,由于亚利马太的约瑟是犹太人议会的要人,才「只因怕犹太人」而暗地里作门徒(约十九38)。亚利马太的约瑟必定是害怕其它犹太人议会中的成员。

明显看来,亚利马太的约瑟知道如果透露自己真正觉得耶稣如何,便会产生负面的后果,很可能会被逐出议会,因而失去在那些人面前为基督发出正面的影响力。我们从路加福音二十三章51节中得知,公会等人想要逮捕耶稣,审讯和判他有罪,但亚利马太的约瑟「并没有附从」公会等人的「所谋所为」。耶稣死后,亚利马太的约瑟冒着被逐出议会的危险,「放胆进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可十五43),然后又亲自安置耶稣的身体,埋葬在自己的墓穴里,这一切行动很可能会被犹太人议会发现!可是,自耶稣被钉十字架后,亚利马太的约瑟看来已不再关心其它议会的成员会怎样想了。

亚利马太的约瑟明显是委身基督,他只是暂时有限度地藏起他的忠心。除此以外,人们成为委身基督的门徒,的确有可能会害怕因此而产生负面的后果。亚利马太的约瑟的生命中肯定有其它的果子,足以证实他是委身基督。

「属肉体」的基督徒又怎样?(What About “Carnal” Christians?)

另一种常会被人提出的反对,就是所谓「属肉体的基督徒」。那是现代的分类,指到一些本应是真信徒的人不断向肉体屈服,作出属肉体的行为,因而与非基督徒难分难解。虽然那些人「接受了基督」(这是不合乎圣经的说法),却不显得委身基督。这些人大多没有恒常与其它信徒团契,又犯上各式各样的罪,却仍然以为会受到神恩典的保守,必定可进天国。

这种属肉体基督徒的观念是从何而来的?乃是源自哥林多前书第三章,却是大大曲解了保罗所写的话:

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分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么?(林前三1~3)

《英王钦定译本》(King James Version) 把NASB译作「属乎肉体」 的那字,译作「属肉体」,因而产生了「属肉体的基督徒」这种说法。

但问题是,保罗是否要为某一类基督徒下定义,指出他们因着随从自己肉体的倾向而变得与非基督徒没有两样呢?很多人会回答「是的」,尽管这说法有违其余新约圣经的教导。那些人会问:「保罗岂不是向那些基督徒说,他们『照着世人的样子行』(三3),表示他们行事为人与未得救的人相差无几?」

我们思想整段保罗论到哥林多信徒的话时,便可找到答案。我们会发现「属肉体的哥林多信徒」肯定并非与未得救的人难分难解,因他们外在很多方面也显出忠于基督,表现出自己活生生的信心。是的,他们好像所有基督徒一样,有两种人性,面对圣灵和肉体的争战。很多哥林多的信徒属灵上仍不成熟,某程度上仍然顺从自己老我的本性(肉体),行事不能彼此相爱,为自己宠爱的教师展开争论,主餐时也缺乏关怀体谅。好些信徒更到法庭控告自己的弟兄。他们需要结出爱心的果子,保罗写了很多经文,劝募他们要彼此相爱。

他们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忽略了神对他们的期望。由于他们仍然是基督里的婴孩,保罗只可向他们喂养神话语的奶,而不能喂饭(参三2),因而他们的属灵知识有限。故此保罗才写信给他们,处理他们各式各样的错误。保罗告诉他们神的期望后,便预期他们须要遵守。

属灵、「属肉体」的哥林多信徒(The Spiritual, “Carnal” Corinthians)

哥林多的信徒有那一些行为,可以表明他们带有委身的信心呢?叫他们与非基督徒分别出来的特征是甚么呢?圣经揭示了好些方面:

第一,保罗最初去到哥林多传道时,获得空前的成功。神亲自告诉保罗,很多哥林多人将会得救(参徒十八10),保罗留在哥林多有一年半之多。很多哥林多人「相信受洗」(徒十八8),受洗就是他们最先顺服基督的行动。

保罗描写一部分哥林多的基督徒时,写到他们从前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参林前六9~10)。但现在他们已经被洗净和成圣,生命得到了转化。凭着这点,就可反驳哥林多信徒与非基督徒没有分别的说法。

此外,保罗指示哥林多的基督徒,「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林前五11) 明显看来,哥林多的基督徒本身没有犯上这些罪,否则保罗便不会叫他们不要与那种人交往或吃饭。

哥林多前书某方面是一封回信,保罗之前收到他们寄来的信,牵涉到一些问题。哥林多的信徒请教保罗如何分辨是非,就表明他们渴望作出正确的事。单身的人结婚是否不对?吃祭过偶像的肉有没有问题?很多哥林多的基督徒由于委身基督,不肯进食祭过偶像的肉,恐怕会得罪主,充分表明他们活生生的信心。

哥林多前书十一章2节中,保罗写道:「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哥林多的信徒岂是与非基督徒没有分别呢?

哥林多的基督徒会恒常守主餐(尽管进行得不太恰当),就是顺服耶稣的命令(参林前十一20~22)。他们也会恒常聚会作基督徒的敬拜(参林前十二、十四),当时的非信徒不会这样做。

哥林多的信徒热心追求属灵恩赐(参林前十四12)。

哥林多前书和后书也充满叫他们圣洁的劝告,表明保罗相信哥林多的信徒会听从他所写的话。保罗指示他们要逐出一个假冒为善的人(参林前五13),又要为耶路撒冷贫穷的基督徒筹款(参林前十六1~4),他们也早已热心为他们募捐(参林后八10,九1~2)。哥林多的信徒透过这方面显出自己爱弟兄的心,耶稣指出这种爱心是真门徒的记号(参约十三35)。

哥林多后书也表示,即使并非大多数哥林多的信徒都听从了哥林多前书的指示,但也有很多信徒听从了(参林后七6~12)。保罗写作哥林多前书和后书之间,提多曾到哥林多,回来时报告哥林多教会愿意顺服(参林后七13~16)。那些基督里的婴孩已经长大。没错,哥林多教会还有一些问题,保罗很快会亲自探访他们,解决余下来的问题。

结论?保罗写到哥林多的基督徒「照着世人的样子行」时,明显不是指到他们各方面都与非基督徒没有分别。他们只是有某方面的表现与非基督徒没有分别,但在很多方面的行为都显出他们是委身基督的门徒。

那些将会被烧毁的工作又怎样?(What About Works That Will Burn?)

不时也有人会引用哥林多前书三章12至15节,根据保罗的说话支持是有一群属肉体的基督徒存在。那段经文中,保罗岂不是向哥林多的信徒保证,即使他们的工程于审判时被烧了,但他们仍然会得救?这岂不是表明即使完全不结果子的人仍能得救?

那段经文的上下文揭露这种论据的谬误。清楚看来,保罗是写到个别信徒基于自己行为的质素会得着或失去的赏赐。保罗把教会比作「神所建造的房屋」(三9),又指出神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三11),于是写到事奉神的人都「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三10)。各人很可能建造出错。保罗再用比喻提到六种可以运用的建筑材料:「用金、银、宝石、草、木、禾楷。」(三12,参新译)前三种材料很贵重,也能抵挡火烧,后三种材料则没甚价值,而且易燃。

按照保罗来说,各人用那种材料来建造神的建筑物,现在不一定会显明出来。不过,有一天便会显明,因「各人的工程……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三13)。保罗再说: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三14~15)

那些工程是用「金、银、宝石」构成,而那些工程则是用「草、木、禾楷」构成,受到激烈争论。不过,倘若有人用假基督徒的砖头和假福音的灰泥来「建造」神的房屋,毫无疑问,到了主试验他们的工程时,便会发现这段经文很适用于他们身上。教会中很多不圣洁的人最终会发现自己在地狱之火中,而从前有信徒「赢得他们归主」,或借着传讲假恩典保证他们会得救,都会发现自己一切的努力于建造「神真正的圣殿」(三16)上是徒劳无功。那人所建造的都会被烧毁,自己「要受亏损」(三15),不会得着赏赐。然而,如果那人是真信徒,仍然「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三15)。

清楚来看,保罗写下这段经文,并非向「属肉体的基督徒」保证就算他们全无果子,仍然可以确信自己会得救。保罗是写到审判时会显露各人工作的质素,各人会基于自己工作的质素得着或失去的赏赐。

没错,真基督徒有时可能会行得好像属乎肉体,他们何时向肉体屈服,何时也可说是「照着世人的样子行」。不过,基督的身体内,并不存在既是完全随从肉体行事、却又能进天国的「属肉体基督徒」的特殊类别。罗马书中,保罗论到:

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NIV译作「灭亡」9〕,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罗八13~14,加上强调)

保罗也写信给加拉太的基督徒:「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五24)

若这发生了,你会怎样做?(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If…

以下的故事很可能是虚构。据说中美洲偏远的郷间有一所小教会,某一个星期日早上,崇拜如常快要开始时,教会后面的大门打开了,有两个满脸胡子的人走进来,穿上军服,带着机枪,胸膛上垂挂着一串长长的机枪子弹。

会众顿时出现恐慌,众所周知,当地的共产党游击队会屠杀基督徒,绝不留情。难道他们的大限已到?

其中一人叫众人安静,开口说:「你们基督徒常谈论到去见自己的救主,你说那救主就是神的儿子。你们今天走运了,几分钟之后便会知道你所信的神究竟是否存在!现在靠着教会两边的墙壁,排成直线!」

会众马上从座位起来,站到教会两边的墙壁。

「好,杀你们之前,我们想确保只杀掉真信徒。任何人若不是真心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可以从我们身后的大门出去,快快滚出去!」

很多人毫不犹豫地行动,几分钟内,走了一半的会众。

最后一人出去以后,大门便锁上。其中一个游击队员从窗子观看外面的人拼命逃跑,然后便放下机枪,面带笑容,再说:「弟兄们,请宽恕我们。我们今早想与大家一同敬拜主,但只想与真正的基督徒一同敬拜。现在,一同赞美主吧!」那天早上的崇拜是何其不一样!

这故事是想激发声称的基督徒去思想,假若自己今天在场的话,他们会怎样做。不过,我们若是要相信这是真人真事,便需要忽略那两个游击队员说谎的事实。他们拿着机枪,恐吓要杀人,又亵渎基督,行事如此诡诈,却是想与真信徒一同敬拜!这两人的行为岂不像那些跑出去逃命的人一样背弃了基督?

于是乎,我想稍为修改这虚构的故事,改写故事的结局。虽然我的改写也是虚构,但数以千计同类型的故事也是那样结束:

几分钟内,走了一半的会众。

最后一人出去后,大门便锁上。其中一个游击队员从窗子观看外面的人拼命逃跑,然后便拿起机枪对准剩下虔诚的门徒,面露狰狞的笑容,再说:「预备好见你们的神吧。」便随即按下机板,乱枪扫射。那天早上的崇拜是何其不一样!

1 John Dillenberger編., Martin Luther (New York: Doubleday, 1961),頁24。

2 當然,魔鬼沒有得救的信心,因神沒有向牠們賜下救恩。

3 查考一下聖經怎樣論到敬畏耶和華,可令人大開眼界。例如,詩人寫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聰明人……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的,這人便為有福。」(詩一一一10,一一二1)新約命令我們要敬畏神(參彼前二17),又勸戒我們「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七1,加上強調)

4 如果「背起某人的十字架」不是當時流行的說法,卻是耶穌自創的說法,那麼最低限度來說,這句話也必定代表極高程度的自我否定。有些註釋書作者建議,這句話代表人踏出第一步決定餘生渡過向自己死的生活。另一些作者認為,耶穌是指信徒必須立志願意為他死。無論如何,這段經文中餘下的內容會擴充背起十字架的意思。

5 請也留意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1至46節的審判中,得救之人的特徵是藉供應基督弟兄的燃眉之急而顯出無私的愛,之前第三章已經細看了這段經文。

6 有些人認為被火燒的只是那些人的行為,但請留意經文不是這樣寫,會被燒的乃是枝子本身。

7 使徒行傳的第一批信徒因仁愛、和平、恩慈和良善而著名,參徒九31、36,十一24。

8 耶穌告訴門徒,他們因他講給他們的道,已經乾淨了(參約十五3),某程度上可支持這種想法。NASB那節經文中譯作「乾淨」的字與十五2譯作「修剪」的字是同一個字。

9 明顯看來,保羅不是警告他們肉身的死,因不管人的行為怎樣,人的肉身「總會死」。反之,保羅是警告人屬靈的死和永死。